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楠
摘 要:新課標提倡以生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美術課堂不僅要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還應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在《創意傘面設計》中,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制傘傳統技藝,欣賞各種材質、裝飾圖案的油紙傘,感受紙傘的雅致天成美感;課堂設計、繪制紙傘圖案,感受、學習、傳承傳統文化智慧,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突出趣味性和創造性。以繪畫與校園文化裝飾任務相結合,個人主觀能動性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作品制作中平面繪畫與立體裝置相結合,強調知識和技能在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感受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獨特價值。
關鍵詞:工匠精神;創新意識;主題教學
活動對象:小學部四年級全體學生
活動時間:三課時(兩周時間每個班三節課)
第一部分 活動設計背景與理念
(一)響應活動號召、激發學生興趣,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美育發展
積極響應深圳市2018年以“陽光下成長”為主題的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結合我校正為建校十周年紀念活動進行一系列校園文化建設升級布置,此時開展四年級學生傘面裝飾的創作課例既培養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創作的能力,激發學生創作興趣,提高學生主人翁意識,又能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美術的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新課標提倡以生為本,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美術課不僅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還應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在《創意傘面設計》中,學生首先要合作設計、繪制一個傘面圖案,以激勵學生創新,凝結集體智慧,提高協作能力。然后大組一起拴鐵絲安排懸掛排列順序,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培養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從平面思維到空間思維的轉換的能力
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學生插上創造性思維的翅膀。空間思維能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關注。在全美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空間素養(Spatial literacy)在當今信息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空間能力的培養應該越早越好。平面的傘面圖案裝飾在立體的紙傘上面,再通過懸掛行成立體景觀裝置,打破了慣常的平面思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注重環境育人尤為重要。
(四)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向“工匠精神”致敬
本次活動學生創作的載體是手工紙傘,手工紙傘來源于被中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油紙傘,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 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第二部分 教學案例
(一)活動內容分析
本次教學活動依附于學校辦學十周年校慶,校園文化裝飾升級活動,沒有什么比學生親手繪制的作品能更好詮釋學校“每位潛龍人都重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本活動旨在通過《創意傘面設計》引導學生通過了解中國制傘傳統技藝、各種材質、裝飾圖案的雨傘,感受紙傘的雅致天成美感;通過自己設計制作有主題的傘面圖案,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突出趣味性和創造性,再通過集體組裝成為立體的裝置,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開闊藝術思維,促進個性發展。
(二)學生情況介紹與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年齡9到10歲,活潑好動,對新事物敏感且學習能力強,具備一定造型和組織畫面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識,多數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表現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在課堂學習中,多以掌握基礎技能、技巧為主,繪畫材料缺乏創新,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憊的狀態。故本階段教學以繪畫與校園文化裝飾任務相結合,通過設計、繪制紙傘圖案,感受、學習、傳承傳統文化智慧,體會美術創作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傳統油紙傘的相關知,感知傘面的色彩美及造型美。
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掌握傘面裝飾設計的創作方法。
3.培養動手實踐與合作意識,開闊藝術創作視野,提升學生想象力,培養熱愛祖國傳統美術文化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在紙傘上作畫的特性,感悟紙傘裝飾之美和組合立體裝置帶來的樂趣。
難點:裝飾內容與裝飾形式的創新。
(五)教學準備
(直徑20cm、30cm、40cm)型號紙傘、水彩筆、勾線筆、細鐵絲、麻繩等。
(六)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討論法、欣賞法、個別輔導法。
(七)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全班四大組,兩種小組合作形式:
同桌2人一組或前后桌4人一組。
1.視覺激趣導入——向經典致敬
教師特意穿一件唯美的長袍,優雅地拿出油紙傘撐起,請同學們欣賞一下老師帶來的寶貝。
(1)播放一把傳統的手工油紙傘制作工序視頻片段,了解全程要八十六道工序,引得同學們嘖嘖贊嘆。視畢,老師與同學們感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妙與工匠精神,傘是中華民族最動人的智慧結晶,因為歷經歲月風雨,所以成就美麗的傳奇。
(2)介紹油紙傘的基本知識和功能:日常用品、婚俗禮儀、節慶道具。
(3)欣賞油紙傘面裝飾紋樣:傳統吉祥圖案為主
我們今天也來設計傘面圖案個好不好?同學們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引出課題方向:創意傘面設計
設計意圖:了解關于油紙傘的傳統文化知識,感受工匠精神和傳統技藝堅持的不易,通過視覺感知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方法,啟發創意
(1)拋出問題小組討論
想在紙傘上畫什么主題呢?3分鐘后每組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闡述。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根據材料進行思考,小組內同學相互碰撞火花,整合思維,提煉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總結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每個小組都要回答,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積極起來。
(2)欣賞圖例,總結方法
教師:那么我們怎樣來裝飾傘面呢?出示系列圖片展示欣賞各種裝飾圖案的傘面。請同學們欣賞并歸納,裝飾傘面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兩人或四人怎樣進行分工和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各種材料、形狀、圖案的雨傘,感受傘面設計的形式美感,激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好奇心,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拓展孩子們的思路。
(同學們分組合作,全情投入)
3.創作表現,靜待花開
教師啟發引導,探討紙傘的裝飾方法并開始裝飾設計作業:
a.確定主題內容在傘面中心位置;b.裝飾傘面周圍圖案;c.涂色。
設計意圖:在總結出來的步驟下進行創作能增強學生的目的性,快速捕捉要點,創作出既符合創作主題又能賦有自己個性的圖畫來。
4.教室T臺,我型我秀
孩子們都是舞臺感超強的小明星,教室的狹長通道就是小小T臺,靈動的小傘在孩子們手中煥發著魔力!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合作探究、動手實踐和親自表演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又能展示個性風采,讓學生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
5.引導提升,文化空間裝置
和學生一起把繪制的紙傘拴在麻繩上,懸掛學校1號樓梯口營造出一片星空,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起舞,吸引來往師生駐足稱贊。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養成自省的習慣,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事物,擁有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
(一樓走廊上空懸掛的紙傘在風中輕輕擺動,學生們都說像彩色的星星)
第三部分 教學反思
(一)值得欣慰之處
1.學生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和專注精神。
2.學生參與熱情,積極性高,能夠在創作中體會到樂趣,享受創作過程。
3.創意無限給我們很多驚喜,感受到孩子們內心無比豐富。
4.小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學間增進感情。
5.裝點了校園,讓孩子增長了自信心和增強了主人翁意識。
(二)值得思考之處
1.小組合作活動中,很多時候學生需要通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然而,合作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明確的分工,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會包辦完成作業,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卻無所事事,還容易影響課堂紀律,所以合理的分工必不可少。
2.課堂作業最低要求就是完整,這是針對經常半途而廢的學生制定的。也是對于作業評價的基本要求,我覺得是現在美術評價提倡多維性和多級性的基本前提。每個班級都有一兩個學生剛開始很有激情,待到一半就有各種理由進行不下去。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與鼓勵,逐步養成完整的好習慣,同時對于人格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少數同學作品差強人意不能急于求成,或改托其他同學幫忙制作,我們要的不單是漂亮的作品,更應該在意的是每位同學的全身心參與和獲得進步的過程點滴。
3.美術課堂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去開拓思路、打開視野,與時俱進,教學要靈活多變,關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美術的創作載體多元化。這樣才能激發同學們的創造思維,層層深入地引導,充分體現美術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