楊藝
摘 要 數學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初中數學教學更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點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關鍵詞 初中數學;生活化;數學思維;有效教學;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097-01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即讓學生能夠自覺且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知識、體會數學學習的魅力,進而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完成初中數學學習。在這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轉化為“生活化的課堂”,為學生搭建課堂與生活之間聯系的橋梁,進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并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從根本上將數學知識根深蒂固的印刻在自己的腦海中。
一、整合生活化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學習情境
學生有一定生活認知積累,對生活中的數學內容有特殊情結,教師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積累展開數學探索,可以促使學生快速順利實現思想對接。在具體發動時,教師需要給出更多針對性引導,對學生生活化學習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利用多種教輔手段,為學生創設適宜學習情境,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列舉生活數學案例、展開數學實驗、搜集生活數學信息、進行生活數學大討論,都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感知體驗,以有效激活學生數學學習思維。
初中數學與學生生活有諸多聯系,教師從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出發展開教學發動,可以快速激活學生學習思維。如教學八年級數學上冊《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為學生列舉生活實例:我的家在學校東面,沿學校大門向東走300米,然后向北50米,便到了我家。你家在什么方位上呢?如果從你從你家到我家,能夠畫出坐標圖嗎?學生拿到這個任務后,都開始了規劃,以學校為原點形成坐標,將兩家的具體坐標標記出來,然后再尋找路徑。
教師沒有直接教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內容,而是用具體生活實例,將學生帶入到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構建當中,從學生具體表現可以看出,教師教學發動是適當的,學生都能夠快速進入既定學習情境之中。這無疑是生活認知基礎深度介入的結果。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有個性差異,教師對此要有充分預判,唯有切準學生思維脈絡,才能形成全新學習認知基礎。
二、優化生活化教學引導,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教師在教學執行階段,不僅要對教材生活化內容進行整合,還需要對學生生活數學認知基礎展開學情調查,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實踐體驗,促進學生數學認知基礎的順利成長。教師深入教材之中展開深度挖掘,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對學生生活數學展開學習引導,都能夠有效調度學生生活數學學習思維。教師生動講解、實物展示、實際測量、多媒體展示、對比分析,都可以為學生學習生活化數學提供更多參數。
學生對生活中的三角形應用有一定認知基礎,教師列舉出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案例,成功點燃學生討論興趣。在學生多重研討中,教師適時介入,為學生做出接軌總結,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全等三角形的學習感知之中。如果有需要,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或者讓學生搜集數學案例,以便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研究素材,這樣也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拓寬生活化訓練活動,塑造學生數學思維
學生生活化數學訓練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有全面了解,以便為學生布設更多針對性訓練任務。發動學生展開數學實驗、質疑釋疑、實地觀察、生活調查、信息搜集、訓練設計等,都可以為學生帶來生活數學認知成長。如果有可能,教師發動學生根據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數學訓練設計,或者數學實驗設計,都可以對學生形成具體而直接的歷練。拓寬生活化訓練活動實踐,符合學生數學認知成長訴求,具有極為廣泛的操作空間,值得我們做更細致教學實踐。
教師讓學生根據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數學問題討論,學生利用生活認知和教材學習內容相關理論展開深度探究,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確保課堂訓練順利推進,學生實踐訓練漸入佳境。
生活化數學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有多元接軌意識,對生活中數學現象和數學思維展開全面探究,為學生提供豐富生活化數學訓練機會,以培養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認知。初中學生有一定生活經歷和認知積累,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也有個性認知,教師給予針對性發動,自然能夠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形成嶄新學習體驗和感悟。
參考文獻:
[1]周穎.將課程“生活化”,讓學生愛上初中數學課[J].福建教育,2017(09):26-28.
[2]鄭杰.初中數學課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8(08):76-78.
[3]王芳.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9(0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