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
摘 要:微課資源的使用給學科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圍繞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開發問題,探討教師如何在教材中、生活中和網絡中開發微課資源,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微課資源
在小學習作課堂上,微課資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促進習作的交流與評價,但是微課資源不足局限了習作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微課資源的開發。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
(一)開發教材資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冊課本有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選入了四到五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每個單元的園地都要寫一篇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習作。教師在講授單元習作時,可以充分結合教材,從教材入手,找到習作教學的微課訓練點。
1.結合教材訓練語言
教材中的習作主題和本單元所選擇的課文聯系比較緊密,教師可以從課文中找到很多語言的訓練點,為了減輕寫單元習作的負擔,這些語言訓練可以穿插安排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讓學生多動筆寫一寫,練一練。
2.結合教材指導寫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的山的特點是“奇”“秀”“險”,三個特點形成了一組排比句,排比句里面有的使用了比喻手法,是很好的寫景文范例,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一個片段,也用上排比和比喻修辭手法,寫一處自己喜歡的景物的特點。教材中課文都是精挑細選過的文章,本身就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教師選取適當的語言訓練點錄制成微課,讓學生研究分析,積累寫作技巧。
3.結合教材模仿結構
習作的結構是文章的框架,是行文的思路,是文章條理性的重要體現。有的學生能夠用上積累的優美語言,有的學生能夠用上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但很少有學生能夠注意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結構,三段式結構就是大部分同學的首選。
教材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優質的文章結構以及素材,這是學生熟悉的文章,只要老師稍加點撥,啟發思考,學生就能回憶,就能明白。
針對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寫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教師可以針對寫景順序專門錄制一個微課,素材全部選用學過的文章。如,《頤和園》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七月的天山》的游覽順序:一走進天山—再往里走—走到天山深處;補充一篇例文,游覽順序:山腳—山腰—山頂。教師引導學生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觀察景物,重點分析移步換景的寫法。
(二)開發生活資源
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學生之所以感覺習作困難很大的原因是沒有材料可以寫或者面對一個習作題目無法調動起生活中相關的事例。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生活中開發微課資源:
1.記錄校園生活點滴
其實,小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里,每個學期都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國旗下講話、春游秋游、校運會、學雷鋒義賣、慶祝六一、圣誕派對、慰問老人等等,如果老師平時能夠積累一些學生活動的照片或者視頻,錄制成微課,在相關主題的習作教學中播放,能有效喚醒學生的記憶,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寫一個場面》,教師播放校運會接力跑的微課視頻,學生跟著視頻一起回憶比賽時的情景,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運動員和觀眾的動作、語言、神態,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思考怎樣把人物的活動寫具體。場面描寫的中心是人物活動,學生在觀看了視頻后,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夠準確把握習作的重點。
2.記錄家庭生活點滴
教師除了可以收集學生校園生活的點滴以外,還可以聯合家長記錄學生家庭生活的點滴。一次生日會,一次清潔勞動,第一次炒菜,第一次學游泳等等,平時教師有意識通過家長收集這些材料,在講授相關習作時,可以錄制成微課視頻為自己所用。
(三)開發網絡資源
當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網絡上的資源瀚如煙海,包羅萬象,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庫:圖片、視頻、音頻、范文、課件、教學設計等。尤其是很多教學資源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直接獲取,互聯網就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師的煩惱。
1.利用網絡資源補充素材
對于教師來說,微課資源可以自己錄制,也可以從網絡上找到相關資源直接下載使用或者經過二次加工后使用。小學生的閱讀面不廣,理解能力不強,這就局限了他們對習作要求的理解和對習作素材的把握,因此從互聯網上找到相關資源點撥學生理解習作要求或者補充學生的素材積累不足,是很有必要的。
2.利用網絡資源拓展閱讀
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水平聯系密切,互相促進。因此,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收集材料錄制一個導讀型微課,可以是同一個主題的閱讀深化拓展,可以是同一個主題不同作家的對比比較,還可以是同一個作家的其他作品選讀,讓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
二、結語
本文圍繞著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開發問題,探討教師如何在教材中、生活中和網絡中開發微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當前,微課要想走得更遠,還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加大對教師信息素養培訓的力度,建設微課資源庫,提供相關設備設施,指引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型為教學研究者。
參考文獻:
蘇麗錦.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年級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課外語文,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