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賓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60—01
微課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主要以短小精悍且重難點突出的視頻為載體,將知識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觀看和學習。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習活動更具個性化特征,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利用微課導入新課
導入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關鍵的環節,教師應該在這個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達成。初中學生自制力還不強,教師如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興趣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微課能夠將課本中的抽象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和豐富多樣的聲音展示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中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教學“確定圓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先錄制與圓相關的微課視頻,一個男孩踢足球的過程中打碎了一塊圓形玻璃。在觀看微課視頻后,引導學生思考:重新配好圓形玻璃需要知道哪些條件?通過此種微課教學的方式,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對于圓的概念也形成了一個深刻的認知,認識到圓的確定需要知道圓心和半徑。
二、利用微課突破重、難點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研究并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以微課為支持對數學活動進行構建,有助于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高漲,更為順利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在無形中強化數學素養,這就為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微課應用價值的發揮,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得到順利突破,知識結構得以形成。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數學水平,組織學生做層次化且針對性的數學練習,確保數學學習延伸的適時性,令初中數學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學習“配方法和公式法”之后,應用微課開展數學活動,鼓勵學生運用配方法和公式法進行解題,所設計題目包括“x2+8x-20=0”與“8x2+3x-11=0”等,之后提出問題:方程的根與系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方程左邊是二次三項式,是否可以分解因式?該如何分解?此類延伸性數學問題的提出,有助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新知識探究的欲望,并促使他們主動進行探究。同時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教師制作語言解說的微課視頻開展教學,此種情況下便于學生突破自我局限,更為精準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利用微課復習鞏固數學知識
因為初中數學課程體系很多都是承前啟后的關系,為了讓學生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教師應利用微課在每節新課之前對上節課所學的重、難點進行回顧,強化學生對之前知識的復習,從而更有效率地開展新內容的教學。微課技術將文字和圖像相結合,對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反復進行播放,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的領悟,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將學生平時練習中容易犯的錯誤或者典型習題通過微課進行整合,將其制作成課件,進行再次講解,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以便在以后碰到相似問題時能夠避免再次犯錯。而典型習題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舉一反三。
比如,學習“根的判別式”后,教師可以應用微課來輔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遷移應用。基于根與系數的關系,引導學生把握此種關系,并分析可以完成什么樣的數學問題,之后設計方程來對學生實施鞏固訓練,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在停止解方程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新知識來解答問題,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依據方程來設計問題,學生所設計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方程個數增加后求所有根之和以及方程所有根之積這兩個方面,這就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對于新知識深入理解的角度和層次,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總之,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入,能夠找準數學學習中的重點,在腦海中構建知識結構,并在遷移應用的過程中更為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這就令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數學素養,鍛煉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令教與學密切配合,為現代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