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平
摘 ? ?要: 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我國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不僅可以實現管理模式的預測化、系統化,還可以增強高校學生管理服務的靈活化、人性化。除此之外,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本文就此做出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 大數據 ? ?高校學生 ? ?教育管理 ? ?模式創新
大數據時代和技術的催生必然推動時代的發展和演變,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思維觀念上,更體現在技術、物品等層面。在目前高校發展過程中,要對人才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必須引進大數據技術進行輔助教育管理,在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將大數據技術作為最基本的戰略型資源,大力推進大數據技術在校園發展中的應用。同時,為了在盡快轉變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時保證學生的教育質量,學校還要建立大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為師生提供開放性的應用環境,為推動校園教育轉型、發展、升級、創新打好堅實的基礎。有學者指出,大數據即借助海量的數據,在對其進行分析整合的基礎上,不斷獲得豐富的、價值高的數據產品,為人類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以供相關人員開展見解更深的研究?,F階段大數據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4V”,即大容量——多樣性——速度快——價值性,這四個特征對我國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大數據技術給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帶來的影響
(一)從事后控制逐漸轉變為預防
雖然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模方面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教育管理應急機制,以便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靈活應對、對危機進行處理和干預。但是,在現實中,突發事件及危機事件的發生并不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對于高校學生教育中的突發事件與危機事件,學校掌握第一手資源是通過學生提交報告、輔導員定期排查而了解的,其中預測評估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結果滯后性,導致危機事件發生時,事態已經較嚴重。除此之外,學校在此方面有時還會出現管理疏漏的情況。而在大數據環境之下,學校與師生都可以依靠可穿戴設備、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互聯網行為記錄、社會活動行為記錄等技術手段記錄自身的思想、行為等,這些會以大數據信息形式反饋到多媒體平臺上,幫助學校管理人員第一時間預測各學生在未來的思想行為發展趨勢,掌握主動權,在危機事件到來之前準備相應的預防制度和措施。
比如,在美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大數據環境的影響下逐漸趨向于個性化,某公司借助大數據技術幫助各高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時進行“學生系統”數據分析工作,這樣學校就可以提前幾個月預測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此前提下,學校建立了相應的“信息收集、聚焦預測”等一系列教育系統,及時為各級輔導員提供學生學校成績預警信息,優化學生的成績管理工作流程,緩解當前輔導員工作中對于學生成績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提高高校輔導員的預警能力。總之,大數據技術讓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漸向預測前瞻化發展,并且預測結果愈來愈準確,推動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轉變。
(二)從各自為政到整體協調
首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高效快捷的教育管理技術和理念,這些由分散到整體型的教育管理系統正在對我國新一代大學生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改變一代又一代新青年思想,約束他們的行為。與此同時,在大數據時代下,不僅對高校學生的個人素養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能提升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其次,我國部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由“領導大力要求、呼吁,基層教育工作人員卻流于形式”。雖然部分高校內部的學校、學院等黨委行政教務部都參與其中,各學工辦、團委等也按要求配合,維持著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但是在信息管理系統、教育管理平臺的建立和完善上還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一些高校在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資源共享效率較低,上下級及各部門之間較缺乏溝通,同級部門之間的協作力度不夠。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緩解了這一現狀,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現實實施條件及可行性。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資源共享的大數據平臺,可以有效消除以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將資源共享落到實處;在大數據信息平臺的連接和約束下,各級部門跳出之前“各自為政”的工作狀態限制,整合來自多個渠道的數據信息,有效開展跨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相互促進。大數據技術下產生的大樣本、數據分析結果,擺脫以往管理工作模式之下對于管理工作者的思維束縛,讓簡單化、碎片化的數據分析整合成為具有一體性的思維模式,有效推動高校教育管理決策的系統化、精準化。
(三)從一成不變到動態調整
就當下而言,我國高校在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大都以靜態的工作模式為主,所有工作流程都按部就班,一切事物都以規章制度為參照,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在這種工作模式之下,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并未根據實際的教育環境及學生的動態變化和需求對教育管理方式進行適時的調整,在管理模式的靈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涉及的學生行為管理、學習管理、生活管理等信息資料大多是在學生考上大學之后填寫的學生登記表等內容,學校在后期并沒有對這些資料和學生的具體行為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僅僅起到記載學生信息的作用,并未衍生出更多有用的管理價值,造成一些有用學生資料信息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但實際上,高效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和方式應該根據具體的環境、對象做出靈活的應變。大數據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提供現實的可能性,以便高校在自身管理過程中實現動態化管理模式??梢越柚髷祿夹g的可視化分析功能、預測性分析功能、數據質量等對現有有限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擴展,研究各位學生的個人成長軌跡并做出客觀的評價。高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會逐漸從教育方面入手,逐漸實施精準、快速、便捷的管理模式。
(四)從單向灌輸到雙方互動
有學者曾提出,世間的任何一個系統都是從無序向有序不斷發展變化的,關鍵不是發展的平衡與否,而是包含的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在此作用下會形成相應的自組織結構。目前我國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大都呈現出一種“內卷化”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在經歷幾十年發展之后,已經基本成型,具有模式化的特點。呈現出自我復制、停滯不前、難以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這種“內卷化”的管理模式,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主要體現出單向化、壓力化和維穩化的特點。由于高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穩定性非常重視,使學生教育管理人員的壓力與日俱增,并且沒有一定的標準作為參考,在具體實施管理工作中心中無底。管理者在工作中只能依靠上級派發的各種執行文件政策確定自身的管理行為和方法,導致整個工作的創造性極低。大數據技術的有效引入,改變了以往單向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為學生教育管理人員開展互動參與的教育管理模式開辟了平臺、提供了條件。在大數據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各學生教育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進行深入、有效的互動交流,而且全體學生獲得隨時隨地參與學校教育管理治理的機會。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到有據可依、對管理工作的力度和方法有明確的把握,在工作中將簡單的執行行為轉化為創新探索行為,將以往工作模式下的任務壓力轉化為個人工作動力,將工作方向由單向轉化為互動,實現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協同化發展。
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而言,大數據對其主要產生以下幾點影響。第一,學校教育思維和觀念的變化,深刻影響學生對于世界認知方式及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為了充分適應全體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發展,必須在開展管理教育工作的同時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全面化的改革、優化,盡量采用兼容性的思維模式、保證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多樣化。第二,各高校在大數據環境下要積極改變自身對教育主體的定位與認知。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而言,更應該具備對所有高校學生的數據信息關注和分析能力,切實掌握每一個個體的信息變化,而不是在全體學生中隨機抽樣管理。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務必提高對學生數據混雜性的重視,高度重視對學生數據信息之間關聯性的管理。第三,高校在實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要注重大數據環境下客體的變化。在對大數據進行收集的基礎上,學校教育者應該借助量化自我的大數據技術,在教學管理中開展反思性學習、在教育實踐中開展游戲性學習,這樣高校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會得到顯著提升。第四,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育載體產生很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數據化、海量化、復雜化、動態化等方面。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明確、正確的思想形態正在高速傳播,表現出迷你化、精簡化、細分化的發展趨勢。第五,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大數據環境下自身教育理念和手段發生改革與優化。借助現代社會生產下的大數據技術,人類的主觀精神世界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上得到進一步深化,可以像客觀物質世界一樣,在生產生活中借助大數據對事物展開定量的分析和評價。
二、大數據視域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舉措
(一)積極構建學生教育管理大數據平臺
高校在采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時,應該對社會上的各種機構、學校內部的教育部門、學校、院系和班級等分散單位進行有效關聯和整合,實現大數據平臺之下的教育管理資源共享,形成共用的大數據教育管理信息載體。
(二)靈活運用大數據學生教育管理方法
在大數據模式之下,高校要采取數據研究、整合分析等手段,對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行大數據環境下的建模分析,創建大數據技術支撐之下的教育決策、管理和評估系統。同時,為了保證教學管理方法的與時俱進性,各高校還要積極對預測預防、跟蹤反饋、評估機制等大數據管理模式和科學路徑進行研究改革、優化。
(三)培養教育管理人員的大數據素養
高效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僅僅依靠大數據技術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配合。高校應該嚴格管理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核心素養,定期對其進行培訓,除了保證教育管理者良好的大數據意識與對數據進行定位的能力外,還要培養他們的信息采集能力、分析、解讀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后期對大數據進行反思與決策的能力。另外,還要樹立管理人員的觀察引申理念,在工作中對有效信息敏感察覺、在整理之后展開分析。
(四)促進高校教育管理數據協同共享
高校要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就要保證自身大數據信息不被壟斷,確保自身在合法的渠道之中實現學生教育管理信息的數據資源共享。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積極地推動數據平臺、網絡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對自身教育管理工作中大數據信息加強保護措施,增強風險意識,對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危機要及時防范,以防數據信息外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確保大數據管理模式在法律的約束之下進行。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更對我們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的帶領下,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發生了質的轉變,但在此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借助科學的手段科學地管理,不斷在大數據平臺下開展創新管理,推動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蒲清平,鄒放鳴.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與應對策略[J].江蘇高教,2017(01):67-69.
[2]楊瑩瑩.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4):92-93.
[3]王婧.大數據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4]李向陽.基于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創新與發展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7.
[5]付楊.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D].長春:吉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