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學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培養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而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初中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狀況,更多的是要注重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學生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學習與生活,從容面對高考,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筆者是一名農村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本文針對農村初中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展開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 ?班主任 ?德育 ?教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00-01
一、設立班級文化,營造德育環境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一定是具備良好的班級文化,所以初中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秀的德育環境。班級文化屬于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條件與基礎,其中包括了外在環境與內在環境,外在環境指的是班級環境的具體布局,隸屬于物質文化的層面;內部環境指的是班級的風貌,隸屬于精神文化的層面。物質文化可以通過名人名言墻、文化板報體現出來,讓學生時刻受到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修養。精神文化可以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與思考方式,教師可以多多開展文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榮辱觀念與集體精神,防止出現小團體主義思想。
二、運用網絡技術,實施德育教育
當前網絡技術廣泛地運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性,同樣初中班主任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運用網絡技術,以此來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首先,初中班主任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搭建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橋梁,很多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來參加家長會,這時候就可以用班級微信群來溝通,班主任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其次,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組織班級活動,讓班級活動更加趣味性、多樣化,為班級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最后,班主任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公布一些班規,讓學生可以隨時接受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鼓勵各科任課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教學輔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進度。
三、關注留守學生,展開心理教育
很多農村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都選擇外出打工,常年見不到孩子,導致很多初中留守學生從小就缺乏來自父母的愛,很多學生甚至偏激的認為父母是不愛他了,非常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初中班主任一定要重點關注留守學生,展開心理教育,讓這些學生也能夠向正常學生一樣,健康地成長。經過調查發現,很多農村初中留守生都有賭博、打電子游戲、抽煙的習慣,還容易影響其他學生,初中班主任不要用嚴厲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而是要用愛感化他們,對這些學生展開心理教育工作,讓這些學生明白父母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生活才選擇外出打工,以此來激發這些留守學生的生活責任感,從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擁有健康的心理。
四、實施家校聯動,樹立正確價值觀
要想獲得理想的初中德育教育效果,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初中班主任要善于學會“借力”,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實施家校聯動,這樣既能夠提高德育教育質量,同時也可以讓家長對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有更多的了解,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狀況,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溝通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初中生存在的生活問題或者學習問題,以此來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班級管理方案。其次,班主任和學生家長要共同為初中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此來改正初中生存在的不良行為,激發其道德責任意識,逐漸提升綜合素養,將來可以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最后,初中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家校聯合主題班會,讓學生家長在會議上向班主任提出建議與想法,這樣班主任可以不斷發現自身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逐漸提升班級管理能力。
五、開展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過度溺愛,具備較強的表現欲望與自我意識,希望通過自我表現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很少顧及到他人的感受,這些現狀非常不利于初中生未來的人生發展,由此可見,初中班主任需要多多開展集體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友愛他人,成為一個具備高尚道德的人。比如,在日常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戶外活動、開展書畫大賽、舉行球賽等,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去,班主任可以讓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幫助自己管理班級,以此來正確指導學生,打開初中生的心扉,這樣才能夠讓班級事務順利地開展下去。
總之,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來設定班級管理方案,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充分發揮出德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刁清利.普通初中班主任領導行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