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印 王愛玲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間歇經口管飼法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生活質量及吞咽功能的效果。方法 10例腦卒中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例。對照組采用胃腸營養支持治療, 觀察組采用間歇經口管飼法營養支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生活質量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100.00%(5/5),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40.00%(2/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卒中患者采用間歇經口管飼法治療, 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礙, 臨床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優先選擇。
【關鍵詞】 間歇經口管飼法;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74
目前, 臨床腦卒中發病率越來越高,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 患者病情發病迅速, 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 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 [1]。由于腦卒中疾病主要由腦血管循環出現障礙多導致, 因此疾病發作較突然, 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吞咽功能障礙、嗆咳等現象, 導致患者營養補充出現不安全因素, 由于進食困難, 影響患者康復效果。為此, 持續性管飼胃腸營養法在臨床中運用比較廣泛, 患者的營養補充效果顯著, 但由于患者身體置管時間較長, 容易發生腸胃感染、脫管等癥狀, 不利于患者身體康復[2]。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間歇經口管飼法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生活質量及吞咽功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例腦卒中患者, 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 臨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現象。排除非腦卒中癥狀出現的吞咽障礙患者、短暫性腦缺血患者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將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例。對照組患者男3例, 女2例;年齡45~76歲, 平均年齡(64.4±3.9)歲;其中腦梗死1例, 腦出血2例, 單側大腦病灶1例, 雙側大腦病灶1例。觀察組患者男4例, 女1例;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62.8±5.4)歲;其中腦梗死1例, 單側大腦病灶1例, 雙側大腦病灶2例, 腦干病灶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營養液, 主要成分為:蛋白質(60%左右)、碳水化合物(10%~15%)、脂肪(25%左右), 給予患者營養液2000 ml/次, 分5次攝入, 溫度保持在38~40℃。對照組采用胃腸營養支持治療, 患者入院后, 經常規治療處理后, 自患者鼻腔插入14號胃管, 然后將營養液注入胃管中為患者補充營養, 直到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方可停止。觀察組采用間歇經口管飼法營養支持治療, 指導患者張口, 然后自口腔將營養管插入食管, 然后采用針頭將營養液注入營養管中。每天營養支持治療結束后可及時拔管, 做好營養管的消毒處理工作, 防止患者發生營養管感染。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3]進行判定, 包括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7個維度, 每項均以10分制評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 主要根據洼田飲水試驗進行評估, 指導患者端坐, 飲用30 ml溫開水, 觀察患者出現嗆咳情況, 1級:患者能1次順利咽下水;2級:患者分2次飲水, 不發生嗆咳;3級:患者1次飲水但發生嗆咳;4級:患者分2次飲水, 同時發生嗆咳;5級:患者嗆咳嚴重, 無法吞咽。顯效:患者吞咽癥狀完全消失, 無嗆咳現象, 飲水試驗評定為1級;有效:患者吞咽障礙顯著改善, 飲水試驗評定2級;無效:患者吞咽障礙無改善, 飲水試驗評定≥3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生活質量總評分分別為(72.65±4.79)、(66.97±5.26)、(69.89±6.75)、(68.94±3.27)、(66.39±2.57)、(69.03±2.48)、(69.13±5.59)、(62.45±3.18)分, 對照組患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及生活質量總評分分別為(50.79±2.68)、(60.47±2.52)、(60.34±5.13)、(57.43±2.39)、(61.28±3.56)、(62.39±4.84)、(58.22±2.88)、(53.31±2.21)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100.00%(5/5),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40.00%(2/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 P=0.038<0.05)。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精神內科疾病, 該疾病發病速度較快, 主要由患者腦部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因阻塞影響血液循環等因素損傷腦部, 情況嚴重者將導致患者死亡, 對患者生命產生較大的威脅[4]。
腦卒中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容易發生吞咽障礙現象, 進食、飲水等容易發生嗆咳, 影響患者身體營養的吸收, 不利于患者身體康復[5]。為了全面提高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 目前, 醫院對患者采用間歇經口管飼法營養支持治療, 患者的吞咽功能顯著改善, 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
目前, 臨床治療腦卒中患者主要采用常規留置管胃管法治療, 雖然胃管插管能夠確保患者營養支持治療的效果, 及時幫助患者補充營養, 但由于置管插管留置時間較長, 容易引發院內感染現象, 同時導致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等不良癥狀, 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而間歇經口管飼法改善了插管置管治療的不足, 該方法主要經患者口腔至食管中下段部位, 營養液的補充通過針頭置入, 對患者每次給予的營養液量較少, 少量多次的營養補充, 患者容易吞咽, 減少患者吞咽障礙現象, 促進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改善[6]。此外, 患者每次實施營養液支持治療后, 并及時拔除營養管, 減少營養管在患者食管中的停留時間, 可及時對營養管進行消毒處理, 避免患者發生口腔感染[7]。間歇經口管飼法從營養支持治療的方法和營養液的配比等方面均以患者為主, 在營養液注入期間根據患者的吞咽情況調整速度, 避免患者在吞咽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 營養液以患者個體營養狀況進行配比, 能夠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營養補充方案, 進一步提高了患者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及生活質量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100.00%(5/5),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40.00%(2/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在腦卒中患者臨床中運用間歇經口管飼法,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吸收效果, 緩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 腦卒中患者采用間歇經口管飼法治療, 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礙, 臨床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優先選擇。
參考文獻
[1] 馬莉. 對腦卒中并發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采用間歇性經口管飼法進行營養支持的效果探討. 當代醫藥論叢, 2018, 16(22):280-281.
[2] 朱莉. 間歇管飼法并球囊擴張技術用于腦卒中咽期吞咽障礙治療的效果觀察. 山西醫藥雜志, 2018, 47(2):193-195.
[3] 張艷麗, 崔穎. 間歇經口管飼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營養狀況及吞咽功能的影響. 中國康復, 2017, 32(5):397-400.
[4] 張秀淋, 鄭璇燕, 鄧艷紅, 等. 經口間歇管飼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營養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山西醫藥雜志, 2017, 46(12):1415-1418.
[5] 包娜娜, 劉超. 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后遺癥期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8, 31(22):104-106.
[6] 陳曉楓, 程熙, 陳星, 等. 間歇口腔胃管營養法配合綜合康復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礙.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8, 9(23):1-3.
[7] 闊鴿, 王方. 預見性干預聯合標準吞咽功能評估對老年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8, 50(10):1280-1281.
[收稿日期: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