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楓
摘 要:快樂教學是我國教學領域目前大力推崇的教學理念,其在教學過程中的落實,也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要得到學生的理解與主動參與,也必須要秉持快樂教學的理念,利用快樂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聽從教師的引導,通過學習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而前提條件是要明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快樂教學模式構建要點,以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快樂教學模式
初中的學生,其個人認知水平尚處于建設過程中,道德與法治觀念也較為模糊,而這一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便是為了幫助學生走出誤區,以更加積極正面的思想去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社會。而快樂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群體來說更受歡迎,也更容易讓學生擺脫對課堂的刻板印象,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去面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將精力集中于自我提升,得到更大的成長,可見快樂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有著研究意義。
一、氛圍的營造
教學氛圍是決定著教學成果的關鍵要素,更是快樂教學的基礎。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下,快樂教學的目標是無法達成的,只有營造出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教學這一理念的體現。為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要首先從營造氛圍開始。在課堂上,要營造出更加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要以更具娛樂性的方式去進行課堂引導。例如可以利用一些破冰的話題與游戲去改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游戲去感受正面氛圍。例如通過人椅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專業化的心理測驗能夠一定程度幫助學生加深自我了解,而且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要素,能夠讓學生擺脫對課堂的厭惡感,不再認為課堂是枯燥無趣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娛樂性引導也要與教學目標相符,否則是無法銜接后續教學內容的[1]。
二、師生關系的建立
師生之間的關系建立,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要條件,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達成快樂教學目標,否則教師的存在只能給學生帶來負擔。所以教師為了改善與學生的關系,必須要擺脫刻板的“嚴師”形象,要讓學生感到自己樂于親近他們,樂于與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親人、朋友,要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互動去不斷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個人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有了關于學生的更多信息,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與學生之間建立信任關系。這也是快樂教育的基本條件,無法讓學生信任,也無法讓學生放松的教師,是無法給學生帶來快樂的,所以教師必須要思考如何能夠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而不是單純思考如何達成自身的教學任務。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基于部分教材內容,但實質上是思想上的引導教育,必須要讓學生有個人觀念與言行上的進步,才算真正達成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表達出對學生真切的關心,讓學生信任、尊敬是最基本條件,這樣學生才會信服教師,樂于聽教師說,樂意跟從教師的引導去做[2]。
三、引導方式的改革
正確的教學引導方式對于任何科目的教學來說都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為了在課堂上應用快樂教學模式去完成教學,必須要利用更加創新的引導方式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拓展訓練正是符合學生群體素養強化需求的創新性引導模式之一。不同的拓展訓練項目,能夠強化學生不同方面的素養,強化學生各方面品德。信任背摔能夠培養學生對他人的信任以及責任意識,摔下的學生需要充分信任接應的學生,接應的學生則要負起責任,盡全力接住摔下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培訓項目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以及法治觀念,例如利用微課視頻,能夠融合更多直觀媒體要素,例如動畫歌謠、案例演繹等,只要能夠讓學生寓教于樂,加深理解,積極參與進來的,都是有利的教學引導方式。
四、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
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是始終不變的,教師要建立起快樂的課堂,也必須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迎合學生心中“快樂”的基準。為了真正體現快樂這一主旨,教師應當首先了解學生心中所認為的快樂課堂是怎樣的,之后再去思考應當如何根據學生的喜好去引導學生。即是說整個規劃過程,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去思考,不能脫離學生視角。為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喜好事先進行調查,為了體現針對性,可以制作教學問卷,讓學生進行針對性選擇,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權,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主動。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總結之后,教師要將學生接受度較高的教學方式納入教案當中。除此之外,對于課上討論的話題,教師也應當給出學生選擇的空間,在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選擇最為關注的話題或是事件,最終找到學生關注度最高的話題或是典型事件在課上進行探討。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必須要結合時下年輕人最為關注的社會品德問題與法治事件去展開引導,這樣才能確保符合學生的信息認知習慣,因為新一代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便是網絡[3]。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關乎其成長的一門關鍵課程。但是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包含很多晦澀的理論,但卻缺乏親近感,似乎已經遠離了生活。而快樂課堂的營造則正是為了擺脫這種局面,因此文中針對快樂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思考,以期達成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陳亞蘭.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快樂學習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9(3):113-115.
[2]康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互動教學[J].名師在線,2018(24):28-29.
[3]李倩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情感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