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蓮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在學習時接受能力差,學習方法錯誤,學習效率低下,最終成為學困生。教師要注重學困生轉化,不要拋棄自己的學生,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放棄自己的前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在成才視野的指導下,讓所有學生共同進步。
關鍵詞:成才視野;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
學困生的成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家庭原因,有的是學習方法有問題,有的是教師教學進度存在問題,但是,學困生是可以進行轉化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參與合作與交流,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結合電子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變得多元化,教師的教學工具有電子白板、擴音器、現代化教具等,教學的素材可以使用視頻、圖片、音樂等,這些直觀立體的表現方式,能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使用電子白板時,可以將課本中的文章進行段落劃分和語句拆解,使用劃線、畫圈等手段,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學生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可以播放西沙群島的視頻,將西沙群島的藍天白云,沙灘椰子樹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豐富的色彩對比中,學生能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以及西沙群島的富饒資源。教師在視頻播放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詢問西沙群島上有什么美景,又有哪些富饒的資源,它在中國的哪個位置,具有怎樣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困生進行回答,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借助活動與提問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在舉辦活動和提出問題時,是一個檢查學生學習程度的時機,教師需要設置一些學困生能夠回答的問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借助創新性提問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大腦思維能力。教師在舉辦詩朗誦活動時,可以讓學困生進行詩篇的選取,并且讓他們進行朗誦,比如朗誦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教師在學生朗讀完畢后,可以進行口頭表揚,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比如微笑、鼓掌等,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分析自己選擇的古詩,比如短短四句話,描繪出四種獨立的景色,而四種美景又能放在同一個畫面里,形成和諧統一的意境。教師還可以普及古詩的背景,正值安史之亂,分析作者作詩時歡快愉悅,卻又沉重感慨的矛盾心理。
三、進行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幫助學生交流和合作
某些教師在分組時,為圖省事,會將學生根據相互間的關系進行隨意組合,剩下被淘汰的塞進其他組中,這是不科學的分組辦法,而且剩下的學生要么溝通能力不足,要么就是學困生。教師的分組需要講究方法,比如按學號、按生日月份等進行區分。教師在分組中要注重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學習討論當中。某些同學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愿意回答問題,教師可以適度地滿足這種需求,但是問題的回答也要照顧到學困生或性格靦腆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參與交流合作。比如在《豐碑》的教學中,小組可以讓某些同學概括段落大意,某些同學尋找中心思想,某些同學查找修辭手法,讓小組每位成員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并且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比如第一段講述長征路上的風景,第二段講述軍需處長被凍死的故事,第三段抒發崇敬之情,呼應文章的標題,升華文章的思想高度。
四、使用糾正和獎勵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困生在學習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培養學習習慣,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糾正和鼓勵。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冊子,收集感興趣的單詞和句子,并且持續進行積累和應用,也可以搜集一些修辭短句,作為作文的排頭排尾。某些學困生存在寫字姿勢不標準的問題,導致寫字潦草不清晰,影響書面整潔,教師可以借助字帖,提升學生的寫字水平,提升解題速度與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靈活使用獎勵和懲罰機制,督促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還需要注意學習的方法,比如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對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在課程教授完畢后,學困生可以進行復習和總結工作,并且可以適當進行課外擴展和數據搜集。在寫作和閱讀中,學困生可以多加練習,并且尋找相關的寫作和閱讀方法,并在作業和考試中嘗試使用。
五、結語
學生由于年齡問題,可塑性極強,教師不能輕易放棄對于學生的教育。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教具和教學素材的選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活動與提問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小組間的分工合作中,找到自身的價值,提升交流和合作的效率,使用獎勵和懲罰機制,糾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的教學,需要向所有學生敞開大門,并帶領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蔡玉蓮.成才視野下的后進生轉化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12(11):88-89.
[2]陳元梅.成才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 成才新話題,2018,6(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