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紅
[摘 要]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崛起,我國制造產業也面向世界,逐漸蛻變為“世界制造”,特別是全球經濟關系的緊密性使中國制造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機遇。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國制造業企業也應提高接受信息的速度,通過信息的辨識辨別能力,加強自身制造管理,特別是成本管理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成為企業盈利的重要法寶。例如ERP成本管理形式在制造業企業的運用,是成本管理信息系統最為典型的時代產物,其通過集成管控使得制造業企業內部資源達到一定的整合和優化。制造業企業運用ERP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幫助企業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對企業成本進行集中管控,通過信息系統建立良好的傳輸機制,這樣大大提升了企業成本管理效率。文章從制造業企業運用ERP成本管理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深入研究ERP系統,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實力。
[關鍵詞]制造業;成本管理;ERP系統
[中圖分類號]F406.72
1 前 言
我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經濟實力的迅速崛起,我國制造業在加強成本管理的基礎上,也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上進行改變,特別是信息化系統的引入,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傳統成本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迅速發展的時代變化,制造業企業要想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就必須采取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市場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持續性發展。
2 ERP系統概述
ERP系統是一個信息集成系統,它能夠通過對供應鏈的管理,幫助企業實現生產中產品的內部管理,并能根據當前市場變化,做出產品的適時調整和更新。ERP系統也能夠根據業務流程,幫助企業緊緊抓住材料采購流程、市場信息和資金信息,從而促進企業滿足市場發展需求。例如ERP系統能夠將企業內部資料進行整合,對供應鏈流程進行管理,還可以管理銷售、財務、生產等方面,所以ERP系統能夠增加企業產業系統效益,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相關增值,增加企業價值。
3 制造企業實施 ERP 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從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來看,無論是從管理還是技術上,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技術基礎水平低,缺乏技術系統集成和綜合創新能力,使得制造業企業在成本管理上管理效率不高,許多資源沒有充分地利用,因此造成了制造業無法適應經濟全球大環境。因此,制造業企業實施ERP成本管理系統,是提高自身質量和效益的唯一途徑。
ERP系統能夠使得傳統制造業企業,向著高度集約化 、知識化 、技術化工業模式的轉變,實現企業整體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制造業企業實施ERP成本管理有一定的必要性。
ERP系統能夠幫助制造業企業合理并精細的優化內部資源,包括成本計算的基本數據,以及采購成本、材料定額以及各種費率等。ERP系統能夠采取優化的計算方法,根據相關需求關系,隨著制造業企業生產流程,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最終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例如制造業的MRP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預測與顧客的訂單并制定產品的生產計劃,然后制造業企業根據計劃以及產品進度生成進度計劃,該MRP系統在ERP系統能夠通過計算機合理的安排計劃,是一種實用的技術。制造業的MRP能夠實現客戶需求管理、產品生產計劃的制訂、原材料計劃的制訂以及庫存記錄,也同時包括對客戶需求實現有效地管理,其是與實際相聯系緊密的功能性軟件。
ERP系統能夠實現全方位、全環節的成本精細化管理,它完全是基于傳統模式的升華,對供、產、銷進行全方位和全環節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例如采購環節運用ERP系統能夠時刻關注供應商的交貨期、產品的質量、供應商在緊急供貨情況下的應對能力,通過這些了解其供應商的企業文化。從生產角度來看,ERP系統能夠實現生產數據管理、生產任務管理、車間作業管理等,借助信息制定完善的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營造傳統模式無法比擬的管理氛圍。因此ERP系統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并且是一個開放的精細化體系,它是基于科學技術的信息化基礎上,能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有效機制。因此制造業企業運用ERP系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管理者應高度注重其內容,充分挖掘信息技術人才,盡最大可能地實現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實力,最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4 我國制造業企業運用ERP成本管理的現狀
4.1? A制造業公司概況
文章選取某大型制造公司為例,該公司生產環節是重中之重,因此該公司結合制造業發展的特點,選擇了ERP系統成本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好了計劃、采購、生產、庫存等關系。如該公司由于生產產品類型的復雜性,導致產品生產技術必須緊跟市場變化趨勢,進行不斷地技術改變,并設置生產工藝和技術,這就使得各個生產車間出現很大的差異性。另外,該公司除了進行大量的批量生產,還存在小零件和單件生產的現象,這就使得生產周期處于不斷變化中,需要材料采購的時間較長,技術性變化要求較多。因此,該公司采取ERP系統進行生產經營中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三個階段,加強全過程的成本監管,有效地控制相關成本。
4.2 公司實施ERP系統狀況
公司在管理上成立ERP系統小組,針對公司運營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出經營管理目標,實現全流程全過程的差異性監管,根據理論和實踐的差距進行差異分析,最后分析相關結構和企業發展的狀況,最終制定ERP系統實施的規則和要求。A制造業企業根據企業行業性質,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式,制定了ERP系統適合的軟件標準,對具體實施產生中的問題進行調研,最終根據系統設計進行業務流程的改進。例如相關運行的支持,要加強日常維護和業務流程的優化。
4.3? A制造業公司ERP系統下成本管理現狀
4.3.1 企業成本情況解析
A制造業公司首先利用ERP系統對企業成本情況進行整體解析,找到成本情況的各基本構成部分,并把各基本構成部分獨立剖析,分析部分與整體的占比,區分各部分的增值作用,對于增值作用最大的部分進行優化,提升效能,減少增值作用低的部分,進而降低企業成本。其次,利用ERP系統調整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開展成本責任制,要求企業成本與經濟責任形成關聯,劃分責任級別和范圍。建立成本責任核算制度,保證企業成本核算效能提升。最后,企業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制度,不能為了節約成本對員工進行不合理的壓榨,合理運用企業員工,從管理角度做到在維護員工的情況下節約成本。
4.3.2 建立成本數據信息庫
A制造業公司利用ERP系統建立成本數據信息庫,以其中采購成本模塊為例,一方面可以與供應商做到實時溝通,第一時間告知供應商采購原材料的具體要求,并與供應商溝通原材料需求細節,實時了解供應商技術水平變化及生產速度,并通過對各供應商進行橫向對比,選擇最優質供應商;另一方面了解原材料價格、質量、數量及運輸位置,采購人員可以有效管控,確保采購原材料可以按時按量到達,也可以對原材料的質量及價格進行橫向對比。采購數據信息庫的建立可以優化人力資源,避免人員浪費,降低采購工作中的管理成本,使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4.3.3 實現環節管理控制
A制造業公司通過ERP系統實現了從采購、銷售和生產等環節的管理控制,例如采購環節可以從價格和貸款制定結算管理上進行分析,然后制定采購協議。銷售環節主要是開票和收款、收款流程和產品銷售流程等操作。生產環節實現三級核算等操作,這樣整個流程中,財務部門根據技術部提出的工藝資料,以及成本消耗定額進行成本結算,通過這些嚴密的系統管理,錄入相關系統中實現高度的監控和成本控制,實現系統化的管理。另外,A制造業公司定期對員工進行ERP系統的宣講及培訓,讓員工認識到ERP系統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員工能夠對ERP系統逐步加深認識,在日常工作中熟練掌握ERP系統的各項功能及用法,為企業成本管理提升效能。
5 ERP系統下制造業成本管理的優化
綜上所述,ERP系統能夠使得制造業企業成本達到優化,另外在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制造業企業還可以合理調整系統標準成本,根據企業長期經營生產實際耗費,縮小公司成本差異,提高成本信息質量。例如完工產品的相關規劃,以及合理的生產廢品計算,都應加強一定的成本監控。另外ERP系統應加強新產品開發成本的核算,使用專用程序軟件,單獨核算車間成本,單獨分配好費用,根據制造業流程及系統進行成本精細化管理。制造業企業在ERP系統的運行中,應嚴格地規范操作,減少誤差產生,調試并優化系統功能,提高系統和成本管理的結合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ERP系統也在逐步完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積極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合適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未來制造業企業應加強提升ERP效益,提高技術含量,實現高效地信息運行維護,才能在發展中減少成本耗費,優化成本管理模塊。未來ERP系統要實現技術創新,結合實踐進行流程優化,因此公司必須根據公司實際需求實現管理流程控制,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同時實現綜合的創新與發展,才能實現迅速的發展與前進。
6 結 語
綜上所述,ERP成本管理系統有效地實現了成本管理,是制造企業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力量,也是制造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實力的關鍵。目前,我國ERP成本管理系統仍需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其間應加大研發力度,創造出全新的發展模式,探索出全新的符合制造業企業的ERP成本管理模式,同時還要根據我國的外部宏觀環境,探索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發展之路,從而提升我國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的水平,推動我國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潔君,柯可.ERP企業在我國發展現狀及措施分析[J].中國商貿,2011(4).
[2]孫華.基于黨建工作的工會工作模式創新路徑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16):218-219.
[3]張婷.論ERP在會計與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華章,2010(18).
[4]張信敏 .ERP 系統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 (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