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勍


摘 要 作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業經濟效益向來受到各界重點關注,相關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現。基于此,簡單介紹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常用方法,并深入探討基于AHP/BCG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人員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 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層次分析法;波士頓矩陣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78
在氣象服務產品或人員服務的輔助下,農業經濟組織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與其他效益被綜合稱作農業氣象服務效益。在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中,損失矩陣法、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等均屬于常用評估方法。為進一步提高評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本次圍繞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開展具體研究。
1 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常用方法
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中,由于每個農業經濟組織的氣象效用考察存在較高的復雜性,因此,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多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損失矩陣法、成果參照法、旅行費用法、“影子”工程法、市場價格法以及貝葉斯決策理論模型等方法。考慮到評估方法的多樣性,僅介紹基于明確因果關系和充分信息基礎的“劑量-反應分析”法以及基于有關專家調查的專家調查法。“劑量-反應分析”法可基于生產擾動要素分析氣象服務效益,以此探討產品成本、產量、利潤受到的影響,評估典型單位氣象服務貢獻率;專家調查法需采用咨詢有關專家的方式來實現對整個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評估[1]。
1.1 “劑量-反應分析”法
在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中,多采用“劑量-反應分析”法進行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測定,主要以單位穩定度、單位規模、運營和組織方式普遍性、產品和產值的主導性作為選取原則。在“劑量-反應分析”法應用的典型調查評估單位選擇中,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生產行業主導產品的鄉鎮,并采用座談會的方式進行調查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單位的財務核算人員、生產經營一線專家、管理部門負責人、領導人。具體調查訪談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氣象服務需求情況和滿意度、最近5年產值因氣象條件(環境)變化出現的波動、生產經營環節受到的氣象條件影響、產品生產經營流程和環節等。在完成初步調查了解后,還需進一步調查、測算和分析生產經營不同環節上氣象服務發揮的作用。
農業總產值中氣象服務效用占據的比值被稱作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設m為典型單位主要生產環節數量,Ai為第i個主要生產流程(環節)對應的氣象服務節省成本與增加產值,Bi為氣象服務的使用成本,D為典型單位產值調查結果,由此即可應用式(1),求得氣象服務貢獻率。基于計算結果進一步召開討論會,以此對有關資料及評估結果進行研討、分析、確認、修正,即可得到最終氣象服務貢獻率。
1.2 專家調查法
基于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貢獻率,需對該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并設計5個檔次,以此結合以往經驗作為專家調查用備選答案。結合權變分析法,聘請有關專家評估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聘請行業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構建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小組,在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專家、處級以上的行政管理專家的支持下,專家可結合自身經驗以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為基礎,明確劃分貢獻率檔次,并評估農業生產業務與氣象服務之間存在的滿意、需求、敏感程度。
式(2)可較好用于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計算,式中的k、Wk分別為代表檔次、選擇第k檔次的人數除以專家總人數,第k檔次的中值為ek。基于I=E·G,即可求得氣象服務的年效益值,G為行業GDP數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
2 基于AHP/BCG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
2.1 基本構成
基于AHP/BCG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在我國業界的應用較為廣泛,其中AHP為層次分析法,BCG為波士頓矩陣。在層次分析法支持下,可實現復雜問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波士頓矩陣則能夠較好服務于市場競爭中產品或結構的優勢分析,并服務于發展策略選擇。
2.2 具體應用
基于AHP/BCG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主要圍繞農業氣象服務的期望度與滿意度測評展開,對顧客滿意程度的研究屬于評估的切入方向。在具體評估過程中,顧客對服務或產品的認知情況需得到重視,通過比較顧客期望與感知程度存在的差異值,即可明確其對服務或產品的滿意情況。當用戶使用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后,即可通過感知情況與用戶的期望值進行比較,如期望高于感知情況,用戶將產生不滿意情緒,反之用戶則會感到滿意或高度滿意。基于AHP/BCG構建的測評體系屬于多指標結構,評價指標由分層結構設定,明確目標層后,分層逐級展開體系指標設定,直到觀測指標可順利從調查數據中獲得,評價中每個層次都可由下一層評價結果計算得出。
在具體的農業氣象服務評價體系構建中,最高層可選擇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主要指標,具體指標應包括氣象服務產品特性、預報要素準確率、社會和經濟效益、氣象部門對農業氣象需求的了解程度、農業氣象產品內容豐富性、用戶未來打算等,其中氣象服務產品特性應包括實用性、途徑、時效性等內容。構建好農業氣象服務評價體系后,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分析,采用用戶滿意度指數和期望度指數代替傳統波士頓矩陣中的銷售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即可實現波士頓矩陣的改進,并更好發現農業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農業氣象服務具體的評價指標可選用氣象服務產品發布途徑、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1~2 d氣象要素準確率、病蟲害發生氣象條件預防、氣象服務產品內容通俗易懂程度、制定針對性更強的農業生產氣象服務產品等,氣象部門可根據評價更好地改進自身提供的氣象服務,從而順利實現農業氣象服務資源的科學合理分配。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的針對性選用存在較高現實意義。而本次提到的“劑量-反應分析”法、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波士頓矩陣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方法選用路徑,為開展更為科學、有效的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拓展農業氣象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以及了解用戶對農業氣象服務需求的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金勇根,龍余良,楊華,等.江西省高速公路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及氣象災害影響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9,
42(1):54-58.
[2] 呂曉,史奎橋,楊揚.基于德爾菲法的遼寧省錦州市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J].河南農業,2016(14):66-6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