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巖
摘 要 小學數學是學生在中學及未來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他們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采取多種措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自身需要充分發揮教學藝術,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再創造”,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體會“用數學”。本文主要探討小學數學經驗教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經驗教學;合作交流;情境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95-01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數學教學的永恒話題,更是數學教學的生命。追求數學課堂的有效,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來自生活走進生活的一個實踐過程,取決于教師自身教學藝術的發揮,也取決于教師思想的挖掘。告訴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就是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知識,通過自己的體驗感悟去思考、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知識的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開動自己的腦筋想問題,并且明白獲取知識的不容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所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作為教育者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爭取達到創造性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能夠體會獲取知識后成功的喜悅,進而學習信心大增,以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首先,老師是教學內容的加工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是無限的,對于那些比較簡單的題目,要敢于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最好不要給學生提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老師要給學生留有余地自己去研究、發現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取知識。
其次,將有關教法進行優化組合,才能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多年的教學實踐給我們的啟示為:順利完成教學內容、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是與多種因素分不開的。我們認為,簡單否定某一種方法或是將某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夸大都是錯誤的,也是十分局限的。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通常是口頭講解的方式,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指的是讓學生親身去操作,在學生親身體驗中去感知知識、理解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可以顯著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應注意選擇教法與使用效果的有機統一。老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關鍵的問題是要考慮教學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達到平衡,最后達到教學目的與教學實際效果一致。所以,老師要多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怎樣的,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切忌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這節課以前,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找材料做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這種學生自己制作的模型要比現成的好,原因是模型是學生自己制作的,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是經過思考研究的,其實這就已經是學習了一次,然后在為學生講解,就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從而不斷提升了教學質量。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掉四個角上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之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怎樣計算?這道題目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難的,如果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那么學生就有了形象的認識,就能很快得出結果,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老師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變與不變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拿橡皮泥捏一個正方體,再捏成長方體,從而使學生理解了保持體積不變。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對知識有了很好的理解,但是在解答下面這種題目的時候還是比較困難: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的題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讓學生拿橡皮泥玩一玩,通過自己動手讓學生弄清楚之間的關系,從而學生就能夠深入理解知識,并記憶深刻,在遇到相關題目的時候就能夠順利解答。作為老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在教學中增加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合作交流,就是讓學生深刻體驗“說數學”。我們所說的“說數學”就是指數學交流。在教學中,要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營造相互交流的氛圍,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中,使學生對知識始終抱有好奇心,能夠全身心深入到學習中,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發展。所以,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老師進行多交流,在合作中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些情景去開展教學。情境可以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環境中學習,給學生創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構建良好的學習情景是非常關鍵的。通過輕松的教學氛圍的創設,極大地緩解了學生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老師要注意創設情景要多元化,將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學過的知識被喚醒,以促進課堂的靈動性。回顧我的科改之路,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在其中也有很多問題存在,我會全力以赴,不斷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馬世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9):70-71.
[2]苗會.小學數學合作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