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
【摘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情景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有著非常顯著的價值。分析了運用情景教學在語文課堂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強調了情景化教學對實現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探討了情景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以期達到語文課堂教學運用情景教學法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 情景教學 途徑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和語文高考制度的改革,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體系正成為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大方向。如何讓語文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有效作用,突破以往語文課堂的傳統模式,改變語文教學的行走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實現人文底蘊和立德樹人的目標,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給學生更多更生動更有趣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促使學生語文素養地提升,情景教學是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概述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而有針對性在授課內容中有目的引入一些以形象色彩為主題的視頻圖像、故事、生活場景等,配以生動的語言文字和有感染力的音樂,營造課堂氣氛,給學生更加直觀生動的體驗,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刻的體悟,對語文課產生強烈而濃厚的興趣。
二、情景教學在實現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科學出于好奇”,好奇心是每個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學生都習以為常或已產生乏味枯燥的感覺,雖然語文課程改革一波又一波,仍然無法突破語文教學的瓶頸。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在教育技術上的運用,情景教學法應運而生并被廣泛運用,將生動形象的色彩、音樂、圖像、故事、生活場景引入語文課堂,無疑給學生打了一針興奮劑,給語文課堂帶來了活力,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興奮神經,因為情景教學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和生動,趣味更加充足。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發揮,在情境創設的氛圍里陶冶性情,積淀語文素養,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2.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的運用,讓原本單調的語文課生動起來,學生能聞其聲,又見其形。音樂的渲染,微視頻的播放,生動語言的表述,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激發,內心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獲得主動積極的學習體驗,內化為素養和能力,達到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情景教學的引入又能將課文內容與具體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對課文中有關知識記憶更深刻,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會更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也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語文課堂如何運用情景教學落實好核心素養
1.落實在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部分,閱讀理解是學生要掌握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教師必須重視語文閱讀,閱讀課文都是教材編者精心挑選的,且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只要情景教學法使用得當,引導學生潛心閱讀,閱讀理解變得更加簡單和順暢。進而細心體驗品味,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如學習《難忘的一課》時,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臺灣的歷史知識學生又知道的太少,即使教師如何描述,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還是云里霧里搞不清楚,對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障礙。如果這時教師適時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入一些抗日戰爭音像視頻播放,讓學生知道日本鬼子是怎樣蹂躪欺辱同胞,懂得臺灣光復后同胞的喜悅心情,理解臺灣光復后同胞的切身感受,就會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就會把“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印在心里。這種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就會植入骨髓,形成其人生必備的品格和修養。
2.落實在作文課堂教學
作文課堂教學,特別是農村學校低年級作文課堂教學,教師常常講的口干舌燥,學生仍然稀里糊涂,不得要領,教師學生都覺得頭痛。如果教師根據作文題材精心準備,提供一些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的真實情景,讓學生知識再現或在已有知識和現實生活間建立聯系,學生就會有話說,有話寫。如練習場景描寫、環境描寫、人物描寫、生活場面等,適當的引入情景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和經驗聯系起來,就會點燃學生的寫作欲望和激情,對上作文課有興趣,喜歡上寫作文,語文素養和能力會逐步好起來。
四、運用情景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方法
情景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如果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情景缺失,就很難讓學生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理解課文就有了障礙,局限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只有恰當且充分的運用情景教學,就接近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情景導入
課堂導入是上好語文課重要的一環,能很好地起到組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也能夠為上新課做鋪墊,新舊知識聯系,自然地引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如學習《開國大典》一課,課前播放1949年開國大典音樂視頻音像,在毛主席洪亮的聲音中出示課題,讓學生充分感受當年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人流涌動,體味人民群眾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歡欣和自豪。學生會猶如身臨其境,熱情高漲起來,那熱烈的場面,激動的群眾,會極大的感染學生,內心世界會發生極大變化,脈搏和群眾一起跳動,好奇心的驅使,會不斷的對課文內容探究,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2.情景演繹
語文課篇目大多故事性強,是非常好的課本劇題材,利于情景的創設和表演,把課堂變成小舞臺,讓學生廣泛參與課本劇的表演或講故事或講演,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的綜合素養不提升都難。如《小珊迪》一課,對有表演天賦的同學提前做好安排,課外進行課本劇排練,課堂上適時地表演,表演者的感情投入與觀眾的情感彼此交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充分認識到了舊世界的黑暗和小珊迪生活的悲慘,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學習,更認識到了小珊迪誠實品格的可貴。這種情景化教學,不但展現了學生的才情,也鍛煉了學生創新的能力,何愁學生的素質不提高。
總之,情景教學是語文課堂落實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諸多的促進作用,直觀生動的形象讓學生獲得非常生動的情感體驗和學習體驗,給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橋梁,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落地生根,逐步實現由教書到育人的轉變,實現語文學科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張華.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筆談.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
[2]郭金棠.網絡視頻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育信息技術,2017,(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