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軍
【摘要】從2016年起,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此次教材更名是品德課程對依法治國戰略的積極回應,體現了黨和國家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精神的貫徹。相對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應該把情感教育引入課堂,作為影響學生的重要教學手段。
【關鍵詞】情感 ?引入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069-01
一、我們應該明確一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顧名思義,情感教育重視的是情感的交流,可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教師、了解社會,同時,也能讓教師增進對學生了解學生。這種情感了解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和思想壓力,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初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主要涵蓋了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建設理念、自強自立精神、優秀到的品質等內容,并且在教學中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觀念取向,幫助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形成。如果在教學中一味采取灌輸式講解是很枯燥的,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會感到厭倦。而通過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且,當前教育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這種很嚴重的問題,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應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從情感教育入手,比較合適。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應采取哪些適當的措施
1.可以通過增進師生關系,營造和睦校園生活和學習氛圍
學生對教師有敬畏之心,甚至恐懼。教師需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經常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生活和學習上多了解和關懷學生,提升其自信,防止其自卑心理。多鼓勵進步的學生,耐心幫助問題學生,不用一味的批評作為教育手段,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懷和溫暖,那么學生對老師自然產生尊重之情。
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會帶來諸多問題,從而影響自身的學習,有的甚至會形成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靈活運用情感教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2.多開展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只要求學生對概念死記硬背,不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從主觀上脫離了素質教育的本質。現實中,有很多真實的歷史故事、電視記錄片和教學影視片等都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從情感上體會道德與法治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才能在心里真正感悟到學習的重大意義。我們教者要借景生情,仿佛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
3.樹立自信,發展特長
初中生逐漸有了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個性表現比較豐富,往往產生不良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直觀。例如,人教版七年級《揚起自信的風帆》,如果教師過度強調自信的重要性,學生會莫名其妙。鼓勵學生發揮其特長,鼓勵其揚長避短。我們多設計一些才藝比賽、趣味知識競賽把自己的特長在課堂上展示,可以樹立自信。
三、通過德育評比方式,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課堂質量。如《生命的思考》教學,有哪些事情是學生能夠做到、哪些做不到?讓初中生學會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護生命,激發同學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討論方式,加深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學校可以開展長期的規范性的活動,督促學生規范自己,不斷成熟和進步。
四、創新教學方式,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促進中學生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的提高
教師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還要深入挖掘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按照實際學情進行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更側重于法治教育,比如法治教育版塊的設立,就提升了法治教育的份量,也表現出法治教育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揭示出現代教育中急于解決的焦點問題,如何克制校園中霸凌問題。在此,我們可以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
1.通過滲透情感的方法,教給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
當學生遇到實際事件時,可以憑借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思想來作出判斷是非曲直,作出正確的選擇。將新聞或報道中的案例引進課堂,讓學生評價,辯論,認識到正確與錯誤所在,也做出自身的道德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改正。
2.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懸念的設計,課堂的知識架構是教師的功夫。懸念的設計必須有興趣,引人入勝,深刻而難忘,把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如,在“我有一個快樂的家”這一節課,教師首先詮釋“家”的含義,在溫馨的家里,爸爸媽媽絞盡腦汁為你起一個好聽且賦有蘊涵的名字,老師讓學生自己介紹和聽別人介紹名字的深刻含義,可以使學生感受父母的愛,感受父母是多對孩子成功的期待。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家人最大的幸福快樂。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感受自己與父母親密無間的親情。
掌握好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健康幸福成長,促進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盡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