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持續進步,居民的整體素質在日益提高。小學語文教育出現顯著的改變。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為了培養人才就需要變換常規教育理念。在這一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隨之出現。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再著重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把重心轉移到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上。核心素養主要有語言的應用、語言的構造、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的創造以及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對于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語文是中國的重要學科,在程度上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奠基作用。語文的魅力就在于文字及說話的藝術,同時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本文先闡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情況,然后總結出基于核心素養方向下的語文教學價值,最后闡述了就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語文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教學中許多新的方式和新的方法得到非常好的應用,核心素養作為提高小學生文化素質水平的重點指標,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國教育部門在2014年致力于學生教育提出的重要的概念,本概念提出之后,各教育教學機構對它進行推廣應用,并在應用的過程中獲得了切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成果。所謂“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當具有促使社會進步的能力和適應自身發展創造的能力,突出了對社會關愛、個人修養及家國情懷的強調,注重學生對教育教學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探究性及創新合作性。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的素質培養各方面,而對于傳統語文教學而言,這種重視學生素養的教學方式,更加從本質上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教育方式,因此,這種教學方式非常具備應用價值,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很重要的導向性。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作用
第一,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想要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一方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進而推動學生語文成績的進步;另一方面,推動小學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即言談舉止、道德品質、文化修養等各方面的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利于學生提高相互溝通的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以達到學生之間友好相處、攜手共進的目的。
第二,形成語感。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以及知識運用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感的形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降低了語文學習難度;另一方面,語感的形成,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和積極性,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潛力,使得學生愛上語文,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使學生整體成績得以提高。
第三,加強素質教育。目前,我國教育還處在應試教育階段,學生成績還是衡量學生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因此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素質教育的提出,為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改革。素質教育突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靈活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原有思維,著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脫離死搬教條的模式,發揮學生的孩子天性,釋放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成績。
第四,掌握自己的學習方式。伴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改革,傳統教育系統的弊端逐漸顯現,從而推進了教育的改革,在改革進程中,教師的身份開始轉變,不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素養,學生的需求成為引導教學的方向,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掌握好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優良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的態度,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最終能夠實現個人優良的綜合性發展。
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措施
第一,通過圍繞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提升開展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把文章看作載體,語文思維水平的提升是表現在對文章的閱讀理解之中,通過對文章的仔細閱讀,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文章之中,老師圍繞學生思維的方向與發展來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及所要展示的情境。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絕大多數老師忽略了思維和閱讀必要的聯系,只著重強調重點和難點的記憶與背誦。在小學語文新的課程中,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和提出的問題都來自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與探索,在這樣的互相交流閱讀中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從而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判斷。核心素養引導下的語文教育教學更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教會學生怎樣才能更好地對語文進行更加深刻的學習,讓學生具備獨立消化理解,主動積極汲取知識的能力,對文章內在包含的意義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與反思,通過這樣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和教育教學對小學語文將會很有裨益。
第二,加強對語言表達的構建以及運用。語言表達能力在現在社會至關重要,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育教學更加需要更進一步加強語言表達能力上的構思和應用。語言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拼音字詞是學習小學語文的第一步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語文課程最根本就是要學會對文字的運用和利用文字來表達的能力。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指引學生感受及體驗語文知識的魅力和表達層次感。語文的核心素養建立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要求也漸漸提升,在小學低年級要求學生對漢字基本結構和拼音要能準確掌握,這些都是對語言表達的構建以及良好運用的基礎,例如,在西藏等西部地區因為受方言的影響和沒有好好重視學生對拼音的掌握,造成了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障礙。想要做好語文核心素養導向的培養就必須做到讓學生能夠掌握好語文學習的基礎。
第三,進行情感教學。語文這門學科包含著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在如此有趣的學習中找到各種各樣的風景,世界各地的人文風情以及作者不同的情感表達。在對小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造成對語文的學習感到非常枯燥,也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帶著濃厚的激情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讓教學變得有滋有味,用教師的滿腔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內心充滿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結合日常的生活對語文進行實際教學,把故事的情節與故事中的人物代入生活,讓學生想象進入這樣的生活環境,會是怎樣的感覺,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感,可以加強學生對作者內心世界的了解和產生共鳴,這樣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還可以加強學生情感的升華和對人生的感悟。
第四,采用開放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核心素養的語文教育教學,它不同于傳統的語文教育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是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因此對語文的教育教學不能單單地局限于課堂學習之上,還應該在平時的語文教育教學中采取開放的模式,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探究和體會對語文的學習,對語文中的情境故事有著非常真切的體會和領悟。例如,在對語文中關于歷史事件和歷史著名人物方面的學習時,可以去對應的歷史名人故居和歷史文化遺址進行實地的觀察,來加深學生對這種歷史性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更能容易把握小學語文學科中應該充分掌握的知識,真真正正地打造一個開發式的教育教學課堂,以此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因此,應把核心素養作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并通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提升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教師更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并通過自身的素養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從而感化小學生,通過對教師與學生雙管齊下的核心素養的提升,最終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欒華.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5).
作者簡介:廖麗君,1978年生,女,本科學歷,小學語文二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22年,擔任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