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紹然
【摘 要】安全生產是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內容,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文章對安全生產監管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監管現狀問題探討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基層安全;安全監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做好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能為我國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體系建立打下堅實基礎,有利于推動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與升級。因此,國家以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了行業標準,建立健全了監管體制,但現階段我國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仍出現了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1、安全生產監管的意義
安全生產監管可以有效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促進生產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生產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經濟損失,促進社會健康發展。企業生產中的安全檢查是重要的環節,高質量的安全檢查工作可以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根據實際情況找到最合理的解決措施。生產安全檢查工作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安全檢查、工藝流程安全檢查、生產環境安全檢查以及安全護具佩戴檢查,同時還包括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1]。
2、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分析
首先,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無法在鄉鎮推廣。雖然近幾年我國逐漸建立起了對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的管理體系,頒布了相關法律條文。但由于人們對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重視程度仍不高,往往容易忽視掉鄉鎮企業的基層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其次,普遍使用分級監管的模式。雖然目前人們對基層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視與往日相比有所提高,但從事安全生產監管的人員仍不能滿足我國諸多企業的巨大需求。分級監管,顧名思義,便是按照影響生產的各個因素進行等級劃分,根據不同等級劃分不同形式、不同執行力度的監管工作。同時,分級監管制度不能一成不變,要定期進行考察,根據具體的生產報告重新劃分等級。另外,重點把握鄉鎮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孕育政府、企業合作監管體制的基本條件,當前目標是將監管重心轉移,重點把握鄉鎮企業是否安全生產,做到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國內全覆蓋。
3、現階段我國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存在的問題
3.1基層安全監管力量嚴重不足
基層監管基礎薄弱,監管人員嚴重不足,老齡化問題嚴重。當前執法人員嚴重不足,受地方政府的限制,大量年輕干部被組織部門、紀律檢查部門抽走,導致市場監管部門監管人員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目前實行的是一鄉一所的監管模式,在每個鄉鎮、管理區均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所,但是將近50%的市場監督管理所只有一名執法人員,無法開展執法工作,只能和相鄰鄉鎮的市場監督管理所合并執法,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3.2執法不嚴
監管部門在進行安全執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地方的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并沒有將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到實際管理中,高危企業沒有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導致很多不符合生產條件的生產廠家進入市場中,這些企業將經濟效益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并沒有重視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管理工作多流于表面,再加上沒有制定出規范的監管、獎懲機制,無法有效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2]。
3.3安監工作并未結合技術部門開展
安監部門作為執法監督單位,以權力為中心而非以技術為中心,而安監工作的專業性又極強,比如要針對一個細節進行詳細全面的影響因素分析、威脅評估、細節調控計算、監測與評判,這樣的計算與處理數不勝數,每一項都會涉及到諸多領域。因此,技術人才與新型設備的加入必不可少。由此可見,安監部門必須充分結合外界的技術部門以開展安監工作,比如掌握人才信息的中間機構、統領安全生產的生產協會、掌握高新技術的高校或實驗室。雖然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但是主要分布地區還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能夠在鄉鎮生根發芽的技術部門還是少數。因此,鄉鎮的安監部門就會缺失可以進行合作的技術部門或者機構,往往不能正常的服務于安監工作,導致基層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技術含量不高,監管力度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4、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的提升對策
4.1優化對企業生產的監管
在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中,政府需要加強對其的監管力度,依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管理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從而在制度上對企業的日常生產加以約束。在企業的內部人員管理方面,要求企業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指導培訓,并依照個人情況進行建檔工作,全面落實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高工作。在企業的生產設備管理過程中,要及時地監測企業生產設備的水平,及時提醒企業對生產設備進行完善升級,推進企業積極地完善自身內部的技術水平,從而推進日常生產活動的安全進行。在企業的環境規劃方面,要重視企業生產場地里安全通道等安全設施的具體落實情況,對生產過程中較危險的環節設立提醒的標志,避免因突發情況造成的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利于降低企業生產活動的危險系數,同時,對于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不達標的企業進行罰款措施,催促企業積極地落實生產安全管理工作,從而推進企業不斷優化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企業內部生產的安全。
4.2改革現有的基層安監體制
改革少不了創新,針對現有的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我們要進行合理的創新改革,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強制性管控,還要充分調動企業內部的監管積極性,畢竟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的水平,也能為企業節約成本、創造更多財富、獲取更高利潤。因此,基層安監部門要結合行業協會和生產企業一起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而改革現有的安監體制,除部門聯合外還需要建立健全針對安監人員的績效制度,完善獎懲制度,對于嚴重失職而導致出現安全問題的相關安監人員進行合理懲罰,對于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安全問題的相關人員進行表彰并獎勵。在部門內部樹立榜樣,充分調動執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3]。
4.3創新監管模式,加快破除“信息孤島”問題
掌控好大數據應用這一核心步驟,大數據技術會使基層市場監管和構建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變得愈加便捷。首先體現在統計解析工作的智能化。運用大數據技術,只需要提前設置好有關的模板,就能夠直接從數據庫中調取相應的有效數據,大大地節約了人力和工作周期。其次是使得維權科學化。在大數據監管新模式下,因為信息源較為繁多,信息內容系統而全面,相關的基層監管者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發現共性問題,組織專項調查,對類似的情況予以科學的解決。
4.4引入與培養安全監管人才
在進行執法過程中,監管人員的專業度、工作態度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因此,在進行安全監管時應根據實際的需要引入安全監管人才,并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另外,政府部門還應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幫助企業引入人才、培養人才,使其可以適應本土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同時,通過思想教育培訓樹立起正確的工作理念,深刻認識到安全監管工作在企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有效避免安全監管中所產生的問題,強化安全監管執法力度。
5、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出臺的相關政策表明,國家還是很重視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對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社會生產發展的監管制度將一律進行改革優化。通過新技術、新制度的建設,促進我國基層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國華,安霆,范小猛.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學報,2013,23(8):157-163.
[2]朱瑋巍.縣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5.
[3]馬超.試議安全生產事故盡職免責[J].電子世界,2014(4):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