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佩 王化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意識;時間;方法;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5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做好課前預習是關鍵。又該如何提高課前預習的實效性呢?
一、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意識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學的過程。通過課前預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為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意識,使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合理選擇和把握預習時間
課前預習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則需要把握預習的時間。合理地安排預習時間,可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學生課前預習要想達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會較為深刻。如果新課內容難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預習時間;難度小,則少花一些預習時間。學生在預習時,還要確定重難點,對自己認為比較容易掌握的知識,可少花費些預習時間;對難度較大、自己難以把握的內容,可通過閱讀專業書籍、上網查資料等進行學習;對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予以標記,并在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做好筆記。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內容,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三、讓學生掌握預習方法
1.明確預習的任務和目標。安排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必須明確預習的任務和目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讓學生預習生字詞,注重識字和寫字,對詞語理解的要求不能太高,學生只要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其二,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并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其三,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把握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并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其四,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者的觀點及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發表看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2.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1)朗讀和閱讀。“讀”在預習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讀,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技巧,而且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從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教師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丟字、不讀破句子,并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在讀中悟理、悟情、悟法,發現問題。(2)勾畫。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把好詞好句勾畫出來,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并積累。(3)摘抄。就是把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借鑒的詞句摘抄下來。(4)批注。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對精彩的描寫、含義深刻的句段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片段進行勾畫,并寫出批注。(5)拓展。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如作者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等。學生在課前應進行充分的預習,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并進行細致整理,為在課堂上學習、交流做好準備。(6)問疑。在預習中,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要及時記錄下來。而很多學生往往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愿再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還有的學生不會提問題。為此,首先,教師必須給學生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然后,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如結合文章的標題提問題,根據課后題提問題,結合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最后,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注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
四、做好評價和反饋
1.精心設計預習內容。預習題的難度要適中,要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所裨益,且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完成。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教師所設計的內容,要體現層次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2.教師要做好指導和督促。為了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效要隨時予以關注,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及時予以幫助解決,并對未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進行詢問,督促其有效完成;同時,還要經常向學生講述預習的重要性。
3.重視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和評價。學生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教師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并給予一定的評價,會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