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多感官學習法”,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通過律動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達到音樂帶給人的美的享受,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應構建和開展多感官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這樣能發揮其優越性及有效性,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并且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感官教學;意義;重要性;實施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習音樂重要和關鍵的一個時期。小學音樂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想象力以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聽賞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想要上好一堂音樂課,多感官教學法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音樂的伴隨下,引導并帶領學生做出有節奏有律感的肢體動作,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本堂課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愉悅和美的感受。
一、多感官教學的意義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力起源于動作。"多感官教學中的“動”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高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培養的目的。體態律動最早是由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提出的。體態律動可以讓學生盡情釋放自己的創造能量,勇于創新,勇于展示感受音樂,還用整個肌肉和心靈去感受,達到身體各部分動作與音樂結合,并且在交流中同其他學生分享創造的愉快中協調統一。我們可以把“動”更加豐富起來,通過動就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音樂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倡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
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坐不住,不能通過語言理解如何把歌曲特點和情感表現出來,不能通過單調的跟琴學唱來表現音樂情感。也不能抽象的理解一些節奏特點。音樂素質較低,音樂審美較差,課堂教學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學習音樂素養興趣較差,不夠重視音樂實踐與學科綜合。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要在課堂中設法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通過身體接觸音樂的各個要素,用整個肌肉和心靈去感受,達到身體各個感官與音樂結合,并且在交流中同其他學生分享創造的愉快中協調統一。在音樂中把看、唱、說、動結合起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興趣。
三、多感官教學的重要性
通過多感官的音樂教學,使學生的學唱或欣賞更有興趣,方法更加豐富,提高全面發展的能力,協調身體各個部位,激發聽、讀、說、唱、動等方面全面發展。多感官的教學除了可以發展學生的能力,也能激發教師的思維及創新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教師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素質,鞏固了自己的音樂基本功,豐富了自己的音樂素養,并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學習心理及學習習慣。
三、多感官教學在音樂課堂的實施方法
多感官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和發展,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多感官學習法是培養創新精神和音樂能力的一種好方法。那么在上課中可以調動孩子的哪些感官呢?
(一)“動”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的天性好動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豐富,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她們總是喜歡把這一特性通過說話或者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我們通過孩子的這一特性來訓練他們把想想利用在音樂的學唱中,讓學生把想象的東子都通過律動表現出來,這樣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并且對自己樹立了信心,讓學生更喜歡音樂這一課程。
(二)“想”
孩子不僅喜歡動,他們還喜歡畫。而在課上,音樂課不僅僅可以局限在唱的上面,學生也可以畫,但是絕不是畫任何一樣東西,要讓他們通過聆聽,來感知學唱這首歌曲的旋律,讓他們自己花旋律線。音樂中的。這就調動了孩子多感官中的“想”。
(三)“看”
音樂課中的圖譜和五線譜也是很重要的。而這些也是最難的。那么我們怎樣可以既讓孩子有興趣,又讓他們可以掌握呢?這樣我們就來調動孩子們多感官中的“看”吧。在上課中,我用了一個小樓梯來表示音的高低,這樣,孩子們直接通過看就知道音的高低,這樣就更加直觀了,他們的興趣也更加深了。
(四)“練”
音樂課上,只會唱歌是不可以的,這僅僅是最基本的。課堂上小樂器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孩子們動手來練習了,尤其是一些高年級的孩子,他們已經不再像小孩子一樣喜歡跳舞,喜歡畫畫了,他們更加喜歡一些思維風暴式的動腦筋的活動,又非常需要成就感,這就需要我們思考了。所以我發現在上課中加入一些樂器的教學如豎笛、葫蘆絲等。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讓孩子更加深入的學習音樂。
總之,通過多感官的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解決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問題,還可以激發孩子更大的興趣,還可以激發更多的官能。低年段研究如何通過以多感官中的“動”為中心進行學唱與欣賞。中年段研究如何通過多感官中的“看”進行識譜教學。高年段研究如何通過多感官中的“練”進行小樂器演奏與學唱教學。根據三個年段的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情況進行階段教學。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11.
[2]杏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律動”的作用[J].成功:教育版,2009 (7).[6]
作者簡介:張麗,本科學歷;任教于撫順市順城區實驗小學;從教17年;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