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菁



摘要:基本反應類型的概念建立在物質分類的基礎之上。初中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利用該階段所學的有限的物質和化學反應,研制以“基本反應類型”為主題的原創試題,幫助學生建立分類觀,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
關鍵詞:基本反應類型;物質分類;原創試題;核心素養
文章編號:1008-0546( 2019)08-005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8.017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根據“意見”精神,結合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擬定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要素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維度,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獨特性,凸顯了化學從微觀層面認識物質、以符號形式描述物質、在不同層面創造物質的特征。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離不開初中階段化學學習奠定的知識、方法、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基礎。而對基本反應類型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這兩個維度素養的養成息息相關。利用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限的物質和化學反應,研制以“基本反應類型”為主題的原創試題,幫助學生建立分類觀,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
一、研制思路
1.研究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化學變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它對認識和確定物質的組成、結構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求“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
基本反應類型的概念建立在物質分類的基礎之上,特別是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能從元素組成上認識氧化物”,“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堿、鹽”。
因此,通過對物質分類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可以加強對基本反應類型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反過來,通過對基本反應類型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也可以加強對物質分類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
2.依托教材知識
氧氣、二氧化碳、水是我們身邊重要的化學物質,也是初中化學教材中重點學習的物質。對有關氧氣、二氧化碳、水的化學反應進行歸納,除了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其性質、用途及制取等相關知識,還能夠通過具體的熟悉的化學反應,幫助學生加強對基本反應類型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例如:以氧氣為素材,可以串聯起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以水或二氧化碳為素材,可以串聯起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如果要對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再進行細分,則可以利用單質的分類和化合物的分類。單質通常可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在初中階段常見的化合物主要有酸、堿、鹽、氧化物等。
3.參考中考試題
在南京市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以某一種具體物質為中心,利用基本反應類型串聯起物質的化學變化、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化學與社會發展等初中化學主干知識的試題,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思維能力,并能用化學用語準確地表達出來。
以2010年南京市中考第26題為例,具體試題如下:
圖l中A-I表示幾種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一”表示物質間存在相應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轉化均是分解反應,圈ii中的轉化均是化合反應,D和G是常見的非金屬單質,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種類相同,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種類也相同,A常用來中和土壤的酸性。
(1)寫出化學式:
A____;B____ ;D 。
(2)寫出H→E+G的化學方程式:____。
(3)寫出G→l的化學方程式:____。
二、原創試題
筆者自2008年8月起擔任南京市白下區中學化學教研員一職,2014年因南京市區劃調整,原白下區和秦淮區合并,繼續擔任南京市秦淮區中學化學教研員至今。因為一直負責本區各階段初中化學質量監測試題的命制工作,所以在以“基本反應類型”為主題的原創試題研制方面做了不少嘗試和探索。
1.填空題
填空題常用來考查具體的知識點,此類題型往往難度不大,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進一步夯實基礎。
結合基本反應類型這個主題,可以圍繞某一種物質串聯起基本反應類型。以2011年南京市白下區一模第22題為例,具體試題如下:
有水生成的反應很多(如圖2所示),請按要求寫出一個化學方程式: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應:____;
有水生成的復分解反應:____。
【變式】2012年南京市白下區一模第23題,將上題物質“水”替換成“二氧化碳”,再次進行了考查。
結合基本反應類型這個主題,還可以圍繞某一種基本反應類型串聯起物質分類。以2016年南京市秦淮區一模第18題為例,具體試題如下:
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
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仿照示例填表:
【變式】圍繞置換反應這種基本反應類型,可以將單質、化合物的分類融合在一起進行考查,并考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2.框圖推斷題
框圖推斷題是南京中考的必考題型,其圖形結構的呈現特點通常為對稱封閉,融合物質的分類與性質、基本反應類型等主干知識,考查物質間的反應及轉化。此類題型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也提醒學生在中考復習中要盡可能將所學知識網絡化、系統化,而不是盲目依賴于題海戰術。以2015年南京市秦淮區二模第20題為例,具體試題如下:
圖3中A~J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虛線圈中的兩物質類別相同。A的濃溶液可用作干燥劑,D俗稱火堿;A與G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F與H,F的水溶液呈藍色;A與J發生置換反應生成I與E,E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圖中“一”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一”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化學式.A_____ ,H_____。
(2)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
J轉化為I的反應____,
E與D的反應____。
【變式】上題虛線框內是相同類別的物質,2016年南京市秦淮區一模第20題,改為虛線框內是相同基本反應類型的反應,具體試題如下:
圖4中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B是最常用的溶劑;D、E、F、H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且均含有地殼中含量第三的元素;四個虛線圈中的反應各屬于四個不同的基本反應類型。圖中“一”表示兩端的物質問能發生化學反應;“一”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寫出化學式:B____.H______
(2)寫出化學方程式:C與E的反應____ 。
(3) G→F是____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G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填元素名稱)。
三、研題反思
初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接觸到的物質及相關化學反應不多,涉及到的概念往往又受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和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制約,比較淺顯甚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命制試題時在考查的具體知識點上不可能進行大的變動,也不宜過多拓展和延伸,但可以嘗試在試題的形式和結構、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素材的鮮活性和時代感等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讓試題既嚴謹又新穎,滲透課程改革的最新理念,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只有一個學年的學習時間,對這門學科,學生幾乎是剛剛接觸、初步了解,就要去應對中考,中考主要考查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密切關注中考試題,重在研究其命題意圖、創新思路、前沿觀念、學情把握以及補償矯正等,以中考試題作為原創試題的最佳范本,正確指引初中化學教學和評價。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2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5
[3]《南京市中考試題及評分標準》編寫組.2010南京市中考試題及評分標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