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院校中的少數民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少數民族地區長期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因素導致民族地區本身教育比較落后,地方的英語教育水平和其他英語教育發達的地區相比較也十分落后,學生英語本身基礎較差,甚至有的學生沒有英語基礎,這就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在中職英語學習中遇到了很多障礙,對英語學習缺乏動力,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心等,因此,要求中職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針對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策略,以激發英語學習動機,改變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水平。本文在分析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基礎上,對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提出了教學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晏冏秋,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學校。
英語課程是中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而中職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占一定比例,他們在中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由于民族文化、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及知識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其自身英語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教學有一定復雜性。如何提高少數民族的英語學習質量,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成了中職院校英語教育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為此,要求中職院校英語教師,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視,優化英語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本文通過對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就如何開展中職英語教學提出了相應建議,以期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1.學生英語“零”基礎。很多漢族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最晚也是到初中就開始學習英語,而對那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他們所在的地區教育水平比較落后,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大多數學校里都沒有設置英語課程。走進中職院校,剛開始接觸英語,感覺非常生疏,且無從下手,與有英語基礎的大多數學生相比,他們的英語基本是“零”基礎,導致當地學生的英語學習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缺乏英語學習動機。由于少數民族中職生文化背景、語言知識、學習能力的不同,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也有所不同,這些客觀原因都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狀態。從目前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來看,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對英語缺乏學習動機,課堂上他們經常采取回避的態度,不僅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還對英語產生抵觸學習的心理。所以說,少數民族中職生對英語學習缺乏動機的這一問題成了學生英語學習水平較低的原因之一。
3.受民族文化觀念影響。英語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是文化的學習。但由于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態和自然環境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也不同,這就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傾向于用本土語言來理解英語知識,從而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文化障礙,對英語知識產生誤解。
4.缺乏學習自信心。由于經濟和教育發展的落后,使得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之前的英語水平要遠遠低于漢族學生,導致他們產生心理落差,形成自卑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自信心。走進中職院校之后,少數民族的學生和漢族學生一起學習英語,使用同樣的英語教材,在同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難免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劣勢。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他們很難像漢族學生一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而且他們對英語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識非常陌生,這就會給他們的英語學習增加難度。
二、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對策
1.營造語言環境,提高語言能力。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能力。就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來看,語言能力是他們學好英語的重要基礎。而語言環境與他們的英語口語相伴相隨,只有讓少數民族學生感受到英語語言的與時俱在,才能逐漸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大多數少數民族中職生處在“啞巴”英語的學習環境中,很難讓他們進入到良好的英語學習狀態中,更別說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了。對此,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尤為重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語言環境,消除少數民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展示自我,逐漸提高他們的英語基礎水平,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2.開展特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打開英語學習大門的一把鑰匙,對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而言,興趣在他們的英語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少數民族學生走進中職院校時,有很多學生是第一接觸英語,而且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是一門很難的科目,從而產生畏懼心理。那么要想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消除畏懼英語學習的心理,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活動,開展少數民族感興趣的特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不僅不是一種負擔,還能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英語短劇表演”的活動,活動中,我安排英語基礎較好的漢族學生扮演語言表達多的角色,安排少數民族的學生扮演語言表達較少且簡單的角色,這樣少數民族的學生在扮演活動中既不會覺得英語知識很難,也不會認為英語知識枯燥無趣,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英語學習豐富多彩,有效激發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另外,少數民族學生往往多才多藝,教師還可以根據少數民族學生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唱英文歌曲,并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加英語歌詠比賽,在充分發揮學生英語特長的基礎上,讓他們從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為少數民族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所以說,針對中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可利用各種特色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
3.實施分班教學,提高英語水平。英語是中職教育中一門公共必修課,學校完全有條件和能力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少數民族學生單獨分班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根據他們的語言天賦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少數民族中職生的英語水平。由于少數民族學生所在的地區經濟、教育欠發達,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還有一大部分沒有英語基礎,所以,分班教學能更多地照顧到少數民族學生,同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激發少數民族中職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心理學習壓力,使每個少數民族的中職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和英語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實施分班教學,教師可適時的引入競爭機制,合理控制競爭力度,從而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改變固有的惰性,調動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記性,進一步增強少數民族中職生的英語學習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加強情感交流,增強學習信心。傳統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以教師為中心,缺乏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導致少數民族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上課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少數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為此,在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從少數民族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多與少數民族學生交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少數民族學生對老師更加尊重,愿意接受教師的知識教學,從而弱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愉快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逐漸提高其英語能力,增強其英語自信心。
比如,教師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記住少數民族的名字,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及時給予關心,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盡快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逐漸與少數民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又如,在welcome to join our club!這一課教學中,為讓學生探討關于俱樂部的內容,筆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讓少數民族自愿加入其中的任何一個小組,并與大家一起討論,在小組合作討論中,筆者會巡視觀察,對一些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的學生,及時提出表揚及鼓勵,以幫助其增強學習信心;而對那些表現不積極的學生,也不會急于責怪與批評,要求表現優異的學生帶動他們一起進步,如果進步較大,教師可給予一定獎勵,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喜悅,促使他們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英語的學習對我們越來越重要,而少數民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作為中職英語教師擔任起重要責任,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走出英語學習困境,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增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從而為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容生.少數民族學生英語習得的文化障礙及對策[J].智庫時代,2019(05):234-235.
[2]杜學敏.海南黎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1):12-14.
[3]陸麗萍.激發民族地區中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