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開展深度教學,加強學生學習效果。而教學資源設計對小學深度教學具有直接的影響,主要探討了基于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課堂環境;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
隨著我國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課堂教學要求逐漸提升,為此還應加強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以及內容的改革和創新,應加強對小學數學的深度教學,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優化設計,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深度教學與學習資源的關系
小學數學課堂深度教學主要包括知識教學深度、師生關系深度、教學目標深度等,而學習資源的設計,主要綜合考慮情感目標、主導主體以及學科內涵等。教學資源為深度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材料,課堂環境下的教學活動開展深度和廣度是否能夠加強都與教學資源的設計有關,因此教學資源設計是否科學、合理至關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陳述知識、理解知識到綜合分析評價,也是一個深層次教學活動過程。為此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過程中,還應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實現深度教學目標。
二、基于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策略
1.全面覆蓋
深度教學資源設計是相關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難點問題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深度教學,還應科學、合理地進行深度教學資源的設計,應保證深度教學覆蓋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包括教學的各個板塊,實現小學深度教學的全面覆蓋,為深度教學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源,以豐富深度教學內容,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在深度教學資源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信息科技工具的有效運用,應整合相關的數學資源,并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庫,實現深度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教師查找教學資源提供便利條件。教師不僅能夠查找到數學這門學科的資源,還可以查找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大大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性,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實現深度教學資源全覆蓋,還可以豐富深度教學的內容,實現數學教學內容多樣化,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2.因材施教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同地區、不同教師,其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不同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不同,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實際教學出發,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證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過程中,也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認識水平、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設計,滿足學生數學學習的需求,保證數學教學效果。以往一些教師主要以課本資源為主,很少引進學生喜歡的教學資源,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為了加強小學數學深度教學水平,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應引進一些喜歡的教學資源,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為學生引入一些比較具體的教學資源,例如圖片、視頻、實際物品等,運用這些直觀的物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使得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3.教學融合
教與學是數學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實現教與學的充分融合,對促進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往課堂教學不重視教與學的高度融合,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融合。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資源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教與學的充分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不僅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教學,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引入的教學資源應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使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三、總結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深度教學,還應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深度教學資源,實現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設計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在具體小學數學深度教學資源的設計過程中,應做到整體覆蓋、因材施教以及教學融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使得深度教學資源的引入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認知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黎霞.課堂環境下師生間“太極圖”式互動的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5(19).
[2]鄭姝,陳玲,陳美玲.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3(3).
作者簡介:趙世新(1963.2—),男,漢族,甘肅天水人,大專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