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平
【摘要】課外閱讀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途徑。由于受辦學條件的限制,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生存在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興趣不濃,堅持閱讀的意志薄弱等問題。改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可以從創造讀書氛圍,激發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等方面步步推進,使農村小學生也能夠親近書本,樂于閱讀,讓閱讀陪伴他們成長、成才。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對策
呂叔湘先生說過:“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不可或缺,但真正的源泉在于課外。課外閱讀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然而在農村,由于受辦學條件的限制,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為此,筆者對一所農村小學進行了課外閱讀現狀調查,簡要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初步的對策。
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要想把農村小學生教育好,我想首先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改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一、家校聯合,創造讀書氛圍
1.傾心打造“第二課堂”
圖書最大的作用在于使用,如果舍棄了這個根本,即使藏書量足夠大,圖書質量足夠高,也都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農村小學在不斷充實書源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圖書室的管理制度,制定各班級借閱時間輪流表,保證每人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借閱機會,讓圖書室真正走近學生,讓學生能走出教室,走進圖書室。另外,以校圖書室為中心,各班成立的圖書角書籍要豐富多樣,可讀性強,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書籍的來源渠道多樣,可以是學生自己購買的,可以是高年級學生贈予低年級學生的,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交換的等,由各班的圖書管理員負責登記、管理,圖書角的圖書一定要定期更新,以保證書籍的新鮮可讀,班級間交換圖書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簡便易操作,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圖書的使用價值。在班級中要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教師可以在班上貼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等與讀書有關的名言,來激勵學生去讀書。
2.努力提高“家長意識”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營造氛圍,創造條件。農村家長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只要弄清了課外閱讀的意義,只要是對孩子的學習發展有好處的,家長還是會舍得投資的,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開設“親子閱讀”專題講座等形式,使家長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一種在課外學生獨立操縱情況下,靠一種自愿自覺的意念支配的一種閱讀方式,它脫離了老師的直接指導。可見,課外閱讀的進行與家長的指導密不可分了。所以要讓家長進一步了解讀書不是單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要讓家長陪孩子多讀書,要給孩子充分選擇的權利,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多向家長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通過建立家庭閱讀習慣,繼而讓學生在校園內也能更加熱愛閱讀,借此來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3.充分利用“農村書屋”
近年來,逐步走向富裕生活的農村群眾,享受著國家和各級政府帶來的各項優惠政策,比如促進農村文化發展的民心工程“農村書屋”,就把精神食糧送到了群眾的家門口,受到了群眾的熱情支持和歡迎。農村小學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書屋”這樣的資源,積極向農村家長做宣傳,引導農村孩子到書屋借書閱讀、汲取知識。假期里,農村孩子離開了學校,家長們打工、種田,沒有時間全身心陪伴、照顧孩子,同時,孩子們也缺少一個安逸舒適的學習場所。而“農村書屋”就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少兒圖書角”的讀書空間,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讀到自己喜歡的書,滿足了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也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改變了他們的業余生活和學習生活態度,不自覺地將閱讀融入生活當中。
二、因勢利導,激發閱讀興趣
1.開展閱讀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小學生有其年齡段特點,愛動愛玩,根據這一特點,學校可以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一些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并把這些活動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讓他們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在活動影響下強化閱讀意識,檢驗閱讀成果。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競賽、評比活動,如“讀書心得交流會”“習作講評交流會”“讀書小報”“讀書筆記評比”“故事大王風采大賽”“詩文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參與這些活動,體會作者的情感,表現自己,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比較持久的興趣。
2.樹立閱讀榜樣
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好學的典范。名人的力量可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和糧食食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人酷愛讀書的典故,如懸梁刺股、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程門立雪的故事等,還要多用古今中外名人好讀書的事例來啟發學生熱愛課外閱讀,像高爾基、老舍、冰心等;并不斷向學生介紹名家名篇,教師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讀,與學生共同賞析片段,讓他們領悟其作品語言的無窮奧妙;有時甚至讓班上熱愛課外閱讀的學生現身說法,以此來培養全體學生自覺、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每天必做的一大樂事。通過以上榜樣的影響,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多讀書的好處,激發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和精神食糧。
3.推薦課外讀物
小學生雖已有了較強的求知欲,但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差,他們的閱讀常常帶著盲目性,易受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很多學生沉迷于卡通書、鬼怪故事等,讀這類作品會讓學生逐漸失去一顆靜靜讀書的心,慢慢失去了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導者,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或名著的節選,或暢銷書,或少兒優秀選刊等,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水平有選擇地閱讀,明確閱讀的目的,把準閱讀的方向。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紹、某個方面知識或問題的懸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起學生的閱讀追求,引導他們去進行課外閱讀。
三、授之以漁,指導閱讀方法
1.培養閱讀習慣
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良好習慣。”農村小學生大多數不愛課外閱讀,在有限的閱讀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諸多不良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去。首先,如果教師是個不愛讀書的人,怎么會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來呢?可想而知,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首先要喜歡閱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師的閱讀經驗,往往就是學生的精神資源。教師要注重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另外,農村小學生欠缺良好的家庭閱讀方面的指導,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讀書計劃,養成“定書、定時、定量”的閱讀習慣。定書,就是要幫助學生選擇內容健康、深淺適度的讀物,學生一旦開始讀一本書就要求他把這本書讀完;定時,就是每天什么時間讀,讀多長時間;定量,就是每天讀多少內容。
2.指導閱讀方法
要想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到實效,就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從書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根據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讀,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1)讀。不同的文章,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精讀,是對文章中的重點章節,集中精力進行精細的閱讀,把它們讀熟讀透,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華。選讀,就是根據自己在課內學習或習作上的某種需要去有選擇的閱讀。瀏覽,重在廣博,拓寬知識面,是一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有的文章,只需要翻一翻,知道大概內容就行。(2)寫。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書上動筆圈圈、點點、畫畫、標注等,摘抄書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同時,也可以把想到的寫一寫。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善于積累的好習慣,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3)交流。 教師要經常組織、引導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情況,分享自己的讀書所獲、所想、心得體會,在交流中解決讀書中的疑問。
農村孩子也是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利用課外閱讀這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加強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使農村小學生也能夠親近書本,樂于閱讀,讓閱讀陪伴他們成長、成才,讓他們的童年因書香縈繞更加快樂、豐富、充實。
【參考文獻】
[1] 史朝兵.農村小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教育藝術,2013(5).
[2]許寧秀.淺談農村學生課外閱讀書源的現狀及對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11).
[3]劉忠太.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J]. 科學教育前沿,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