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嬌娥



【摘要】近年來,以“先試后導”為特征的嘗試教學法在教育界掀起熱潮,但落實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效果如何卻沒有定論。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為實驗素材,以廈門五緣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探析嘗試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中的具體效果,以期為后續略讀課文教學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效果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以“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為特征的嘗試教學法引起廣泛關注,其基本教學程序分為七步: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在具體教學中嘗試教學法是否真正提高了課堂效率?若有效果,又是在哪些方面有顯著作用?這些還沒有定論。另一方面,略讀課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到第三學段已占據半壁江山,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為實驗素材,以廈門五緣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展開教學實驗,探析嘗試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中的具體效果,以期為后續略讀課文教學提供有效借鑒。
一、實驗對象
為保證實驗效果的有效性,我們以廈門五緣實驗學校為實驗基地,選取了從歷次考試結果和老師反饋都較為平衡的五年級的六個班級作為實驗對象。實驗班級選定五(1)、五(2)、五(3)班,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下采用嘗試教學法進行略讀課文教學。另外三個班級作為對照班,繼續使用傳統授課方式講授略讀課文。
二、測試維度
略讀課文教學的教學效果主要是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為衡量標準的,根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結合廈門市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們主要以閱讀能力測試卷反饋的成績來評定學生閱讀能力的水平,試卷題型包含小學階段常見的四種文本類型:記敘文、說明文、非連續性文本和詩歌,主要測查學生識別與推論、整合與解釋、評價與鑒賞三個方面的閱讀能力。
三、實驗過程
本次教學實驗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中的略讀課文為實驗素材,實驗班級任課教師統一集體備課,印制統一的課前導學單,確保嚴格實行嘗試教學法來授課。對照班同樣需要嚴格按照傳統方式授課。教學過程中,每兩周進行一次學生和老師的問卷調查,主要用于了解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學完成程度和老師任教情緒、教學時間把控、督促學生自學落實情況等方面,進行跟蹤記錄和調整。除此之外,每個月在教學完兩個單元后,對全體學生進行閱讀能力測試,并分別記錄下六個班級四大題型(記敘文、說明文、非連續文本、詩歌)的得分情況、平均分分布情況以及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情況。一個學期下來,共完成四次檢測,以下呈現的是四次測試平均分、記敘文閱讀和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的具體情況:
四、實驗結論
根據對問卷調查和測試數據的分析,可得出嘗試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中的效果如下。
1.學習習慣方面的效果
實驗班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更高,學習更具主動性。嘗試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同伴互助環節,如小組、同桌討論等,這一環節的落實情況直接關系到后面的全班交流展示,所以很多哪怕不愛討論的孩子在小組成員的帶動和要求下也會變得慢慢開始加入小組發言,融入課堂,小組成員已經形成一個有機共同體。相比之下,對照班的課堂更多呈現的是老師與個別孩子的對話,一些不愛發言的孩子較難得到改善,常常處于課堂的邊緣地帶甚至游離課堂之外。
實驗班級學生更具有創新意識,愛刨根究底。在采用嘗試教學法的課堂中,對學生的自讀、自悟、自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練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再像傳統課堂那樣等待老師去講授,而更多地需要自己去研究或尋求同伴幫助,整個過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思維深度在不斷加強,另一方面,由于探索過程中沒有權威答案的束縛,學生習慣對各種答案持質疑態度,進而尋根問底,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經常會涌現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運用嘗試教學法的課堂,學生課堂學習習慣參差不齊,有兩極分化趨勢。較為充裕的自學空間,為自律性強、善于傾聽、勇于表現的同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想法更加大膽,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也不得不看到,如此寬松的學習氛圍,一部分自我管控能力弱,喜歡做小動作、濫竽充數般加入小組討論的同學更容易打著學習的旗號,毫無顧忌地行走在學習的對立面,這樣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如傳統課堂上,在老師的嚴格監督下的中規中矩的學習,甚至個別同學檢測出的閱讀成績還低于以往的成績。
2.學習成績方面的效果
(1)從表1平均分曲線圖可以看出,實驗班前兩次的閱讀能力測試成績低于對照班,當然也要考慮到學生在接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時的適應過程。后面兩次的測試成績,實驗班超過對照班,并有相差越來越大的趨勢,按照曲線圖走勢來看,后期實驗班閱讀成績不僅會高于對照班,而且相差幅度會越來越大。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嘗試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中是有效果的。
(2)對比閱讀測試卷各題型的得分情況,實驗班學生在記敘文閱讀這類題型的得分會略高于對照班,而且越往后期,這種優勢越為明顯,這也帶給我們一個信息:嘗試教學法運用于略讀課文教學中可能對學生的記敘文閱讀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3)分析觀察各分數段人數的分布情況可看出,相較于對照班,實驗班優勢在于85分以上學生較多,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班,而低分段差異不大。這說明運用嘗試教學法執教小學略讀課文,對中上等學生而言,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五、不足之處
(1)教學實驗時間偏短,數據偏少且各數據的差異性偏小,數據分析可能難以全面精確。另外,測試對象不具有廣泛性,得出結論可能只適用于本校情況。
(2)檢測學生閱讀水平的方式較為單一和傳統,主要以書面測評為主,其他更為實效靈活的測查方式有待繼續摸索。
(3)排除干擾因素的力度有限,閱讀水平是一種綜合能力,不僅取決于略讀課文教學,還包含精讀課文的學習以及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等因素,而這些因素難以控制。
【參考文獻】
[1]龔金媛.嘗試教學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D].寧波大學,2013.
[2]邱學華.嘗試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邱學華.嘗試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2.
[4]喬紫夢.嘗試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7.
[5]宋燕暉,萬新,張增甫.小學中高年級略讀課文教學模式研究[J].小學語文教學,2004.
[6]王明玉.淺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積極實踐自主式學習[J].學周刊, 2018(36).
[7]師愛芬,張強.基于問題解決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觀察[J].教育實踐與研究(B), 2018(11).
[8]祖曉麗.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導學案教學實踐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 2018(32).
[9]王心爽.思考情景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亞太教育, 2016(24).
[10]陳志國.情景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 2016(13).
[11]付偉.關于情景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研究[J].求知導刊,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