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瑩 林鑫嘉 趙若琳 劉煒斌
【摘 要】從云浮柑橘產業的興盛到衰落,再到如今轉向南藥產業的新發展走進云浮鄉村的振興之路。本文通過分析云浮市南藥發展的背景以及該市當前有利于南藥發展的資源,提出南藥產業是云浮市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同時融合資源與機遇淺析南藥發展的研究策略,進一步探索南藥產業在云浮市的鄉村振興意義。
【關鍵詞】云浮;南藥;鄉村;振興
一、云浮市南藥發展的背景
云浮市現有4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約有105萬畝[1]的南藥種植面積,并且有廣藥集團、康美藥業、中國中藥控股、省醫藥集團、華潤三九、本草藥業、南嶺藥業、佛山寶資林藥業等多個省內外醫藥企業入駐云浮,助力南藥產業健康發展。且目前該市有利于南藥產業發展的資源大致如下:
(一)土地資源
云浮市是省內的典型山區市,土地總面積7779.1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60.5%,丘陵面積占30.7%,區域內土壤以砂質壤土和黑赤土為主,具備優質南藥生長的條件。2009年——2013年云浮市秉承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規劃中,優化土地布局成效顯著,有效利用土地水平逐年提高;同時,土地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度保持在0.9以上,兩者演變都呈上升狀態[2]。但是,很多農民外出務工留有大量的閑置土地,且土地流轉成本高,農民產權意識薄弱,與政府、企業簽訂的契約難得保障,協商成本大[3],破碎化的土地未得到有效解決。
(二)人力資源
云浮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全市大多青年外出務工,留下缺乏現代職業農民素養的老人。種植南藥的群體是有豐富農業生產經驗的生產型農民,但勞動力呈老齡化,且科學種植意識不強,散戶種植沒有企業的技術支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云浮市內的大規模企業,都是通過與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展開技術合作,高校不斷為企業輸出高素質人才,提供最新農業技術,致力于實現產研結合,因此人才力量較為雄厚。
(三)文化資源
中國有數千年中藥文化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但是目前國人對中藥文化還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此外,南藥在嶺南民間常被人們用于食療,具有極高的藥物價值。而現如今云浮南藥在廣東省的發展正盛,因此云浮可以抓住此次契機,推廣南藥名片,為云浮進一步打造“南藥小鎮”提供動力。云浮羅定作為“中國肉桂之鄉”,其南藥(羅定肉桂)產業園核心區2019年6月開館,肉桂交易博覽中心已經進入布展階段,云浮市將進一步建設完善以南藥為主題的文化長廊、種質資源圃和休閑公園,并引進旅游企業,著力開發南藥養生旅游項目。
(四)技術資源
云浮市內從事南藥的企業都將對技術的投入放在重要位置,僅次于人力成本;各企業都通過與在中醫藥領域及農業具有專業性指導的高校和研究所進行合作;其中,GAP基地是經國家認證的專門化、規模化的藥用種植基地以及制藥集團的原料供應地,具有高科技含量并且利于推進中藥現代化;由廣東銀田公司承建,現云浮市云城區已有多個南藥GAP種植基地,面積達1.5萬畝,技術質量得到有力保證,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華賦基地計劃建立全國南藥種子基因資源庫,形成完整的南藥資源保護體系。
二、南藥的鄉村振興意義
(一)生態農業模式創新,持續發展林下經濟
據統計,云浮市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有32.57萬公頃,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2.5%[4]。云浮市南藥種植可以合理利用林下空間進行南藥套種,促進林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農業新模式,彰顯區域特色顯性,帶動農民靠山、靠林致富。
(二)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農民生活收入穩定
南藥產業鏈的建設中需要層次式、階梯式的勞動力,從南藥的種植、加工、物流到銷售都需要各式人力資源,深度發展云浮南藥產業項目,不斷衍生新型就業崗位,首先能為原種植沙糖桔虧本的農民或其他失業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其次,農民在當地務工也可以兼顧家庭,農民工作熱情也會提高。
(三)推動鄉村土地流轉,健全農民利益保障機制
土地是農民的生活根基,他們通過與政府、企業簽訂協商合同轉讓土地使用權,但土地矛盾問題是困擾農村發展的最大問題;南藥產業發展將使土地使用量增大、農村土地流轉,閑置土地也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民正當利益,使農民有更多的渠道維權;
(四)南藥深入扎根當地,社會資本入駐云浮
云浮南藥產業經營模式以“公司+種植基地+科研單位+農民合作社(或投資人)”為主,企業從生產起點到銷售終端始終作為南藥營銷的主體。如果南藥產業能在當地蓬勃發展并且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必定會使更多藥企或者中間商企業入駐云浮,引入資金流和先進技術,與農民合作社實現合作共贏,攜手并進。
(五)打造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高顏值”鄉村
云浮市已通過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批準,打造以南藥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和多條旅游路線,集聚多項功能,吸引更多客流量來此駐足觀光;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旅游業使南藥產業鏈完善,健全產業網絡體系;通過連環效應帶動發展,加速實現三產融合,探索推動云浮城鄉經濟發展的新途徑,使鄉村振興具有更持久的發展動力,建設“高顏值”鄉村。
三、傳統農產品發展困境——以沙糖桔產業為例
云浮市沙糖桔種植歷史悠久,種植規模大,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將沙糖桔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扶持的重點項目,形成了以郁南、云安、云城的沙糖桔產業帶[5],打造了眾多區域性品牌,名聲遠揚,隨著一鄉一品的開展,政府大力鼓勵農民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進行沙糖桔規模化種植,并且通過組織引導在當地投資并舉辦多家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學校,對農民進行相關技術培訓,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引導他們積極科學種植,使其增產增收,拓寬致富渠道;產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為產業化經營模式[6],訂單式種植讓廣大農戶吃上“定心丸”,大量的沙糖桔種植戶涌現,此產業在當時成為云浮市獨具特色的優勢農業之一。
近幾年,沙糖桔產業受黃龍病影響,產量品質急劇下滑,不適應市場上升的質量要求,同時廣西的沙糖桔不斷占領市場,云浮沙糖桔銷量受到極大影響,農民收入大幅度降低,積極性也隨之受到打擊,一系列連鎖效應使該鎮的沙糖桔產業逐漸退出市場。
四、借鑒產業發展經驗,探索南藥發展新路徑
(一)現代化種植技術條件普及度低
農民的種植科技水平低下以及長期不正確的栽培和林間管理方式,沒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沙糖桔質量標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標監控體系進行精細栽培,標準化種植技術規范在云浮當地還未形成且廣泛普及;對突發的黃龍病也沒有采取正確的防控措施,只依靠傳統經驗,通過砍枝、砍樹等單一手段,且果園基礎設施較差,沙糖桔的病況得不到有效控制且不斷加劇。
(二)對專業化管理和研究缺乏實戰經驗
與專家和高校的溝通和交流不夠密切,技術的指導培訓停留在理論層面不夠深入,在培訓過程有提及黃龍病的防治,但卻沒有深入生產實踐;農民也曾反映政府的農業技術部門沒能實時更新更實用技術。另外,農民的技術認知度不高,沒有自覺探索防治病蟲害的相關技術,專家只是對其進行培訓,合作項目較少,走“產學研”道路的計劃只停留在初步階段未深入。
(三)營銷規劃及策略未能與時俱進
沙糖桔種植的農戶大多是散戶種植,對市場研究不敏感,缺少專業的研究團隊,沒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市場需求信息在農戶間未能有及時的反映,沙糖桔種植發展的產業化經營程度及抵御市場風險的承受能力較低;云浮龍頭企業稀缺且缺乏強有力的帶動能力,柑桔協會在沙糖桔的發展中未能及時適當的指引。
(四)對自身的產品定位不準確
產品未經過深加工,產業鏈不完善,農民慣以產量為行業競爭標準,并且在當地沒有任何與沙糖桔的深加工企業做食品方向或者其他;農民缺乏產品向商品轉變的遠見,對其認知只是在初級產品階段。
(五)產品走向和發展方向不清晰
品牌意識淡薄,未將品牌對外宣傳推廣,加之信息服務站的信息匱乏,不能有效地開展品牌經營,削弱了競爭力;產品銷售渠道不夠健全,完全依靠上門收購和中間商,對產品的銷售處于被動狀態,對走互聯網銷售更是持保守態度[6]。
綜觀以上困境分析,可以看出沙糖桔產業已步入行業衰退期,由于大面積果園深受黃龍病影響,并且沒能得到“及時搶救”,產業想要再次占有市場份額的可能性極小,對產業進行修復的成本會很大且沒有確切的保障;因此需要進行產業的轉變,另辟蹊徑。如今南藥事業在云浮發展趨勢方興未艾,政府對其發展也表現出一定的重視,南藥將會作為云浮市農村農產品產業結構改革的新時機,重新帶動農民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色彩。
五、云浮南藥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南藥發展前景支撐
云浮市鄉村振興運行得到了強有力的背景支持,政策出臺到今為止,已經初步形成了有云浮特點的“1+1+N”(即一個行動計劃、一個總體的整體規劃,多個關于專項政策、規劃的細則以及詳細布局)[7]的云浮市鄉村振興戰略政策體系,加上國家對精準扶貧政策的響應,部分鎮縣的貧困戶已經有了相應的政策補助,相信隨著政策一步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精準扶貧戶會得到補助,這將會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機遇。
(二)成立專業院校,助力鄉村振興
要想鄉村振興有效運作,人才振興是首要解決的任務點。2018年8月14日,廣東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正式在羅定揭牌,由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與羅定市共建[8];2019年1月,云浮鄉村振興學院在云浮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成立,將會以廣東開放大學為依托、以云浮開放大學為基礎,服務于云浮市鄉村振興事業,未來學院將大力開展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工作,開拓一條具有云浮特色的實踐道路,為云浮鄉村振興方向提供樣板和經驗。云浮鄉村振興學院和廣東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的成立,將會有大量優良的人才資源服務于云浮鄉村振興事業的運作當中,亦會涌現出一大批對農業有熱情、對農民有感情的基層隊伍干部以及善于管理和經營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以及運用農業實用及轉化技術的農業技術型能手。
(三)綜合產業融合覆蓋,全面實現產業振興
在“縣域統籌、城鄉融合、共同締造、全面振興”這一總體思路下,云浮市獲得省批準建設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有望實現各縣(區、市)省級農業產業園全面覆蓋;利用云浮豐富的自然資源,規劃打造15條具有云浮特色的旅游線路,成為旅游勝地[7],實現田園綜合體(集學習、旅游、健康、養老等特點為一體的體驗服務產業),加上現代特色農業發展迅速,溫氏市內布局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走向深度融合,這都將為產業振興以及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四)南藥事業呈向榮姿態,多元特色顯南藥魅力
云浮市將不斷進行南藥產業結構和南藥資源配置的優化工作,將形成“10+100”有關南藥的種植體系,著力實現“一個鎮一個產業”和“一條村一種特色”的南藥本土文化,打造10個有關南藥的特色小鎮和100個專業種植南藥村,要把云浮打造成為國家標準化產業化的基本藥物原材料種植樣板區域;“1+2+10”的南藥加工體系,即加快推進1個國家級南藥產業園、2個省級南藥產業園和建設10個專業南藥產業園,著力把云浮打造成為華南地區南藥特色加工產業集體群,打造現代化的南藥產業體系,集力把云浮打造成集南藥科學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南藥科技創新平臺[1]。
六、云浮市南藥產業發展策略
(一)響應國家政策,引領南藥助力鄉村振興
確保政策落實到每家貧困戶,保證貧困戶的扶貧資金到位的同時,將每戶精準扶貧戶的補助資金高效利用,如農村地區,可采用黨委帶頭,帶領農戶以扶貧資金投資或入股等的形式成立類似農村生產合作社等以合作形式為主的生產機構,帶領全村以及全鎮的農戶集體合作生產和銷售,帶動全村及鎮的經濟發展,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例如南盛鎮的枧興合作社,是以枧嶺村5名村干部為帶頭人,通過與廣東頌春藥業合作,帶動全村38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因地適宜種植化橘州紅等適銷南藥,并通過“以短養長”的生產鏈模式更好運營合作社。
(二)聯合高校研究平臺,注入科研人才血液
云浮市南藥發展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需要專業的研發團隊和學術研究實驗平臺的支撐,云浮市現已落地成立了與鄉村振興相關的如云浮市鄉村振興學院等院校以及像廣東藥科大學云浮校區等的高級院校,在此基礎上應繼續保持與各高校研究中心密切聯系,積極聯合高校開發本地校區及相關研究分院,助力南藥發展與鄉村振興,供應大量的科研技術及人才。現華賦基地已在籌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產業學院,大量人才技術將會為云浮南藥產業注入核心競爭力。
(三)開發本地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旅游圣地
旅游產業是集融資、影響力、知名度為一身的經濟發展帶動體,例如云浮市南盛鎮鳳棲谷旅游景區等就是不僅具有本土南藥風味,而且集旅游、養生和服務業為一體的旅游綜合產業,此類產業將會為云浮市鄉村振興事業提供強大的經濟發展動力。
(四)聚力鄉村振興,全力發展南藥事業
優越的地理條件、豐富的人才資源和種植經驗以及可觀的發展遠景,使南藥事業作為繼沙糖桔之后云浮最具潛力的經濟發展動力之一。云浮市腰古鎮專注于種植牛大力的小陽生態有限公司和羅定華賦南藥圍底基地等都是云浮南藥發展的引領者,他們將會是云浮市其他地區的南藥種植的風向標,帶領云浮市鄉村振興事業走向成熟。
七、總結
南藥作為云浮市特色的本土資源,產業趨勢向好,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南藥在云浮市的可利用資源,并以沙糖桔產業發展的困境為例,提出南藥產業是該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契機。云浮市應抓住國家政策和與高校合作等機遇,更好地發展特色南藥,以此作為致富標桿振興鄉村產業,引領鄉村振興前進的步伐。
【參考文獻】
[1]云浮文明網.云浮:奮力書寫鄉村振興“云浮答卷”[OL].廣東云浮:云浮文明網,2019
[2]陳顯光,梁海鋒,楊麗萍.云浮市土地利用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 2015,43(27):281-340
[3]孟召將,邵兵.農村土地流轉的微觀組織探索:云浮案例[J].南方農村.2014:5
[4]周樹平,陳有權,盧廣超.云浮市現代特色南藥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9:110
[5]徐麗娟.云浮市柑橘產業發展研究[D].廣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4.
[6]楊守玉.粵西柑桔產業化及品牌營銷的問題與對策--以云浮市南盛鎮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 2010 14[4]: 118--121.
[7]云浮融媒中心.云浮:計劃打造10個南藥特色小鎮100個南藥專業村[OL].云浮發布,2019
[8]云浮市扶貧辦.中國鄉村振興研討會暨廣東省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揭牌儀式在羅定市舉行[OL].廣東云浮:云浮市人民鎮府門戶網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