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捷 葉進芬
【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中央一號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帶領下,洪湖市落實各項建設美麗鄉村的措施,涌現出李家橋村、葉家灣村、柯里村等示范村。雖然美麗鄉村建設初有成效,但從長遠來看,洪湖市的鄉村人才隊伍落后于鄉村進步的現狀正制約著其進一步的發展。解決人才問題是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環,這關系著鄉村的建設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所以鄉村人才建設刻不容緩。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振興
1.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產業為本,人才為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要著力抓好招才引智,促進各路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產業和人才相互支撐、相互依附,只有足夠強大的人才支撐,才能促進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
作為百湖之市、水產之都、湖北工業新城,洪湖市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但與此同時,亟待完善的地方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著管理觀念模式落后、人才培養力度不夠、忽視激勵因素等問題,未來應從這些方面加以調整。
2.洪湖市美麗鄉村建設中人才管理的現狀
2.1目前的人才類型
據統計,洪湖市共有各類人才47643人,占全市總人口的5%。各種類型的人才隊伍中,黨政人才1964人,占人才總量的4.1%;專業技術人才14667人,占人才總量的30.7%;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276人,占人才總量的4.7%;高技人才2656人,占人才總量的5.5%;農村實用人才26040人,占人才總量的54.6%;社會工作人才40人,占人才總量的0.4%。總的來說,全市人才總量較大,多為黨政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所占比重仍明顯偏低,高端人才還相當缺乏。
2.2關于引進人才的相關部門和政策
洪湖市的人才引進工作主要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則負責全市促進就業工作以及全市專業技術職務綜合管理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等。以下是洪湖市在引進人才方面的做法和政策。
2.2.1建機制,激發人才工作活力
一是建立了人才工作領導機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自成立以來,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我市人才引進等重大事項,市委組織部、人社局等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協調,有效推動了人才各項工作任務落實。二是建立了人才工作考核機制。將人才工作納入各鄉鎮、街道目標管理考核,同時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考核,強化了人才工作落實力度。
2.2.2搭平臺,增強人才工作引力
2018年以來,洪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全方位的引進人才優惠政策,規定在5年服務期內,除正常工資津補貼外,博士研究生給予10萬元安家補助及每年36000元人才補貼;碩士研究生、重點高校本科生每年給予12000元人才補貼;免費提供住房,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等引才待遇。僅2018年,“人才引進”政策就為洪湖市成功招引27名博士和碩士等高層次人才。
3.洪湖市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人才問題
3.1人才總量少,流失嚴重
截至2018年底,洪湖市每萬名鄉村人口中人才數量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新型生產經營人才、各級農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與同等級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和鄉村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學生考入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后很少再回到農村,更不用說回到農村生活、工作;大部分人才不會選擇在洪湖市創業或就業,這就形成了不少村鎮里存在的“打工經濟”;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較差,沒有吸引力,留不住進入農村工作的人才。鄉村建設缺乏后備力量,鄉村人才嚴重不足,中青年勞動力流失嚴重,這些都成為了制約鄉村振興的主要因素。
3.2人才素質不高,優勢較小
洪湖市以水產業、旅游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產業現代化迫在眉睫,并要求人才素質的現代化。現實情況是,現有人才隊伍水平十分有限,隊伍年齡、思想、作風老化嚴重,工作方法較為落后,工作效果較為低下;生產經營的主體偏于中老年化,這一年齡階段的人才中初中、職高學歷人才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過小學或沒接受過教育,高中及以上學歷人才非常稀少,且這部分人多去到其他地區就業;大部分的人才沒有獲得任何國家職業等級認證,尚無表明其水平的客觀依據;農民素質現代化程度較低,制約著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深度發展。
3.3人才結構不合理
洪湖市人才結構不合理體現在人才存在斷層,形成的是一個金字塔狀,即缺少高端人才,中、初端人才是主力軍;傳統人才多,新興人才少;單一生產型人才較多,技術型、經營型、管理型人才較少,集生產型、技術型、經營型、管理型為一體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幾乎是鳳毛鱗角。除此之外,鄉村人才的知識老化,不能與新興信息和產業相結合,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遠遠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不能適應鄉村振興所需勞動力與智力支持的要求。人才知識結構不合理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大問題,多數人才從事的都是第一產業的工作,第二、三產業的人才少之又少,這就制約了洪湖市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更無法發揮人才在帶領進行鄉村建設中的作用。
4.洪湖市振興人才建設的對策
4.1建設政策環境,減少人才流失
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把集體經濟股權作為吸引、留住人才的激勵機制,以改革的紅利增強人才下鄉的動力。鼓勵和吸引返鄉下鄉人員以入股、合作、租賃、協作的方式,開發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旅游、休閑民宿、文化創意、農村養老或經營性活動。特別是要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的支持制度,保障其個人權益,盡可能解除其后顧之憂。同時要在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高度支持。
4.2集體培訓學習,提高人才素質
從培訓類型看,分為新型人才培訓和老人才隊伍培訓,新型人才以學習洪湖市美麗鄉村的內容和目標為主,老人才隊伍培訓以適應新型發展方式為主;從培訓人群看,分為管理人員培訓、旅游業從業者培訓和農業經營者培訓,保證在正常、有序、高效地發展原有產業的同時,打響“旅游城市”和“魚米之鄉”的招牌;同時,各大龍頭企業、技術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等組織也可以承擔培訓任務,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
4.3加強宣傳力度,優化人才結構
利用洪湖市自身的歷史地位,在進行宣傳工作時緊抓洪湖市的紅色革命文化、三國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向外界人才宣傳洪湖市,達到吸引人才的目的。針對當下已成為勞動力主力軍的80、90后員工的特點,創新對人才隊伍的管理,通過網絡化人才管理促進人才持續有效供給;整合人員信息,建立起人才數據庫,再結合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對比,將有潛質的優秀人才放在工程大項目中進行培養歷練,實現骨干人才的培養;在吸納各級管理人才的同時,引入更多類型人才,發展實業,并提供就業保障,提高其積極性,達到優化人才結構的目的。
5.結語
觀念是行動的先行力量,對于鄉村振興這個系統工程,鄉村的人才建設需要得到高度重視。未來,鄉村建設將是持續熱門的話題,人才振興正是這一話題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鄉村建設與人才振興是人力資源工作者們必須持續關注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劉馨.關于鄉村人才振興的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18(10):18-22
[2]劉西濤.現代農業視角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實困境與制度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13):60-64
[3]張雅光.新時代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人才,2018
[4]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農業農村人才振興的路徑[J].中國人才,2018
[5]甘日棟.訪華土地經營權亟待機制創新[N].廣西日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