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摘 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隨著社會的進步,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駕齊驅快速發展的今天,美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何謂美育,它是通過現實美和藝術美打動學生感情,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感化,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美育?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從而感受美,欣賞美?筆者通過本文簡談之。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美育滲透
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增強美育意識,利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滲透美育,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美育?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從而感受美,欣賞美?本文通過下文簡談之。
一、教師作為美育的滲透者,應有高品位的審美修養
從本質上說,學校教育不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育,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建設人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種作用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教師審美修養的作用也不例外。學生具有“向師性”心理,不僅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連同教師的品德、情操、儀表、風度、興趣愛好,都對學生產生潛在的魅力,令他們向往。優秀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審美素質,成為學生心目中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陶冶和熏染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1.教師的語言應準確流利,風趣幽默,體現英語語言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幽默感、新鮮感。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將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的語言要風趣,有幽默感。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要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
2.教師的教態應自然樸實。要實現美育教學,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還應注重自身良好的教態。教態包括儀容、風度、神情、目光、姿勢和舉手投足等等。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態度端莊大方,熱情活潑,衣著得體美觀,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愉悅,又為教學活動創造了一個美德氛圍。樸實的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小學英語課本知識接近生活,情景性強,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百花園,猶如一個大舞臺。教師與快樂的小學生們在舞臺上盡情地飾演著來自生活的角色。
二、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內容,讓學生感受美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幽默詼諧的內容;旋律優美的英語歌曲;純樸自然的風俗民情,甚至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建筑、美術、體育、電影等中也無不滲透著的美的藝術。走進英語教材,仿佛注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教師應發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喚醒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感受英語中的自然美和真善美。
1.讓學生在教材閱讀中感悟美。英語閱讀就是學生運用相關的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解讀包含一定知識的閱讀材料。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美育,關鍵在于挖掘出材料的“美”的因素。即姚斯所說的“潛在的引導力量”,它可以“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意識和行為”。要感受言語之美,就要在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分析和運用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礎上,逐步獲得對閱讀材料正確的欣賞方式和初步的鑒賞能力,才能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涵養。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從學科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文字閱讀過程中、在對文本美的接受與感悟的雙向流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認識、培養審美情趣。
2.讓學生在英文歌曲中欣賞美。音樂是能帶給人輕松的享受,能直觸人的心靈,是最能直接感動人的藝術。音樂活動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陶冶兒童的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就應該把音樂引入課堂。從學生心理特征來講,輕松愉悅的歌曲可以帶給學生精神和情感享受,可以讓他們放松,發自心底的喜悅。與音樂課堂教學相比較,可以發現這兩門學科存在著許多共同點,如:聽音、模仿、歌曲訓練等。可見在審美能力的培養上它們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處。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選擇旋律優美、內容健康的英語歌曲,在音樂美的熏陶中復習掌握新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也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事情。
3.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美。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集圖像、聲音、文學、動畫于一體,能起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的效果。用形象的動畫、悅耳的印象,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學中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充分利用教具、體態語、動畫等,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讓學生直觀感受美。這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多種器官感受英語世界以及周圍世界的美好。
三、總結
教育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過程。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美育應立足于英語學科,挖掘英語教材,講究課堂藝術,重視課外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美,培養學生欣賞美,最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麗.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