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田
摘 要:思政課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時期,思政課教師更是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因此,如何上好思政課,將“立德樹人”融入教學,開展好思政課課堂上的實踐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實施方略
一、開展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應當堅持的指導思想
開展思政理論與實踐課,應當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且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實踐中,發揮黨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塑造靈魂的作用。與此同時,應當堅持教學相長思想,全力促進思政課創新創造,改進思政課教學模式使之與時代發展相同步,與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開展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原則。對于高校學生,不應當僅僅掌握思政課上的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還應當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融為一體,思政課堂要充分引導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大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熱情和提升關注社會現實以及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大學生了解基本國情、國家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和法律法規,了解我國在新時代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新時代下我國所面臨的挑戰,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課后活動與課堂活動連續貫穿的原則。即學生在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時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內,而是要將課后活動與課堂活動連貫起來,例如根據專業特點開展不同的實踐項目,采用微視頻拍攝、文藝演出、紅色基地參觀等方式展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極大程度上鞏固了課堂的成果,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受到先輩精神的感染,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同時也可幫助學生樹立法治理念,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法、守法。
(三)回顧歷史與展望未來的原則。我國在過去一百年曾遭受過列強的侵略,民不聊生,我國國家領土和主權都受過重大的損失,伴隨經歷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后,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如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一帶一路”等理念,極大地顯示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思政課理論實踐開展過程中,要不忘歷史,同時應當展望未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
(四)創新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原則。要真正實現思政課的創新,首先要依托現代的教育方式和媒介,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其次要更新教育理念,將學生主動吸納到教學環節中,打造師生一體的共同體驗學習的教育模式。
三、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的形式
思政課理論實踐的活動形式應既能傳授知識,又要接地氣。要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并且服從于社會實踐教學的需要和相關學院教務處的有關部署,例如社會實踐:課堂討論,課后個人分散社會考察實踐與小組集體社會考察實踐兩種形式進行,進一步讓學生用體驗提高學習主動性。
四、開展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的內容和目的
思政課理論實踐教學的內容為掌握我國國家近代歷史,以史為鑒,汲取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經驗教訓給予公正合理的評價;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明確我國新時代基本國情、基本矛盾的變化,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掌握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針,思政課理論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政治思想的來源、發展和豐富,受到熏陶和鼓舞,啟迪心智,凈化心靈。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開展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注意事項與要求
(一)課堂講授知識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同時要結合社會真實事件、日常生活實踐加以闡釋
(二)教師應合理分配好任務,既防止任務過輕、過重,又要注重該分類討論對學生有啟發、啟迪意義。考察態度要認真,注重實踐效果,保證實踐報告質量。
(三)學生要積極參與,認真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利用好必要的社會關系,為自己完成任務創造條件。
(四)切實做到安全第一,叮囑學生課后考察活動注意選擇安全。
(五)教師要在授課中或者參與社會實踐中與學生進行互動,形成共同學習、相互進步的模式。
六、開展思政課理論實踐活動意義重大
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個人的主動性,完成實踐活動作業。通過撰寫實踐活動報告,查閱豐富的文獻資料,掌握真實貼切的案例,學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微視頻的拍攝制作,體驗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思政課中更為直觀地融合自己的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更為重要的是在校園范圍內營造“立德樹人”的氛圍,助力校園文化的建設和推進。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N.上海文匯報.2019.3.19年5版
[2]劉曉東.大學生社會實踐理論與實務.[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方曉珍.高校“立德樹人”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