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曉東
【摘要】信息技術對于生活在21世紀信息時代的人們來說就是時代的催化劑。一個人,特別是老師,如果不會使用電腦,就不會應用電腦快速地獲取、處理、檢索信息,就無法與外界通信并充分地利用信息資源,也就無法適應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要求。所以教師必須改變最古老的教學模式(一本教科書和一支粉筆)。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就是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在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以此來營造一種信息化的教學環境。真正實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與學的方式,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使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化學教學 ?化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70-02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現代教育技術,給學校教學改革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所以信息技術對于教師來說,它不僅幫助教師傳授知識,而且也是教師得心應手的教學模式的好幫手,同時也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對于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更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我教了十幾年化學,經歷了教學改革,體會和感受非常深刻。以下是我在化學教學中的幾點感受:
一、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快樂情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樂在其中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以前我就在想,什么時候學生看黑板、聽課能像看電視、看電影那么集中精力就好了,沒想到短短的時間我的夢想就變成了現實。自從有了多媒體教學以后,我就經常下載一些類似魔術的化學反應視頻在課前播放,(例如我在上化學第一課時,就先播放燒不壞的手帕等視頻),以刺激學生的神經,讓他們感到化學學科的神秘和奧秘。我還經常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趣味性的化學實驗問題(例如怎樣自制滅火器、怎樣自制酸堿指示劑等問題),把趣味性問題貫穿到化學知識點上,不時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想去探索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想法,激發起他們探究的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多媒體技術收集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看得清楚,聽的真切,感受深刻。從而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必須通過實驗、幻燈、錄像、實物投影、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呈現本節課內容的形象資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氣、富有規律的圖案,再加上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大膽探索、勇于質疑和努力創新,無疑是興奮劑。例如微課的產生,動態的化學變化圖案,反應慢的學生也可以在課下慢慢消化。課后還有很多學生常常把上化學課的情景寫到日記里,這充分說明了利用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的整合不僅能給學生帶來快樂,而且也讓學生回味無窮。
二、信息技術可以認識微觀世界
初中化學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物質進行研究的,而微觀物質的教學是初中化學老師最頭痛的問題。因為微觀的粒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再加上初中學生的想象力不是很豐富。如果只靠教師空洞的講解、形象的比喻、學生的空間想象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并且學生感覺也很枯燥,我每年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就很苦惱,學生掌握的也不好,每年中考這部分失分最高。多媒體應用于化學教學以后,我以前在微觀物質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特別是對微觀世界中人們平時無法觀察的化學現象,以及難以觀察的微觀世界粒子的運動,更能顯示出巨大的作用。
1.它有助于學生對微觀概念的理解
化學學科概念比較多,學生不易掌握。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概念理解不透,所以常常張冠李戴。例如:原子、分子的教學;原子的概念是: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概念是: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以前我苦口婆心的講解、打比喻來解釋這兩個概念,效果都不好。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我設計了一些動態的幻燈片:如電解水的過程、汞和氧氣反應的過程等實例,采用動畫的圖片再來講解這兩個概念,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所以多媒體技術能將抽象問題直觀化,靜止問題動態化,動態問題過程化,微觀問題宏觀化。這樣就使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扎實。
2.它有助于學生對化學規律的理解
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也是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也很吃力。學生認為都發生化學變化了,物質都變了,質量為什么會守恒呢?學生不理解,很困惑。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我利用計算機和視、音頻設備將難以表述的理論、需要模擬的微觀世界等采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形式編制成課件進行輔助講解。如:碳在氧氣中燃燒,我把整個化學變化的過程制作動態的,讓學生仔細觀察。效果非常好,學生回答問題也積極了,課堂也變得活躍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知道用微觀粒子的變化敘述化學變化的實質,總結微觀物質的變化規律。這些動態的幻燈片,能直觀的反映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學起來也特別的得心應手。因此信息技術為化學概念和化學規律的掌握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基礎。
三、信息技術可以強化實驗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它不能夠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工作,準確、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應從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原則,合理分配時間,提高教學效益和提高教學質量為原則,對教學環節做周密安排,精心設計。化學和其他學科有著明顯的不同: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自始至終都能較強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手腦并用,也正是由于學生手腦并用和多種感官的刺激,才會強化大腦的記憶力。而傳統的實驗教學有一定的弊端,特別是演示實驗。有些化學實驗現象不明顯,如二氧化碳遇石灰水變渾濁的實驗、檢驗蠟燭燃燒的產物的實驗,這些實驗現象都很不明顯,學生根本看不清。還有一些其他的局限性,如教師在前面做實驗,坐在后面的同學看不清就放棄了。有了多媒體以后,在講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可以把我做的演示實驗投影到屏幕上,進行放大。這樣就解決了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說多媒體技術應用與實驗教學,可以實時地綜合各種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等多種信息,完成傳統教學所不易完成的實驗教學任務。
總之,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它不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增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自覺性,使學生保持良好地學習注意力,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互動信息,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有直觀性,最終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 2002年06期
[2]周洪江.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教學有效融合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 2018年11期
[3]劉茂森.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 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