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程以及寫作課程兩者之間聯系緊密,都是重點學習的內容。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應該互相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對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加以正確引導,以激發學生閱讀以及寫作的興趣,使之產生強烈的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希望相關研究人員以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核心課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至關重要,這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小學生對于閱讀課程很容易產生自身的興趣,但是作文通常成為學生較為困惑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以及寫作兩者之間能夠相互融合,并且互相提高。小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能夠有效增強其在寫作中的詞匯量,并且豐富自身的語感,也能夠在后期的寫作中增加自己的信心。再加上小學語文老師及時的鼓勵,會消除小學生的畏難情緒,同時使得小學生能夠樂于寫作,并且善于寫作。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主動打破教學中閱讀以及寫作之間的屏障,能夠充分發揮兩者之間的關聯作用,讓小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充滿興趣,增加學習語文的信心。
一、需要讓學生對閱讀以及寫作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自覺性和自發性的最重要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認為語文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探索性活動。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應該著力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通常來講,小學生對于閱讀課程一般會首先產生興趣,現代教育中閱讀資源比較豐富,因此適齡學生基本上都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讀物,并且從閱讀中感受到探索新知以及學習知識的樂趣,使自身充滿滿足感。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語文老師就應該多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同時在閱讀課程中,多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同時在產生閱讀的興趣之后,小學語文老師也應該適當增加閱讀的難度,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從邏輯上來講,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前提,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之后,小學語文老師就應該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在寫作上的自信。
比如說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老師在閱讀過程中一般會教小學生一些詩歌童話以及相應的故事等等,再加上古詩詞這些較為精練完整的語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審美情趣,并且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閱讀過程中選用的童話故事往往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且整個故事充滿溫情,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通過在閱讀上的拓展發揮,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和思維,也就能夠提高學生積極寫作的精神,在寫作過程中不至于卡殼。這種寫作的經驗能夠使得學生享受創作的過程。閱讀與寫作之間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學生如果擁有豐富的閱讀經歷就能夠給寫作帶來無窮的靈感,同時自身創作素材也比較多,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展示出之前的閱讀效果,能夠對前面的閱讀訓練起到一定的檢驗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并且發揚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班級中建立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在寫作教學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保持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創作的興趣。老師應該積極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充分采用寫作技巧,將閱讀與寫作充分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要積極地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融合,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更加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閱讀材料要旗幟鮮明、主題生動,能夠給學生帶來寫作的積極性。比如說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十萬個為什么》這些科普類的書籍,擴大閱讀素材,并且讓學生通過對閱讀素材進行簡單的仿寫,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一年級的同學,可以閱讀一些文學名著,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刻畫人物以及刻畫景物的一些技巧細節,從閱讀中感受歷史人物的變遷,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需要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同時需要讓學生掌握主動的學習方法,在閱讀課程中,務必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論是精讀課文還是通讀課文,或者是兩者之間的組合,必須有效分配好相應的時間,掌握文章內容之后,準確劃分文章結構,并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一些好的詞句和段落形成積累和摘抄的習慣,并且進行不斷的閱讀和學習,通過對這些段落進行仿寫,能夠優化學生的思路,并且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閱讀課程中,需要鼓勵學生保持思考性,對于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思考,并且可以自行提出一些問題,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上升。在寫作練習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也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提升創作的內涵,這樣才能夠吸引讀者。
三、增強寫作技巧和寫作創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還需要學生錘煉自己的寫作技巧,在寫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性思維。在進行前面的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性的訓練,體會文章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中所使用的寫作技巧,并且將這種技巧性手法進行不斷的訓練,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敘事能力,并且增強學生寫作上的創新能力。通過不斷模仿和訓練,小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寫作技巧用于實踐,并且在不斷磨煉過程中,將這種技巧內化為自身的寫作基礎,自己在寫作中也能夠靈活地運用,并且在實踐中形成自身的風格。
比如說,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時,如果涉及一些水果類的教學文章,可以讓學生就自身喜歡的水果進行相應的描寫,描寫的主要角度可以從水果的形狀、顏色以及味道等等方面出發,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夠充分地鍛煉學生觀察素養。通過對學生的訓練描寫手段進行不斷訓練,能夠將這種寫作技巧轉化為自身的使用技能,并且能夠將其靈活地運用于自身的寫作之中。在寫作技巧指導上,老師還要對于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創新,特別是需要鼓勵學生不能夠拘泥于書本上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框架,積極引導學生采用較為新穎的方式進行情感的表達,只有具備真情實感的文章才具有閱讀的價值,才能夠顯得更有意義。因此必須要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加強寫作技巧的訓練。
四、結語
本文主要對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以及寫作課程的教學融合途徑進行了簡要分析,根據自身一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教學能力,必須首先要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開闊學生視野,并且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摘抄和積累一些較為優美的句子,同時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表達技巧,并且不斷對其進行模仿和訓練,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并且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謝志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
[2]周翠華.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途徑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7).
[3] 張霓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水平的提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6).
作者簡介:鞏振鵬,1973年生,山東省膠州市人,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及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