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婷
摘要:2018年的全國國庫工作會議深入分析了當前國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國庫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本文從基層國庫的實際情況出發,探討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國庫會計管理,防范國庫資金風險,推進國庫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基層國庫會計 新形勢 國庫高質量發展
一、基層國庫的會計核算管理現狀
隨著國庫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提出,國庫部門圍繞這一核心不斷提升工作效果,服務水平。但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大部分基層國庫的會計核算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縣級國庫,成為了現階段國庫工作提高質量的最薄弱環節。制度滯后、人員不足、監管不力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仍舊困擾著縣級國庫。且縣級國庫數量多,分布廣,有些市級中心支庫下轄十幾個縣支庫,難以時時全部關注,但一旦一個縣支庫出問題,就會拖累全轄,影響中心支庫。
二、基層國庫會計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索
(一)重視不足,制度滯后
一是對于國庫會計的基礎職能,外界長期以來存在誤讀,將國庫單一化的理解為是專門為財政和稅務服務的“出納”,低估了國庫的地位和作用。導致日常工作中,國庫會計只重核算,不重分析學習,以按時打印、報送各單位報表,及時準確辦理撥款、退庫為全部工作,而忽略了國庫對財政資金的分析和監督職能。二是國庫會計制度更新緩慢,滯后明顯。各種制度頒布至今已有多年,并未跟上現行業務的腳步,現在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國地稅合并,國庫業務瞬息萬變,但條例的修訂速度顯然跟不上業務變化速度。《國庫會計管理規定》等現在應用較廣的制度覆蓋面不全,未囊括新時期的所有業務,核算業務的過程尚存空白,導致基層國庫的落實應用存在盲點,縣支庫操作業務只能比照上級行相關制度,與自身的實際情況適配性不強,自己整理修訂的制度方案又缺乏統一性,是否科學合理也有待考證。新時期的國庫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現階段系統更新換代迅速,新項目新方案層出不窮,與之配套的制度規范卻延遲明顯,難以及時完善。
(二)人員不足,斷層嚴重
一是人手高度緊張。依照《國庫會計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的要求,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應設置會計主管崗、記賬崗、復核崗等至少8個崗位,受不得兼崗等規定的限制,會計核算必須配置8人以上。但縣級的國庫,整個部門基本都只有3-4人,遠遠達不到要求。對于基層國庫而言,人員不足已經是普遍現象,加之近年來對臨時工的清退,導致支庫人員越發緊缺,甚至很多縣支庫人員匱乏到根本無法滿足崗位設置的基本要求。導致很多業務基本依靠兼崗,新入行的人員本身就業務不熟,概念不全,又還要身兼數職,無法集中精力專注國庫業務,操作水平提升緩慢,既耽誤國庫整體進度,又不利于自身發展。二是人員嚴重斷層。由于縣支庫之前多年未進新人,近幾年才開始恢復招新,導致人員年齡嚴重斷層。普遍存在的情況是國庫主管已經接近退休,而新人才剛剛入行,嚴重影響到了國庫工作的正常開展。老員工年齡結構偏大,學習能力弱,工作積極性不強,業務能力片面單一,喜歡按照經驗習慣操作,而忽略了制度規章的詳細要求,對新系統新業務出現畏難情緒,對日益變化的國庫工作顯得無所適從。且為防范風險,各級人民銀行對要害崗位人員需經常輪換和調整,這也導致了國庫人員調整頻繁,人員穩定性差,國庫崗位經常是新手,連基礎工作都尚未熟悉,更難以適應國庫工作延續性和發展性的需求。
(三)監管不全,力度較弱
一是依賴事后監督,忽略事中監督。現在的基層國庫會計核算主要依賴事后監督,忽略了事前和事中監督。以紙制傳票、報表、賬薄為檢查的主要內容,每日一次的事后監督也多偏重于形式。后監督人員往往重點檢查數字和附件張數,而忽略了業務辦理過程。事后監督聯網系統雖然已經上線了幾年時間,但監督仍以手工為主,受限于事后監督員個人的能力,耗時耗力且容易發生遺漏。而每月一次的會計主管檢查和每季一次的國庫自查時間跨度太長,難以檢查全面。二是權威不足,對外乏力。在對外的檢查中,受人手不足,專業不夠的影響,基層國庫作為主查開展的專項檢查較少,一般維持在一年一次甚至兩年一次的頻率。而參與人行開展的綜合執法檢查時,國庫部門更重于監督和建議,難以采取強硬的懲罰手段,監管覆蓋面不足,力度較弱。
三、完善基層國庫會計核算的建議
(一)轉化觀念,健全制度
一是要按照國庫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和要求,調整思路,轉化觀念,提高對國庫會計的重視。認清國庫定位,強化監督職能,嚴格防范風險,把控出入資金;加強國庫會計分析,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問題,揭露事實,解決問題,不要受其他單位的影響和干擾。二是要健全制度、規范流程。做好基礎工作,制度走在前邊,為國庫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針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完善現行的國庫會計制度,對已經過時滯后的規章制度進行補充修訂,完善國庫會計電子化和網絡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與現在操作流程細節適配的完整制度,更好的配合國庫業務長遠的發展。進一步規范操作流程,使之更為科學合理,制定完備有效的異常情況應急處理方案,為國庫資金安全打造制度屏障。
(二)充實人手,穩定人才
一是要充實縣支庫人手,擴大國庫隊伍。當前國庫工作向高質量轉型階段,系統不斷升級上新,工作量大大增加。雖然這幾年通過聘用制人員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縣支庫人員緊缺的困難,但縣支庫的現有人手依然難以適應現階段國庫發展的需要,希望能繼續增加招考,充實縣支庫人手,至少保證每個縣支庫5-6人的專職專崗配置。二是要加強學習,提升人員素質。縣支庫人員年齡結構復雜,素質參差不齊,老人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電子系統和業務操作變化,新人難以快速全面掌握具體業務。應當加強培訓學習,由中心支庫一級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會、高質量講座等一系列學習會議。縣支庫也應當做好傳幫帶,以老帶新,加快年輕人員的融入速度。利用空余時間,組織學習研討活動,提升支庫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此外,除了強制輪崗,應適當減少人員流動換崗,將人才留在國庫。同時建立獎勵機制,現階段基層國庫對內考核以懲罰為主,出現了多做事,多出錯,多被罰的惡性循環,導致年輕人不愿接擔子,承擔主要任務。落實獎勵制度,才能更好的激發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才能促進國庫更好的發展。
(三)強化監管,樹立權威
一是從內部控制上切實加強,構筑風險防控墻。做好事前、事中監督,從接柜崗開始,構筑首道防線,將業務能力較好的人員安排在接柜崗,能及時高效的發現票據和業務的問題,將風險隔離在外。提高對記賬、復核崗位人員的要求,不能只簡單重復的錄入數據,還要認真審核檢查,有效分擔事后監督人員的壓力。將安全意識貫穿于核算業務的全過程,守住資金安全底線。同時與科技等多部門聯動,從技術等方面,多角度多范圍的分析風險成因,探尋解決風險的方法,打造控制國庫資金風險的自控、互控和監控三道防線,確保國庫資金安全。二是增加對外檢查,樹立國庫權威。可以通過借調人員,部門聯動等方式,克服困難,提高檢查頻率。從每月一次的國債發行檢查開始,增加專項檢查次數。覆蓋更加全面,檢查項目更加具體,設置獎懲措施,提高懲罰力度,在銀行、保險業中樹立起權威形象。
參考文獻:
[1]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完善方式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7,03:38.
[2]淺析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對策[J].科技展望,2017,05:10.
[3]管理會計的變遷與理論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7,02:51-54.
[4]關于我國財政國庫制度改革的探討[J].理論學刊,2015,0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懷化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