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摘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研究發現,缺乏有效的融資政策支持、投融資體系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力不強等是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通過系統梳理國內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發現國外有市場化融資模式、政策性融資模式、追趕發展融資模式等3種模式,它們在主導力量、實施區域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業融資容錯機制、支持體系、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環境。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模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會由于資質差、品牌聲譽低等多種因素導致創業融資難,而天使投、創業投的注入讓它們又重新煥發了生命力。解決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融資難,是激活創業創新活力、培育創新主體群、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技驅動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直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都是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融資能力評價、融資風險預警、融資模式等4個方面的研究。一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朱明君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融資渠道窄、融資效率低等問題,企業規模、企業成長性、有形資產比率、股權流通性均與企業融資呈正相關關系,盈利能力、內部積累水平、非債務避稅、償債能力均與企業融資呈負相關關系[1]。吳躍平和牛振君通過研究河南省科技企業發展,發現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孵化器服務水平低和創新能力弱等問題[2],科技金融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3]。劉兢軼等人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的缺乏,導致其發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約[4]。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評價。姚王信等人認為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的解決有賴于金融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程度與信息不對稱程度正相關,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緩解融資約束,并且其緩解效應作用強度與信息不對稱程度正相關[5]。但科技型中小企業比國有企業違約率高,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比國有企業的信貸風險要大[6]。三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預警。邵立敏等認為中小企業要建立融資風險的預警系統,通過重視財務風險、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強化企業投融資項目的管理審核來防范融資風險[7]。許金蘭等人基于綜合模糊集合論構建了風險綜合評價模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模式的風險進行綜合評判,從融資的程序性、還貸的擔保性、核算的科學性及還款利息的可靠性等不同視角驗證融資風險評價模型的有效性[8]。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齊岳等以科技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為核心,創新性地提出了多主體聯動、風險共擔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ABS模式[9]。汪海粟和曾維新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某些地區或領域率先嘗試開展“信用分享型”企業集群知識產權證券化和“信用分享型”產業集群知識產權證券化,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10]。
從上述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來看,大多數學者基于生命周期理論來探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未就供給側破解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關鍵一環,因而現有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2 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依舊存在。多年來,在國家大力推進“放管服”等有力政策下,河南省加大了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金融服務。但是,在多種因素綜合制約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政策體系、投融資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
2.1 融資政策體系不健全
一直以來,圍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河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例如,2012年采取“減、扶、增、引”舉措,2014年利用“科技金融共贏聯盟”模式,2015年頒布《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豫政〔2015〕73號),2016年采取170億元“科技貸”及高新技術企業減免行動,2017年啟動“政采e貸”和“小升高”培育行動,2018年出臺《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豫政〔2018〕8號)。這些政策和舉措有力地推進了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大的特點仍舊是制約其自身獲得授信的關鍵,部分政策和舉措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在現有優惠政策的資質認定和享受上,部分地市制定的優惠政策門檻較高,獲得程序復雜,評估環節煩瑣,獲得優惠政策的時間較長;部分資質認定、審核還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加重了企業發展的負擔,不利于提高企業獲得政策優惠的積極性;部分政策還存在區域限定性,未能在全省范圍內推開,區域發展差異較大。同時,對政策的宣傳及落實不足,執行力不夠,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及時、有效地獲得政策紅利。例如,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公共服務機構的數量、規模、服務項目有限,難以滿足企業多方面的需求。
2.2 缺乏健全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近年來,河南省就已開始著手建立以發明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質押融資服務。但是,由于起步晚、行動緩,仍然存在諸多難以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一是缺乏健全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及時、快速地獲得融資。而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型商業銀行等融資服務平臺僅對省內部分生產資質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將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高的企業排除在外或給予少量的信貸支持。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配給,導致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民間借貸方式獲得發展資金,而民間信貸資金貸款利率高,從而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缺乏科技型企業發展基金體系。2016年鄭州大學企業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數據考察期間內,河南省科技型企業創業投資基金數量、規模遠低于同期國內其他地方。從國內外發達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踐來看,科技發展基金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河南省的科技創業基金、天使基金、科技產業基金、科技小貸等數量規模較少,風險投資機構數量遠低于廣東、江蘇等發達地區。以私募基金為例,截至2018年3月,河南省私募基金117家,管理基金數量198只,管理基金規模496家,位居全國第23位,說明河南省科技發展基金實力偏弱。
2.3 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力不強
2.3.1 缺乏充足的人才資源,創新要素不足。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大以及企業自身發展存在諸多不穩定性因素,難以實行較為穩定的薪酬機制、激勵機制以及績效考核機制,難以有效地吸引、留住高水平的發展人才。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薪酬問題、考核機制的不完善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不穩定性是高素質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
2.3.2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偏弱。近年來,河南省不斷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與國內發達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相比仍舊存在較大差距。來自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河南省內具有自主創新發展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占比不到30%。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以及來自生產經營的壓力,部分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發展的實力和積極性,主要以二次模仿和直接模仿為主,原創動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國家科技部規定每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研發強度不能少于5%,而省內要求科技型中小企業報備的比例為2%,遠低于國家要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同時,2018年省內認定的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僅有340家入選,且大部分企業位于鄭州、洛陽、新鄉3個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實力偏弱。
2.3.3 生產經營壓力較大。為了進行科技研發,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購置高科技設備,招聘、引進一批高水平研發人才,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溫和型通貨膨脹預期下,人工費、機器設備費、材料費以及土地房屋租賃費等經營費用上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壓力逐步加大。為了防止高素質人才外流,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薪酬,優化發展環境,這無疑加重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負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90%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認為經營成本增長過快。其中,融資成本增長15%~20%,人工成本增長20%~25%,原材料成本增長約為60%。
3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國際實踐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十分重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以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相互交融,形成市場化融資模式、政策性融資模式等主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美國、英國、德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區域型科技企業發展融資難問題。
3.1 市場化融資模式
市場化融資模式更多地依靠市場化手段來優化配置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資源,而政府則主要是成立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管理機構(小企業管理局),制定融資約束法律法規。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以及政策性金融機構,從法律制度上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一個公平的法治環境,主要以美國模式為主。其中,硅谷模式是美國市場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上,硅谷模式的核心在于硅谷銀行以及風險投資。硅谷銀行是一家只專注于科技型企業創業初期融資問題的金融服務機構,重點服務于處于創業初期、投資風險大且出現信用配給問題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硅谷銀行有效支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經驗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貸款利率的靈活性。美國政府允許硅谷銀行實行可控的浮動貸款利率政策,通過擴大借貸利率差,來縮小融資風險。二是全過程投資。硅谷銀行參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過程,一方面能夠獲取較大的股權增值收益,另一方面是減少投資信息不對稱問題。三是謹慎借貸。硅谷銀行采取“先投后貸”的方式,優先向已投以及投資效益好的企業發放貸款。同時,美國市場環境為美國硅谷風險投資體系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法律、資金保障,形成了硅谷健全的風險投資及退出體系,能夠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支撐。制度保障上,美國政府實行關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鼓勵、稅收優惠、經濟補貼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法律上,美國擁有完善的、全方位的風險投資法律體系,風險投資能進能出;資金上,形成了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風險投資機構、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全社會金融機構組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資金來源。
3.2 政策性融資模式
政策性融資模式是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主導地位,由政府出資來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模式。運行方式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創業基金等。作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國家,德國和日本在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具有獨特的特點。
3.2.1 德國模式。德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構建了以政策性銀行為主體,商業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性融資服務模式。德國模式的特點主要在于:一是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來保障政策性金融機構KFW在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并為KFW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提供政府背書。同時,為中小企業擔保銀行提供再擔保以及低息稅收減免政策優惠。二是構建以KFW為核心的結構合理、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運行體系。KFW將其籌集的低成本金融產品(如技改貸、創業貸),批發給中小型銀行,批發銀行通過轉貸模式,將資金轉貸給中小科技創業企業,同時,確保兩個及以上金融機構參與區域或金融產品的競爭,既保證了KFW的核心地位,又激活了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是一種雙贏機制。三是建立以合作銀行和儲蓄銀行為主體的主控銀行制。這些銀行專注于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網點布局密度大,貼近客戶群體,能夠很好地解決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四是充分發揮工商協會的咨詢服務作用。德國法律規定,境內所有企業行為人(自由職業者、手工業者及農業加工業除外)必須加入到德國工商協會,工商協會充分利用其對企業行為及信息了解的優勢,發揮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咨詢、服務等中介作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
3.2.2 日本模式。與德國相似,日本也建立了包含《中小企業基本法》等多套法律來扶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嚴格金融管制的政策性主銀行制模式。與德國不同,日本模式的特點在于:一是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了獨特的信用擔保機制,一旦企業違約,那么清償損失將以3:7的比例在信用保險公庫和信用擔保協會之間進行分攤,有效改善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二是銀行貸款證券化。通過金融創新將企業銀行貸款打包在資本市場上流動、發行,依據商業性銀行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庫作用的不同,分為保證式和買進式兩種模式,其中,保證式是日本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投資最為重要的方式。
3.2.3 新加坡模式。新加坡于2001年推出了“小微型貸款計劃”,致力于幫助年營業額低于100萬新元、雇員少于10人的小微型企業,尤其是知識密集的小微型科技企業,并建立了關于小微型科技企業創業融資較為完備的政策、制度體系。但與德國、日本不同,新加坡政府參與小微型科技企業創業融資的程度最深。新加坡模式的特點在于:一是為申請“微型貸款計劃”的創業企業提供政府擔保。該計劃為小微型科技企業提供上限為10萬新元、固定且最低利率為5.5%、年限最長為4年的金融產品,政府為該項融資提供擔保,商業性金融機構可以此為標的進行有限放大,增加授信額。二是政府直接參與金融保險計劃。政府直接參與金融保險計劃中最為典型的是貸款保險計劃和貿易信貸保險計劃,依據該計劃內容,新加坡政府為提供融資的機構購買貸款保險產品,支付90%的保險費用,一旦金融貸款出現違約,也可以獲得承保機構75%的保險賠付。三是特別風險分擔計劃。全球經濟不景氣時,新加坡政府為小微型科技企業提供短期的風險分擔計劃,鼓勵金融機構為小微型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該項計劃下,“微型貸款計劃”中小微企業的政府貸款違約比例由之前的80%上升至90%。同時,在特別風險分擔計劃中,新加坡政府直接為合格的貸款申請者提供的貸款風險比例為75%,其余25%由金融機構承擔。
3.3 追趕發展融資模式
追趕發展融資模式是在區域歷史發展基礎上,利用已有的金融資源稟賦,轉型為中小型科技金融企業融資中心的融資模式,典型代表是英國。與其他國家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不同,英國模式摒棄了單純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側重于從技術、財務、管理、服務等方面動用全社會的力量來全方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其要點包括:一是以法律推動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授信。1980年起,英國逐步實施并完善了小企業貸款擔保計劃(SFLG),旨在以政府貸款擔保使得銀行為中小企業授信。2009年,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范圍在100萬~1000萬英鎊之內的項目,政府擔保75%,銀行承擔25%,極大地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2011年英國出臺了旨在保護小微企業“特殊利益”的《經濟增長計劃》,措施包括降低企業監管負擔、引入針對小微企業的禁令豁免、增加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比例、延長減免小微企業所得稅期限、降低公共采購準入門檻、取消10萬英鎊以下合同資格審批程序、通過確保履行“出口信用擔保計劃”和發起“出口企業融資擔保”等措施鼓勵中小微企業出口、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相關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中小微企業自主創新。二是建立便捷的股權融資市場。1995年設立了另類投資交易市場,該市場能夠讓不符合在倫敦交易所正式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在此以企業股權獲得直接融資,條件成熟后可以在主板上市,開辟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三是豐富的商業基金體系。英國建立了包含地區風險資本基金、英國高科技基金、SBS商業孵化基金、早期成長基金、鳳凰基金、商業增長基金等在內的商業基金體系,其中,英國高科技基金、SBS商業孵化基金、早期成長基金直接受益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融資,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四是成立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公司和英國企業銀行。英國政府專門成立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投資公司,設立種子資金、援救資金、發展資金、轉換資金以及結構調整資金等,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長期信貸支持,并通過金融投資公司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創新以及市場拓展。同時,2015年英國成立企業銀行,利用P2P互聯網金融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五是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為了激活民間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活力,英國政府設立了稅收簡化辦公室,并自2012年起進一步調整稅收減免的范圍及費率,減輕民間資本的負擔。
依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特征以及不同地區解決方案的不同,將各國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模式,分為市場化融資模式、政策性融資模式、追趕發展融資模式。這3種發展模式在主導力量、實施區域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其特征總結如表1所示。
4 破解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4.1 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核心就是信息不對稱,解決的關鍵就是建立信息更加透明的體制機制。因此,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成為關鍵舉措。需要充分結合河南省整體以及各地市的發展特點,以省內監管機構為主體,建立省市一體化、層次分明、差異化突出的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對鄭州市、洛陽市、新鄉等市省內科技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主要依靠市場第三方的力量來建立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主要基于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財稅交易系統等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數據處理技術來甄別、評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資質。而對于信陽市、開封市等省內科技創新實力較弱的地區,要充分發揮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由政府評估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可借鑒上海“張江模式”,重點依靠銀行信貸數據、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管委會等政府機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屬地性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著實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問題。
4.2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融資容錯機制
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經營性問題,因此,需要建立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需要的融資容錯機制,尤其是處于創業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是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從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模式來看,政府對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都給予了較高的擔保比例,大多位于75%~85%之間。但是,目前河南省各地市政府對此的投資擔保比例明顯偏低,普遍依靠財政資金的引導來實現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資金投入的增加,這個在國內也是一個共性問題。由此,需要建立以政府投資擔保資金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以及風險擔保機制,通過引入銀行、保險、財政主體,實現銀行、保險、政府三方聯動,從而有效地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大幅度提高企業融資資金規模。
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預警機制。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品研發市場價值以及產品研發周期的基本特點,結合稅務部門的交稅記錄、央行的征信系統以及其他輔助性的數據支撐體系,實現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資金的全周期評估。允許中小型企業存在生產經營虧損等發展現實,并對此類企業要及時快捷地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對于處在創業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要給予更多的信息關注和資金支持。在河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科技園區等改革體制較為靈活、發展較為成熟的園區,要建立政府財稅在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補償機制,降低銀行等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借貸風險,不斷提高此類機構的貸款積極性。
4.3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機制。建立由河南省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等部門參加的科技金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協調解決科技金融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河南省科技金融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加強省級與地方的科技金融工作聯動,完善科技金融工作體系。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發揮好河南省科技金融引導專項資金作用,有條件的地方科技管理部門應設立市級科技金融專項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創投機構等開展科技信貸、科技創業投資工作。聯合河南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等部門,出臺促進科技信貸專項考核、投貸聯動、科技支行、創業投資風險補償、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三是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工作。深入推進鄭州市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積極整合區域科技金融資源,推進科技金融改革創新,探索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新模式。啟動河南省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將自創區列入首批省級科技金融試點地區,引導和支持科技資源豐富、金融生態良好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國家高新區等作為省級科技金融試點地區,積極開展科技信貸、創業投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業務,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金融結合新模式。
4.4 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生態體系
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探索開展專利、商標、版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加強省、市、縣三級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設,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改革,推動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完善知識產權基礎條件建設,建設以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等載體為核心的各級、各類產業知識產權平臺,加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中部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和技術交易市場等建設,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發展支撐體系。完善知識產權市場定價和交易機制,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的財稅政策支持,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發展激勵體系。建設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學院和與知識產權相關專業的碩、博士學位點,加大對各類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普及教育,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發展人才體系。
推動鄭州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吸引國內外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駐,優化區域知識產權服務業態結構,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業聯盟,開展知識產權高端服務。發展知識產權虛擬市場,依托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構建以知識產權評估、轉讓許可、投融資、股權交易、質押物處置等為支撐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易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知識產權投融資體系和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提供知識產權資產股權化、證券化等新型金融服務。培育知識產權品牌服務機構,以國家專利信息服務(河南)中心為依托,推動專利信息與其他各類知識產權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在代理服務、法律服務、信息服務等重點服務領域分級分類選取一批機構進行重點培育,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特色化、高端化、國際化服務。
參考文獻:
[1] 朱明君.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影響因素研究[J].新金融,2017(6):30-35.
[2] 吳躍平,牛振君.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及解決對策[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7(4):21-25.
[3] 喻軍,王怡寧.河南省科技金融發展的探索與思考:基于風險投資的視角[J].創新科技,2019(1):61-68.
[4] 劉兢軼,楊梅.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基于金融成長周期理論[J].金融理論探索,2017(1):76-80.
[5] 姚王信,夏娟,孫婷婷.供應鏈金融視角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及其緩解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4):105-110.
[6] 許林,李馨夏.基于修正KMV模型的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測算研究[J].浙江金融,2018(8):37-45
[7] 邵立敏,邵立杰,張戰友,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預警系統研究[J].中國商論,2017(33):50-51.
[8] 許金蘭,劉娟,淡志強.模糊集合論在信貸融資風險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4):105-109.
[9] 齊岳,廖科智,劉欣,等.創新創業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基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ABS模式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8(18):127-132.
[10] 汪海粟,曾維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模式[J].改革,2018(4):120-129.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Henan Province are the lack of effective financing policy support, the imperfec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the weak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By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model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modes in foreign countries: market-oriented financing mode, policy-oriented financing mode and catch-up development financing mode, which hav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leading force and implementation area. Therefore, we nee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redit syst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fault-tolerant mechanism of venture financing, support system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driven innovation ecological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inancing mod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