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摘 要:怎么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實現有效創新一直是信息教師教學的重點。經過多年的摸索與探究,反思與感悟發現創新首先要用興趣去誘發,并用階段性成果去鞏固,以此激發創新持久動力。其次,創新要思想上激活,行動上激勵,做到行思合一,從而發力創新。再次,創新要融合集體智慧,合作探究以實現創想的取長補短。最后,要把創想付諸實踐,從而物化創意,實現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創新。
關鍵詞:創新;激勵;實踐
一、趣味引領 成果驅動,激發持久動力創新
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對事物的興趣與愛好,強烈的興趣往往可以引導學生源源不斷地思辨求真,求新求異,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與持續的學習動力。當然,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技巧把學生的興趣點與關注點嫁接于學習任務之中,使學生可以在潛意識中弱化任務意識,強化興趣取向,從而使其在興致盎然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知識內化,夯實創新基礎。如通過在課堂中展示電子創意作品、趣味創意程序、科技創意發明等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活化學生思維,激活學生興奮點,讓學生在興趣與好奇的驅使下持續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與思考中。此外,發現任務階段性的效果呈現,對維持學生持續的學習動力有著更為顯著的效果。
二、善于觀察 敢于想象,激活潛在思維創新
(一)從模仿遷移到類比求異
初期的創新,只是簡單的模仿,并把相應的功能或外形做適當的遷移,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與其說這是創新的雛形倒不如說這是支架式的學習創新。通過對比作品與參照品的相似處,思考改進方向,升級渠道,更新途徑,最終實現有限的創新。這雖是一種“山寨”創新,萌芽階段的創新,卻是一種比較便捷高效的創新方法。
(二)從單點發散到創意聯想
有創意的聯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想象到與之有關聯的事物。如學生在設計聲控臺燈時,發現可以利用聲音傳感器實現很多聲控功能,如聲控溫度調節、聲控無線充電、聲控動力驅動等。此外,除了功能的發散聯想,也可以實現主題作品的擴展聯想,如可以以智能辦公為原點,聯想出各種智能辦公創新。如紅外倒水器、室內植物養護專家、視距感應助手等。可見,由點及面,單點發散的聯想思維是學生實現無限創新的內在靈魂。
(三)從創意設計到倒逼想象
許多時候,創新需要學生心中的奇思妙想,而這些豐富的想象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生從現實生活,實際行動,親身經歷中摸索出來、總結出來、提煉出來的。所以,教師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多給學生創新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可以以實踐為契機,梳理知識,整合構思,展開想象,實現創新。
三、倡導猜測 鼓勵嘗試,激勵探究試驗創新
創新是要在猜測與驗證之間反復推敲,琢磨,從而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啟迪智慧,從而突破瓶頸實現創想。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投身于真實的實踐探究中,并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猜測、嘗試、分析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反復地推敲與醞釀中孕育新思想,實踐新想法。如學生在搭建智能視距助手時,發現超聲波傳感器總是無法準確測距,由紅外傳感器控制的繼電器也無法精準驅動MP3模塊實現語音警告功能。負責此項目的學習小組不斷地假設問題原因:超聲波傳感器問題,紅外線傳感器問題,線路接錯,面板接觸不良等。學生一個個地排錯,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嘗試,在反復的失敗與嘗試中,學生慢慢地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紅外傳感器與超聲波的相互干擾。雖然,最后學生都已筋疲力盡,卻在得失模糊的界線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意志上的磨礪。這樣的探究嘗試不僅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思辨潛能,也促成了學生思想的成熟與睿智。
四、合作探討 交流分享,激起靈感火花創新
(一)開放合作的課堂,構筑自由的學習空間
打造開放合作的課堂,搭建創新實踐的溫室,是激發學生高效創新的必要前提。學生間的互助、交流、探討,其實是一種知識的交流與想法的交換。通過一次合作學習,一次交流展示,學生的靈感相互激發,思想相互碰撞,智慧相互啟迪,創意的火花四濺,噴灑而出。而教師則要守護這些新思維、新想法,把好有效關,指明方向,領好路。
(二)豐富多彩的網絡,構筑廣闊的交流平臺
創新不應故步自封,閉關自守,而是要博采眾長,集思廣益。智慧教育網絡無疑給學生的實踐創新搭建了一個廣闊無垠的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創意作品搬到智慧教育平臺上去曬一曬,亮一亮,讓區域外的同學和老師來評一評,說一說。把點贊當成鼓勵,把建議當作情誼,從交流與分享中吸納建設性的意見來充實與補充自己的創想。
(三)形式多樣的活動,構筑靈動的學習模式
創新也需要競爭來促進與推動。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大賽,制作創意比賽等活動。一來可以讓學生開拓眼界,擴寬思路,感受不同層面,不同視角的創新,二來可以以賽促學,讓學生通過參與創新比賽來積累創新經驗,同時也可以在比賽中實現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既鍛煉了能力,又增長了見識。
五、勤于動手 勇于實踐,激顯構思物化創新
實踐創作的過程本身也是創意構思物化落實的過程,更是創新想象的延伸與深入。有了好的想法不算是創新,有了好的構思也不算是創新,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把想法融入行動,把行動變成實效,這樣的創新才有價值,才能真正地服務于學習,服務于生活。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創意通過實踐試著表達出來,展示出來,讓學生意識到在真理與實踐,構思與行動,想法與現實間其實還存在著不小的距離,要跨越這條鴻溝,翻過這條藩籬,既需要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毅力也需要精益求精的實干精神、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朱廣萍.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因素[J].中國信息技術課,2013(4):34.
[2]王愛勝.信息技術課堂創新的基礎要素[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