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據新的《憲法修正案》及《政協章程修正案》,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由原來的三個“是”,增加到五個“是”。實現了統一戰線內容的豐富與完善,堅持了基本政治制度的科學表述,強調了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體現了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了人民政協制度安排的中國特色。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進行更準確的把握,意義重大。
關鍵詞 人民政協 統一戰線 協商民主 國家治理體系
作者簡介:鄧光輝,中共邵陽市委黨校科研處講師,研究方向:法學、公共政策。
中圖分類號:D6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53
2018年的全國兩會完成了兩項重要的頂層設計,分別是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在依照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自身各項工作和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新時期推進人民政協工作,需要依據新的《憲法修正案》及《政協章程修正案》,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進行更準確的把握,確保人民政協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好自身優勢與價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一、“人民政協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豐富與完善
(一)《憲法修正案》對愛國統一戰線的修改
新的《憲法修正案》將“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寫進統一戰線組織,體現了人民政協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新發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夙興夜寐謀復興不僅僅是靠8900萬黨員自身去謀復興,更重要的是要發動廣大人民,人民群眾才是最可以仰仗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聯合所有愛國者,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也是所有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成員的共同心愿。
(二)《政協章程修正案》對愛國統一戰線內容的完善
為實現與《憲法修正案》的一致性,新的《政協章程修正案》也完善了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將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寫進了統一戰線組織,統一戰線要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旗幟,圍繞社會主要矛盾,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按照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發揮各方面智慧與力量,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利用好“統一戰線”法寶
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統一戰線作用巨大,被稱為重要法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依然要利用好這個法寶,把握好大團結大聯合的統戰主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廣泛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凝聚各方面主體貢獻力量。
二、“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堅持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憲法序言中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政協章程修正案》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創造性的構建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的新型政黨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在中國土壤中結出的中國化碩果。
(一)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重要平臺
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身份上是平等的,但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共產黨一黨執政,不是一黨獨占,也不是多黨輪流上崗,民主黨派是合作者、參與者及監督者的角色。這種新型的政黨制度,體現了利益的廣泛代表性,突破了舊式政黨代表某個利益集團或者某個群體和階層的藩籬。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就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在人民政協這個平臺,充分合作,充分協商。
(二)人民政協是政治協商的專門機構
政治協商是人民政協三項基本職能之一。是指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地方的重要決策部署在決策之前或者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從政治協商的定義看,人民政協不是決策機構,而是為決策提供參謀的智囊機構,是一個專門的獻計獻策機構。各級黨委政府是決策機構,人民政協通過政協提案等方式影響決策。同時,人民政協本身不是協商主體,而是為各協商主體的協商搭建的固定平臺,是一個共商國事、參政議政的良好載體,是政治協商的專門機構。
三、“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強調了協商民主
(一)關于人民政協的地位
憲法規定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人大是我國的權力機關。政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早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就批示,“不要把政協搞成一個權力機構,政協不同于人大。”但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歷史更悠久,建國之初還履行了相當于人大的職權,1954年確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體后,人民政協更多參政議政的作用,政治協商作為一種基本政治制度保留了下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政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實為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做了正本清源的判斷。人民政協盡管不是權力機關,但是和人民民主專政一樣,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樣,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二)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政協章程修正案》增寫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調機構。”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其領導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經過人民政協這一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予以實現。人民政協三大職能都與民主協商聯系千絲萬縷,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自不待言,民主監督的過程其實際也是融入了協商,稱之為協商式監督,協商和監督之間需要良性互動。協商機制要不斷得到完善和健全,同時不斷拓展協商內容,將惠及老百姓民生福祉的事項納入協商,不斷豐富協商的形式,使協商不斷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三)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專門協調機構
人民政協有長期的理論積淀和政治實踐,有良好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其流程完備,形式豐富,有很強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是專業的專門的議事協調機構。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要圍繞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提升協商的質量,提升協商的能力,增強政協界別的代表性,加強委員隊伍建設。作為專門協商機構,要聚焦主要矛盾的變化,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集民智,匯民意;要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解決發展難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協商民主工作。
四、“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憲法和政協章程修改屬于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范疇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涉及國家基本制度的現代化。關于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在《政協章程修正案》中增加了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表述。黨的十九大通過了新的《黨章》,《黨章》《憲法修正案》及《政協章程修正案》一起構成了三項基本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三項頂層設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的結果,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綱領文獻與根本遵循。
(二)發揮人民政協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穩步推進的動態過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等形成完備的體制機制、法律安排,是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在我國的國家治理結構中,中國共產黨處于核心地位,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能團結凝聚各方共識,以改革精神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從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揮更大作用。
五、“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彰顯了制度自信
《政協章程修正案》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由原來的三個“是”,增加到五個“是”。其中第五個“是”就是“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作為人民政協性質的新增表述,其中國特色主要表現為:
其一,人民政協“生于斯長于斯”是深深植根中國土壤的統一戰線組織,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在新時代的今天,統一戰線作為一大法寶將繼續發揮強大作用。
其二,人民政協作為一種基本政治制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已經相當成熟,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實踐,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其三,人民政協體現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協商民主立足于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實踐過程,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和畫出最大同心圓,是一種有利于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散發獨特魅力的實質民主。總之,人民政協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安排,有巨大科學性和生命力,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1] 2018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EB/OL].(2018-03-27)[2019-5-28]http://www.mnw.cn/news/china/1965337.html.
[2] 周清.重新認識人民政協性質 推動人民政協事業創新發展[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8).
[3] 朱蕾.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 做好政協工作[N].華興時報,2018-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