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甜甜
【關鍵詞】 幼兒園;家長;親子活動;家園互動;重要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25—01
一、親子活動的重要性
許多父母或多或少地面對過這樣的困惑:自己工作壓力大,沒時間陪孩子,且許多父母沒有或缺乏主動意識去調適與孩子的關系,導致親子間出現隔膜,這是父母所不愿意看見的。筆者認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通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活動為他們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能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并且,在親子活動中,父母對孩子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提升,親子關系進一步優化,父母與子女間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感情進一步升華,就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通過親子活動促進家園互動
在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是做好家長工作、提高家長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改善親子關系、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對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起著積極促進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我園結合“愛生活教育”特色,深入打造溫馨舒適的“家”文化,讓幼兒和家長感受到愛的溫馨,分享和諧的喜悅,共同營造“愛”的氛圍,傳播愛的教育;以構建“開放、體驗、自主”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突破口,創造了優質高效、動態而有活力的生態教育課程,將“愛的教育”蘊含在了節日活動中,為家長和幼兒創設了親密的體驗機會。每月開展不同形式的家長開放活動,通過詩詞節讓幼兒和家長共讀一本書、走進甘肅省圖書館,感受詩詞的魅力;通過種植節,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沐浴春日的陽光,探尋春天的秘密,欣賞春日的美景,萌發熱愛自然的情感;通過藝術節,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裝飾紙盤、親子瑜伽,走進非物質文化博物館,追尋童年的夢想,享受愛的滋養;通過端午節,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包粽子、制作香包,了解端午風俗,感受中華文化,豐富生活經驗;通過中秋節,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做月餅,進行親子露營,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幼兒愛國之情;通過感恩節,讓幼兒和家長一起表演話劇、制作沙拉,感受父母辛勞,理解生活不易,增強感恩意識。
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邀請從事醫生、教師、廚師、交警等職業的家長走進課堂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通過“家長體驗日”活動,建立家園溝通橋梁,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與成長,同時完善幼兒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建設,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暢通家長意見訴求渠道。
為了加強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不斷提高家園活動的時效性,我園還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擴充家長委員會成員,以新學期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家訪、電話聯系、微信群、QQ群、幼兒成長護照、家長問卷調查、科學保教專家講座、家園大課堂、宣傳欄、LED屏等多種形式加強家園溝通,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三、關于親子活動的幾點思考
1.進一步建立家園友好關系,讓親子活動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進行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總是局限于問答式,教師高高在上,與家長沒有平等的交流。在家園活動中,為了讓家長更好地參與活動,教師從家長的言行舉止中更能了解他們的個性、品行以及對待孩子的態度,這是親子活動良性開展的大前提。所以,建立友好和諧的家園關系,讓親子活動在融洽友好的氛圍中進行勢在必行。
2.進一步拓寬渠道,讓親子活動覆蓋在全部的家園活動中
《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尊重家長作為幼兒監護者和影響者的主體地位,以多種形式加強家園溝通,保證幼兒在家中的自理行為和生活習慣保持一致。家園活動的重要性在此可見。以我園為例,可以布置難度較低但效果較好的親子任務(如游學任務),讓家長利用周末或假期與孩子一起完成,這既是難得的親子時光,又為家園活動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3.進一步轉變理念,讓親子活動成為家園活動的主導
2015年,教育部專門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這充分彰顯了國家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拓寬教育思路,不能將認識僅僅停留在教育者是教育的唯一主導上。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認清親子活動對于家園活動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斷提升家園共育的水平。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