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平
摘 要:先對分角色表演在教學中的實施原則進行簡析,然后在利于學生自主閱讀、體驗閱讀以及創造性閱讀相關方面,總結分角色表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進而在選用合適教材、重視學生參與和開展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詳細分析和闡述分角色表演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分角色表演;小學語文;閱讀課
在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創新之下,很多新型教學方式都被廣泛使用在教學中。分角色扮演法是一種新型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學科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閱讀教學中使用分角色表演,教師可以選用合適的教材,做好角色扮演工作,讓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和實踐,更深一步地了解課文的主要思想和含義,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對分角色表演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分角色表演在教學中的實施原則
將分角色表演法使用在教學中,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分角色表演法的作用,其中的原則主要如下:其一是情境性原則,主要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依靠特定模擬場景或是特定的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從而優化學習效果的原則。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看作是一種表演過程。在此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需要依靠環境場景與材料場景的支撐;其二是共同性原則,主要體現為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公平性上,整個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共同參與,以此激發學生想要表演的欲望,使其可以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其三是趣味性原則,趣味性是語文教學魅力所在,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語文課程內容選擇與設計體現一定的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讓整個語文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輕松。
二、分角色表演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中的作用
(一)利于學生自主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過對分角色表演法的使用,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喜好,任意選擇課文中的一個角色。在學生閱讀時,可以把自身扮演成為課文中的角色,經過課文文字和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從而達成共識,讓思維上進行碰撞。學生依據自身理解,能對課文做不同解讀,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來融入課文中,親身感受課文表達思想感情,從而調動學生個性化思維,讓學生產生不同感知與理解,以此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
(二)利于學生體驗性閱讀
在學生閱讀時,把自身當作閱讀材料中的一個角色,以此對文章進行個性化理解,并且綜合學生生活經驗進行體驗。扮演課文中角色的學生,極易調動自身的感官系統,通過觸摸和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和聯想,而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對文章的體驗和感受也不相同。從這方面就能夠知道,角色扮演利于學生進行體驗性閱讀,以此豐富學生體驗和經歷。
(三)利于學生創造性閱讀
在學生以自身經驗閱讀課文時,能從不同角度做好解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想象和聯想,重新構成新的意象,而在這其中就是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性閱讀和解讀。經過形象思維的實施,開展冷靜理性分析,在其中發揮抽象思維作用,以此促使學生創造性閱讀。
總之,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角色扮演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通過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更深一步地理解課文,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分角色表演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中的教學應用
(一)選用合適教材,做好角色扮演準備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其中的主要組織者。將分角色表演法使用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前考慮到學生的真實能力水平,并且綜合新課程標準相關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中有一定價值的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名人事跡以及日常生活的小事,這些課文都適合使用分角色表演法,讓學生可以觀看與表演,對學習的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經過創設有意義的角色扮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發學生和課本文章之間的情感共鳴。小學語文教材上的課文數量雖然比較多,但是不是所有課文都適合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選擇數量合適,有比較多的對話和動作的課文,以此進行分角色扮演教學。比如在小學語文中比較熟悉的《小蝌蚪找媽媽》《小馬過河》等,這些課文中的角色和對話都比較多,適合用角色扮演法進行閱讀教學。
教師選了適合角色扮演法的課文以后,還需要依據所選課文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比如道具和預習作業等。只有經過這種方式,才可以發揮分角色扮演法的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就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需要事先安排好,制作相關的道具,這是角色教學過程是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教師可以使用硬紙板來制作小動物頭飾,比如課文中有的鯉魚、烏龜、青蛙,然后將這些頭飾戴在角色扮演的學生頭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課文的教材內容進行正確表達,加強表演的真實感和情境感。在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若想成功地完成角色扮演任務,只依靠教師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對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學生只有對課文中的角色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夠在表演中有所感受,進入情境之中,實現預期教學效果。
(二)重視學生參與,調整角色扮演過程
因為年齡上的原因,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周圍事物都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自己感受和理解。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支持,而有些則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在學生離開作品本身內容,陷入細節部分時,就需要教師做合理的指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相對較小,認知水平、社會生活經驗都有限,因此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存在一定問題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合理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和參與者。課堂教學中,喜歡發言和參與教學互動的可能一直都是那幾個學生,還有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還有部分學生則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個別學生的“陪讀”角色,并沒有完全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分角色扮演法可以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其需要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以此完成表演,從而更深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語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學生角色的正確選擇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和合作,讓每位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
比如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教師要讓四個學生分別扮演小馬、老馬、老牛和松鼠。經過這四位學生的扮演,可以把其他學生都帶入故事情境中,加強學生內心感受。在這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學生表演時最好可以讓所有學生都有表演機會,這樣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對自己扮演的角色行動與表現進行深入思考,加強其對課文內容思想的理解。課堂分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擔任觀察員和引導者的角色,要對學生分角色表演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并且要糾正學生表演中偏離教材內容的行為,以此保障表演過程的順利進行。學生不但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也是學習活動的評價者。所有學生都要隨時把角色扮演者的一些表現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后以此反思自身表演是否符合了課文中角色的性格與特點,發表自己觀點。經過這種學習方式、反思和討論,學生就在無形之中成為知識的探究者與學習主體,從而對整個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對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感情進行深入體會。
(三)實施實踐性活動,提供角色扮演舞臺
教學過程并不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學生自己發現、吸收與探索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知識,才是最有用的知識。分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需要主動承擔學習責任,在教師引導下,有計劃和有目標地進行扮演,在此過程中體會角色性格與品質。角色扮演中,學生是學習中的真正主人,是發展中的主體。語文閱讀課堂演出結束以后,教師要告知學生,角色扮演不僅在語言上,還需要在動作表情之上感受人物特點。比如在《小馬過河》課文中,學生表演結束之后,使用學生和角色對話的方式,讓學生可以了解自己探索過程的重要性,要能夠知道遇到困難時要勇于面對,不能夠聽信其他人的片面建議。在生活和學習中,學生遇到困難和阻礙是十分常見的,經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經過對課文中角色的扮演,可以讓學生在不同角度上理解課文,并且懂得其中的道理。
除此之外,在預讀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機會,創造性地進行分角色扮演活動。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組織“課文我來演”的活動,讓小學高年級學生依據課文內容來試著編寫劇本,自己組成表演小組,然后進行角色創作與角色表演活動。比如《黃繼光》《晏子使楚》等這類課文都十分適合改編為劇本,這類課文中都有性格鮮明的主角,同時還有其他的角色,有很多對話和動作。在改編成劇本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排練,然后在學校的統一活動中進行表演和呈現。
四、結束語
分角色扮演教學法,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將分角色扮演法使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促使學生自主閱讀、體驗性閱讀和創作性閱讀,可以讓學生更深一步理解課文中心思想與感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課文內容,做好角色扮演準備。同時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開展實踐性活動。通過這些方式合理運用分角色扮演法,在此基礎上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亞男.巧用角色扮演 提升閱讀效率[J].江蘇教育研究, 2017(17):60-62.
[2]秦敏.角色扮演,讓低年級閱讀教學熠熠生輝[J].課程教育研究,2012(28):42.
[3]周建.角色扮演,給閱讀教學插上“雙翅”[J].小學教學參考,2017(9):11-12.
[4]胡定珠.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5):41.
[5]王愛勤.談角色扮演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6(12):32-33.
[6]龍小香.角色扮演法在小學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A].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年版第一輯)[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