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剛
摘 要:微課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微課輔助預習,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讓預習精彩,備課多元;微課輔助教學,生成合作學習模式,讓課堂指導交流靈動,小組合作有章法;微課助力課堂,培養探究學習能力,讓自主教、學更高效,教學氛圍更活躍,激發學生質疑探究;巧用微課拓展教學渠道,教學信息化的形式更豐富實用,突破時空限制,有效提高教學效益,助力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微課;合作;能力;高效
洛倫茲在他的《決定論的非周期流》中指出:一只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引起一場龍卷風。老子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蔽矣X得它是中國版的“蝴蝶效應”理論,凝聚了古人“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的智慧。
在教學實踐中,“微事件”通過刺激學生感官暗示、引導學生產生巨大改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應用日益廣泛,這主要得益于它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通過課內外微小視頻的播放,精確剖析教材重難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構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思維、想象、分析、解決問題、培養興趣、自主學習。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尤其喜歡微課的小巧玲瓏,因為微課的短小精悍,學習瀏覽就不容易產生倦怠感,在教學中巧妙運用,能充分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拓展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生學習的實際效率,雖然內容少、時長短,但輔助教學的效果卻是十分顯著的。今天我要闡述的就是活用微課,優化教法,滲透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使教與學真正得法,助力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一、微課輔助預習,培育自主學習習慣
1.微課讓預習精彩
課前預習是最好的自主學習方式之一,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面對一個新的章節,學生往往不知道重難點在哪,不知道預期目標是什么,顯得很盲目。我們把預習當作教學流程的有機部分來設計,教師通過微課設計預習任務單,依據課前預習任務單制作微課視頻,利用錄屏軟件,精心設計“思維”“空間想象”“分析”“解決問題”“閱讀”“練習”“實驗”七大類通用預習任務,將學生要預習的知識內容制作成5~10分鐘視頻上傳至班級QQ群、微信群,供學生觀看學習。針對不同章節和學生情況優化預習任務單,給予學生明確的預習任務和目標,讓自主預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無序、低效預習。
教師在課前要研究學生,了解學情,可以通過預習任務單,調閱學生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內容,想知道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內容不知道。只有把握了學生的起點、不足和疑惑,才能在教學中精準突破,避免走彎路做無用功。
如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學中,我提前一天將“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微課發到班級微信群,要求學生根據微課自主預習,完成預習任務單:
(1)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學會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完成進階練習。
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這份預習任務單涵蓋了“長方形、正方的周長”教學的重難點,設計目的并非是把所有問題都交給學生來處理,而是借助這份預習任務單指導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計算方法、計算公式,并通過進階練習檢驗、鞏固自主學習內容。這樣課堂就變成了檢驗孩子們學習成果的展示臺,學生學習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他們情緒高漲,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絕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微課中講解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運用準確,會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如解決問題:
(1)學校操場的長120米,寬50米,求操場的周長是多少?
(2)學校長方形花圃長8米,寬3米,要給它圍上柵欄,柵欄一共有多長?
學生讀完題后,紛紛動筆計算,不一會兒,一只只小手爭先恐后地舉起,全班50名學生只有兩個學生計算有誤。
2.微課讓備課多元化
微課輔助自主學習的效果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它改變了“情境導入—新授互動—練習反饋—師生總結”的課堂教學模式,把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契合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了他們的探知欲望,培養了孩子們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學習效率自然提高了,也讓我認識到只有良好的教法才能有效優化學法,使數學教學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進發。
預習也好,備課也罷,或是放手讓學生嘗試授課,教師通過微課設置預習任務單,學生根據任務單整合信息資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其結果必然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微課輔助教學,生成合作學習模式
如果說預習、備課中運用微課是為了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那么課堂教學中學習任務交流則促進了學習目標的達成,讓自主學習的種子生成合作、探究學習的花蕾。課堂交流中如何有效落實學習目標和任務呢?我的做法一是指導交流,二是小組合作。
1.微課讓課堂指導交流變靈動
教師依據課前預習任務單和錄制的微課指導學生預習,把課前預習與課堂展示交流環節緊密相連,讓學生在展示交流中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喜悅感,達到整體水平提高的理想效果。記得一次數學公開課,授課教師教學一道退位減法計算題:302-157,幾位學生不會計算,還有幾位的計算結果為155。教師請他們說說計算過程,原來他們在的計算時是這樣想的:被減數個位上的2減去減數個位上的7,不夠減,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1可退到個位,于是就出現7-2=5;十位上0減5,不夠減,被減數百位上的3,退1到十位,10-5=5;現在百位上的數實際是2,2-1=1,結果是155。這個計算過程讓人大跌眼鏡。這時只見這個老師鼠標輕點,微課“100以內退位減法”呈現在屏幕上,微課用生動形象的演示,富有童趣的語言重點講解退位減法的方法,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一下子被微課吸引住了,微課結束,教師再讓剛剛算錯的同學演示計算,結果這幾位同學都快速地寫出了正確答案——145,我不禁為之點贊,更為微課獨特的教學效果折服,不論是課件、軟件還是微課,用得恰到好處才是王道,能夠輔助教學提高效率才值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