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蘭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把孤立的單詞、句型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而是能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他們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目前使用的英語PEP教材也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提倡實踐、參與、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注重語感和交流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盡可能地研讀文本,創設較為真實的語境,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
關鍵詞:文本意識;情境創設;小學英語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把孤立的單詞、句型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而是能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他們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目前使用的英語PEP教材也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提倡實踐、參與、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注重語感和交流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老師應該盡可能地研讀文本創設較為真實的語境,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
筆者有幸上了一堂縣級公開課,雖然磨課過程很辛苦,需要反復不斷地修改,但是它所帶給我的收獲也是巨大的。感謝張老師在磨課過程中的不吝賜教,也感謝學校團隊老師的傾情付出。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進行日常的生活交際。交際能力包括了四種語言能力,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等的訓練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我們要明白語言運用能力的習得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分不開的。教師以“情”感染學生,以“境”培養學生,學生才能感受語言的魅力,才會樂學、樂說。學習即生活,我們若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這樣培養出的才是懂得生活,懂得交際的社會人。我校英語組成員從創設真實的語境和遵循意義學習的原則出發,就如何基于文本創設有效情境展開了一次探索、研究。
二、教學實踐的探索
我校英語教師磨課團成員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如何基于文本進行情境創設”。我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小學英語課本中每個單元有兩個對話課,對話篇幅占了很大比例。對話課的教學目標也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但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學生要跳出文本,靈活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又存在很大困難。而教師在創設的情境中,看似創設了情境,但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有待斟酌,有時創設的情境會太脫離文本,不知如何掌握這個度。
通過三次試教,不足之處明顯減少了很多,這個對話教學也完全地融合在了學生的生活中。沿著changes in me這條主線自然而然地融入本單元重要的核心詞匯和句型,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自由輕松交流自己的變化以及朋友的變化,讓同學們在快樂英語中高效培養交際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生活,我們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練習它們,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它。
現在的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們尤為關注情境的創設,且注重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新知、操練對話,進行語言運用等,但是,有的情境創設太多,且容易創設的情境脫離生活實際。很多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往往忽略了課文的情境,忽略文本情境圖。這次的修改就是把changes around us 縮小成了 changes in me,使學生都在Chen jie和 John 在Mike家做客談論的情境之下,從小處著手,從而讓學生能談論自己以及朋友的變化。
三、實踐收獲
(一)合理使用教材文本,重視文本情境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課文是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入的重要材料,包含語言能力培養、人文素養提升和認知能力培養等重要教育價值。利用教材文本創設情境,開發和挖掘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盡管各個地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但是都編排得很好,圖文并茂,很適合創設情境。情境表演使得英語課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知識傳授,而是讓孩子在表演中理解英語,習得英語,把課文內容和實際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在咱們的英語教學中有這些內容:數字、顏色、動物、天氣、購物等,這些都能通過情境創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二)基于教材文本,語境創設講究“真實性”
課堂情景的創設要力求真實,以便于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為了讓學生有交流的欲望,教師在設計情景時必須考慮information gap的設計,以免明知故問,抑制學生交流的沖動,而信息溝的設計會讓學生產生交流的欲望。所以,只有在真實情景或模擬的情景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
要基于學情及真實生活,深入解讀單元話題及文本內容,定位文本語境。充分挖掘情境圖、文本配圖等圖片語境信息,激活學生舊知,激發學生思維,生成多樣化、個性化的語言。拓展文本內容,豐富文本內涵,提升文本意趣。現行的英語教材所提供的內容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實際,處處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經驗”,為我們的“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依據。
目前,我們雖然做出了一點可謂是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獲。但是,我們都清晰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和改進:
1.全體英語教師的解讀文本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
基于文本創設情境不是教師的“靈光一現”,而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全方位地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活中快樂地學習英語。所以,全體教師都要樹立“以生為本”意識,不按部就班,不故步自封,要在充分解讀文本,科學有效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2.文本解讀需要堅持長期不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說明教育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解讀文本并非語言文字本身,教材上的圖片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接下來,我們老師還要在充分解讀圖片信息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去讀圖,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生成個性化的語言。
參考文獻:
莊飛陽.也說小學英語情境教學[M].小學時代出版社,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