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嬌
摘 要:十九大中明確指出,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扶持力度,強調農村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農村教育環境以及教學設備有限,英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科目之一,在農村初中出現嚴重的厭學現象。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該現象展開分析,以改變該現象為目的展開思考,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厭學心理;英語教學
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形成,學生在初中處于學業過渡期,厭學心理的產生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一定影響,更加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筆者通過對農村初中英語厭學心理的研究,對學生的動態變化以及內心世界展開關注,從生態學的視角構建新型農村英語教學方式以教學評價方式,以此滿足學生個性豐富多樣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以此改善學生的厭學心理。
一、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厭學現狀
筆者通過對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現狀以及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教學情況展開調查,總結農村初中生英語厭學問題以及其形成原因,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
(一)學生因素。具數據調查顯示,農村初中英語存在較為嚴重的厭學現象,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知識因為考試要求,并沒有對英語這門學科形成正確的認識。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英語學習動力不足,學生自身因素是導致英語厭學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在心理學上初中階段的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獨立意識強烈,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愿意采納老師和家長的意見,沉迷與網絡游戲,早戀等,分散學習經歷。對于英語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習動機并不是為強化自身知識而是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厭學心理[1]。
(二)教師因素。農村英語教學由于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教學設施,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難度大,但這并不能成為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從側面反映英語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枯燥、教學內容單一、教學評價不科學等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反感心理,學習興趣下降。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在于英語教師專業素養不高,當下農村學校環境艱苦、交通不便,學校很難招聘到教學水平較高的英語教師,因此導致農村初中學校英語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教師教育觀念滯后,過于關注學生成績,教學目標制定不科學,沒有結合學生心理以及學習基礎,教學評價不合理,懲罰措施過于嚴苛,教學方式枯燥,缺乏藝術性等,這些現象直接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2]。
(三)家庭因素。對于農村家庭來說,與數學語文相比,對英語的關注度并不高。許多家長認為自身家庭條件不好、學生學習不好,很難考上大學,消極的心態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更不能涉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視和輔導。家長過于重視眼前的利益,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農村地區對學生的教養方式趨于極端,有的家長為生計奔波,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過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管教過于嚴苛,學生壓力過大,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二、提升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針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心理狀態,教師和家長需要對學生展開積極正確的引導,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展開相應說教,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對心理波動,面對外界影響和不良誘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保持與異性的正常交往。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正確認識自我,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平穩度過青春期。農村學生受生活環境影響,功利主義思想過重,認為學習是提升物質生活的手段,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目標。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充分挖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強化農村英語師資隊伍,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農村學校針對英語教師專業素養不強的實際情況,展開專業培訓,提升教師質量,重視對教師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農村教師由于自身教育觀念以及職業素養影響,缺乏教學的熱情,對在職英語教師展開培訓,以專業的方式強化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通過培訓激發教師教學熱情,豐富英語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三)轉變家庭英語教育觀念,樹立正確學習動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更大程度上的取決于父母的態度。農村家長應轉變錯誤的教育觀念,教育孩子學習的目的在于豐富自身知識,開拓視野,強化自身能力。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家長也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與孩子共同學習,營造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家庭氛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期望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健康快樂成長。
三、結語
農村初中生英語厭學心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只因學生本而形成的。學生對待英語消極的狀態,需要教師、學校、家長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動機,以轉變學生的厭學心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躍娟,龐敬春.農村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新途徑:城鄉英語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20(05):94-98.
[2]胡燕.生態學視角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形成性評價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