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磊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他各方面的競爭也都非常的激烈,就教育領域來說,現在越來越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理念,所以體育課堂的教學也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而且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想要讓初中體育課堂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就應該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其中“體育游戲”教學法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游戲教學;課堂質量
雖然體育教學一直存在于教學任務中,但是傳統的教育發展模式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們往往會認為體育不涉及太多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什么應用的價值,所以慢慢就遺忘了體育的存在。但是當今教育的激烈程度嚴格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意義,那么“體育游戲”這一教學方法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來說就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這種方法不僅新穎,而且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將著重敘述“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作用研究
一、什么是“體育游戲”教學法
當今社會中,游戲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有人會認為游戲是自己的事業和愛好,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然而有人會認為游戲對于人的成長和發展是無利的。但是在我看來,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可是前提是你要會正確的使用。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游戲就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輔助老師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但是“體育游戲”教學法真正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在體育課堂上采用游戲的方式來開展教學任務,不再像傳統的方式那樣,僅僅局限于自由活動,而是通過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游戲,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活躍體育課的課堂氛圍。
二、“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初中體育課堂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強學生體育課上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是一個比較關鍵也比較繁重的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比較大,而且跟小學相比,學習內容的難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學生心理上和身體上都會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和活力,那么也就容易忽視體育課的作用,他們會認為體育課沒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甚至會產生“上一節體育課還不如做數學題”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都難以得到想要的效果。如果老師能在體育課堂上采用“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或許會帶來很大的改觀,這一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這也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不僅會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而且會讓學生覺得這是一節有意義、有價值的體育課,從而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體育課上的學習效率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了。
2.有利于發揮學生在體育課上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體育課一般采用比較死板的教學方式,老師上課的時候講一些理論知識,然后讓學生跑步,最后自由活動,看似自由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學生也就慢慢失去了對體育課的定義,學生也就體驗不到自己在體育課上的價值和作用了。如果將“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貫徹到體育課堂中去,通過組織集體游戲來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能加強交流與合作,比如可以玩“123木頭人”的游戲,鍛煉學生的體育素質和身體的靈活力,并且這樣學生也就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游戲中體驗著體育課的價值和樂趣,從而整個體育課的課堂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3.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習什么東西,都要有一定的興趣,如果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即使后期投入了努力也得不到最佳的效果。就初中體育課堂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比較呆板,學生可能會感到無聊,甚至是厭煩,那么學生也就不愿意去上體育課,他們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但是“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游戲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體育課堂上要是能夠高效地運用“游戲”這一手段,課堂的質量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也能夠被逐漸帶動起來。
其實,在我看來,“體育游戲”教學法不僅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具有很大的意義,比如說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綜上所述,“體育游戲”教學法對于體育課堂的發展很有意義,那么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更加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采用更加新穎,更加適合學生的游戲,來輔助學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但是在組織游戲的時候要以學生為本,嚴格按照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接受能力,采用適合學生的游戲方式,這樣才能把“體育游戲”教學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唐立鋒.淺談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245.
[2]楊耀華.體育教學中選擇體育游戲的基本原則[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8):223-224.
[3]吳斐.初中體育課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