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是英語課程標準中的重點要求項目之一,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強化其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保證其多元發展前景,為其之后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打下堅固基礎。尤其是在現今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更應當針對農村院校課程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積極的解決,圍繞學生的多元素養能力發展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現今農村學校有關硬件教學設備、生源資質以及教師的授課模式等問題都有待提高與轉變,教師應當加強核心素養思想的滲透力度,賦予課堂教學新的生機與活力,以解決農村教學相關遺留問題為前提從而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趙麗春,福建省福州閩侯良存華僑學校。
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包括對學生自學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以及文化意識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農村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中,教師要注重從這4個維度展開教學路徑的探索,積極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加強對其能力的深化與思想品格的塑造,以此助力其全面性發展前景。
農村由于環境與經濟問題導致了諸多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隨意性很大,各個學校之間的教學進度與內容也不相統一。這也映射了農村初中學校中生源質量較差與不均衡的現象,對于他們來說,初中才是其系統化學習英語知識的初始階段。據此,在農村學生步入初中之后,教師應當利用一系列較為優化的方式展開對其教育指導,讓其努力扎實英語基礎,并循序漸進的能力深化。而教師首要做的便是對其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潛力思維的啟迪,這也是學生展開英語探究的首要前提。據此,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增添趣味,并對其思維進行有效地給予引導,深切貼合核心素養的需求,強化其課程學習效果。例如,在課程講解過程中依照復雜文本內容教授學生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導圖框架的構建與各級結構的有效延伸,來準確把握復雜文本的結構脈絡與行文思路,以強化對文本的深入認知,并提升閱讀理解效果。
在現今農村大部分初中院校中還仍然采取傳統化授課方式,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與一個收音機便成了教師授課的主要工具。教學工具的單一化造成了教學模式的枯燥無味,致使學生學習趣味的下降,并限制其思維與能力發展。而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家對農村學校資金投入力度較小,沒有像城市學校一樣配有較多的信息功能室來方便學生的英語學習。其次,即便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農村已經得到了基本普及。但是由于農村教師思想的落后,無法認知到這些信息技術設備帶來的教學效用,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不佳。據此,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學優勢,可用其來為課程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的學習視線不再局限于課本教材,通過信息化課件展現便可學習與認知到更多的有利資源。以這種方式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對其學科素養與文化意識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以九年級下冊教材《China and the world》這一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涉及了三小節不同的內容,前兩小節分別講述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現有的歷史名著景點和文化建筑等內容。后一小節講述了有關西方國家的文化以及景點名勝的介紹。這些內容較為綜合且抽象,單純通過教材的插圖和文字講解無法加強學生的有效認知,也無法調動其文化情感。此時,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音頻、視頻、圖片與文字集一體的展現功能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通過視頻紀錄片或多張圖片了解到有關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多元文化因素,以及現存的多元文化建筑和景點。以這種方式拓寬學生的文化思想認知,并引導其在多元文化探索時產生思想共情,激發內心民族榮譽感。以此深切貼合核心素養需求,在保障學生高效學習收獲的同時提升其文化意識與學科思想品質。
啞巴英語現象在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中較為普遍,這樣的教學發展現狀是較為畸形的,缺乏良好語言環境會讓部分農村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其能力發展。因此,為了解決在農村院校中出現了這種問題,教師應當通過實地培訓或互聯網學習一些城市學校中的英語教學方法,引入多元課程活動充實學生的課堂互動體驗,使其在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下展開有關教學內容的主動探究。以這種方式解決在農村院校中出現的啞巴式英語教學問題,貼合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助力學生語言實力與多元素質能力水平的提升。
1.創建互動探究活動,注重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教師多元教學活動創設應當貼合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未來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上述內容中針對學生思維品格與文化意識的培養做出了相關戰略敘述,接下來重點從學生自學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展開綜合性探究。首先,是對于學生自學能力,也就是其自學習慣的培養,教師可為學生構建互動探究的教學活動。互動探究的活動要求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有關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討論與自主評價等等一系列的自主性活動。以此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升其解決英語問題的實際能力。
具體過程中,教師需要為每個小組布置同一主題探究任務,讓其進行積極的探索。比如在學習七年級教材《Our local area》這單元時,教師便可要求學生重點探究Section C 模塊1a的文本內容。同時提出多元要求,讓小組成員首先能夠各自進行語篇的初步解讀,并在組內交流想法與收獲,以強化對語篇內容的深入認知。之后,學生可結合語篇內容展開延伸性的敘述與探討,彼此之間可引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型結合自身生活實際進行表述,說明自己家周邊的環境狀況,詳細表述在自己家的庭院或者周邊存在怎樣的景象,包括有關屬樹木、花園、長廊等一些庭院配置。同時表述自己在這些相關建筑中的活動狀況,例如在長廊中讀書、花園中幫家人澆花干活或者是在家中做的一些其他活動等內容。以此種方式展開互動探究活動能夠對學生的自學習慣進行全力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式。
2.創設情境探究活動,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深化。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習慣進行培養后,教師還需繼續依照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重點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展開全面性的拓展與鍛煉,助力其綜合語言能力水平的提升。據此,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互動性的教學范圍,開展情境劇的探究活動以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主動探究與體驗,在此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完全化的英式化表演,鍛煉其語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以七年級教材《The birthday party》單元的Section B,1a:“Look,listen and say”這一模塊的內容為基準進行情境活動的拓展。
教師可讓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的準備,其中包括對這一模塊所蘊涵到詞匯、固定短語以及表達結構的解析,并據此進行角色的形成與分配、臺詞的創編。接下來,小組便可充分展開情境劇的演練,在情境劇表演中以模塊內容中的語言知識為主,可表演多個不同因素的情境,包括生日邀請、接受邀請/拒絕邀請、生日信息詢問、慶賀方式詢問與到場祝福等等一系列的情境演繹。這種方式能讓學生通過語言的敘述來對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加以應用,強化其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還能讓其根據他人的對話交流來深化自身的口語組織與交際能力,以此助力其綜合語言實力的全面提升。
總的來說,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初中英語高效教學課堂構建中,教師應當深入分析農村院校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以解決這些問題為前提,并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多元要求展開教學路徑的創新性探索,在其中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以求能夠全力深化其各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并在保障其高效課程學習體驗與收獲的同時,助力其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呂孝華.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英語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
[2]王小鳳.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