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不斷發展。其中個性化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個性化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可以拓展文學視野,從而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在當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學水平,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對于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要求學生在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自身對其深刻的感受呈現在作文中,使得作文寫作更具有個性化。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想要有效地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那么就應該對其教學模式進行升級改良,使得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當下的作文教學要求,具有個性化,從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更好地融入作文里。
一、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第一,教師個性化引導教學水平較低。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個性化引導教學水平較低是現存的主要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師對個性化教學理念認識不足,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小學生處在作文寫作水平的初級階段,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想法,并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有質量的作文。而在現實中,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沒有注意到這點,導致學生的寫作思維僵化。此外,語文教師對作文技巧的教學內容分配比重過大,忽視寫作實踐。作文課堂上語文教師通常是以理論講解為主,學生思考以及寫作實踐為輔。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進而對學生的寫作質量造成影響。
第二,作文評價體系不科學。傳統的語文作文評價相對單一,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只在學生作文上批閱優、良、差這三個等級,作文在批閱后返回到學生手中,學生不能清楚地理解自己的作文好在哪、不足在哪,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自己的寫作實力認識模糊。并且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沒有較好地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對其提出建議性的評價,只是給予所謂“客觀”的評價,不利于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心。
第三,作文命題缺少一定的個性化。具有明顯個性化的作文命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但是目前的作文命題相對固定,作文題目千人一面,使得每個學生的個性無法凸顯。此外,這樣的命題引導,極其容易讓學生形成慣性思維模式,作文寫作過于模板化,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缺少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文章平庸,個性化缺失。
二、如何提高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第一,語文教師要提高對個性化教學的認識程度,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善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個性不鮮明的現狀,應從學生現實情況出發,制定一直相適應的教學方案,突破應試教育的傳統課堂模式,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用文字抒發出自己真實情感以及對于事物的自我認知。例如關于人物主題的作文寫作,教師可以從《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文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對于英雄的認知不止拘泥于警察、救援隊、醫生等學生作文里常見的英雄認知,可以讓學生跳出定式思維模式,結合日常生活去寫自己所認為的英雄人物,比如自己的母親、環衛工人等,讓學生以自己個性角度出發,寫出更為新穎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文。
在作文的創作中發揮自己的見解和不同的角度,教師不要對學生的看法和觀點進行固化,而是通過多方面的思維發散,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對學生的個性化作文創作也是一個參考。比如,寫《我的母親》這一篇文章,每個學生的媽媽實際上是不一樣的,但是由于學生受到一些文章的形式的局限,多數同學寫出的是“同一個媽媽”。比如,大部分的學生會寫“媽媽的雙手布滿皺紋,都是老繭,很是粗糙”“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打不到車背著我跑了很久到醫院,日夜不離地照顧我”,這些看似很感人,但是卻不切合實際,沒有真情實感。個性化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表達出來,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用固定的寫作模式和套路限制學生。
第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環境。在寫作氛圍濃郁的環境里,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以及深刻理解,所以,在現實的作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給學生打造和諧良好的學習氣氛,借此更有利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過于傳統僵化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氛圍,會對學生的表達欲望造成一定的打擊,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是思維發展的黃金階段,求知欲望高漲,想象力豐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輕松活躍的作文寫作氛圍,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發散能力,積極主動地進行作文創作,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
對學生來講,進行個性化創作,寫出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文章,創作環境和氛圍很重要。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引導,積極鼓勵學生思維發散,為學生開創良好的思維發散的機會。比如,在《最難忘的事》這一文章的寫作時,很多學生會模仿教材中的例文,寫一件讓自己受到了教育的事。而教師此時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的引導,生活應該是五味俱全的,最難忘的不一定是你在某件事上受到了什么樣的教育,對自己的成長有多大的幫助,還有很多美好的、幸福的事我們也可以記錄,很多事令你難忘,都可以成為我們創作的素材。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可以寫對朋友的思念嗎?我可以寫被爸爸打了嗎?我可以寫我曾經養過的一只狗嗎?……此時教師要對他們做出肯定的回答,并且鼓勵他們進行創作。在班級的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思維發散的空間和環境,對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見解進行鼓勵,讓學生敢于創作和發揮,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思路,促進學生的作文個性化發展。
第三,建立科學完善的個性化作文評價體系。小學語文教師在對班級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應遵循科學性的評價體系,也就是說要具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進而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寫作上的優勢與不足,對于自己的寫作優點要使其在今后的作文中更加凸顯,對于自己不足的部分要能做到及時修正,借以逐漸提高其寫作能力和水平。比如針對個性不一的學生,語文教師應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指導性語言。對于開朗外向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語文教師可以直截了當地點評出學生作文的優缺點,讓學生可以少走些彎路;對于心思細膩、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語文教師應該使用較為婉轉、輕松幽默的語言提出指導性的點評建議,從而有助于學生對寫作自信心的樹立。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肯定,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角度。對于在寫作中出現思想偏頗,缺少正能量的文章和內容,教師要進行適當引導,把握對學生的矯正尺度,避免矯枉過正,讓學生今后不敢再抒發自己的想法和真實感受。適當進行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能夠有信心進行思維發散,徹底擺脫寫作的套路和固定模式。
總的來說,在我國小學教育要求不斷提高的進程中,為使小學作文教學更好地達到其要求標準,那么就要注入新鮮的血液,而個性化的作文教學法可以增加作文教學的活力。所以教師要革新教學觀念,尋求更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使其更好地進行語文科目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興立.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7(30).
[2]劉冬梅.個性化視角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6(32).
[3]路彩芹.新課改形勢下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