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茹 華燦城 文峰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焦點問題,嘗試性地在課堂教學中以專業所需為導向,以數學理論知識為基礎,以理論服務醫學實踐為目標,展開有區別的課堂教學,以獲得的學期期末成績為依據,展開與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成效分析。
關鍵詞:高職高專;數學教學;融合教學;傳統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
高職高專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培養,更加關注專業技能在工作實踐中的把握與應用,而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課程,尤其,作為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門公共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不被重視,甚至被不少學生直觀認為,無用課程,只為修滿學分;學生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決定了課堂學習的認真與受重視程度;學生層次呈現多樣化,甚至程度相差甚遠,導致教師課程安排上無法照顧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課堂內容謹遵傳統課程要求設計,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與獨立思考能力。諸多現狀問題[1],促使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
二、創新的融合教學
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會綜合考慮學生現階段學習的需要以及未來能力提升的需要,在公共課與專業課的配比上會有所側重,但公共課與專業課并不是相互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制約的,兩者的相互服務將為后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根基。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尤其在以醫學為主要研究與發展的院校,很大程度上僅被當成修滿學分的“游戲”課,導致任課教師疲于備課、傷于課堂,學生更是很認真的樣子,卻一無所獲,專業課程需要理論知識輔助時,更是一臉茫然。為更好引導學生、引起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的關注與興趣,嘗試性地將專業內容引進到課堂中,力爭以專業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專業所需為目標,為攻克專業難題而學好高等數學這門基礎課程。為此,以中藥制藥專業為例,展開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課堂學習,以驗證融合教學的課堂效果。
三、研究內容
(一)研究問題
為不斷攻克醫學難題,學校大力開展基礎課程以提升專業技能,但實際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教學不能從根本上區別與傳統教學,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疲憊。本文通過將專業知識與數學理論知識相結合的實證教學來驗證創新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及知識的掌握。
(二)研究對象
本課題組抽取了2018級中藥制藥專業新生2個班級,每班45人,一班作為實驗班,一班作為對照班。為獲得比較準確可靠的實驗結論,首先對兩班的學生進行數學水平測試,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實驗班和對照班初始數學成績相當,如表1。
(三)研究過程
我校高等數學課程為期一學期,4課時/班/周,在實驗班的教學內容安排上作適度調整,結合本專業的專業性質,從專業需求與發展角度出發,展開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的引導與學習,實驗周期為一學期。而對照班的課堂教學,則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其他教學知識點,重難點兩班均相同。
(四)成效分析
為更加準確驗證教學效果是否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實驗班是否真的優于對照班成績?將兩個班級的學期期末成績做數據分析,如表2。
在平時的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班同學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面對面或者網絡溝通與解答,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保持不斷思考的求知欲,培養興趣,引導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學期期末的測試中,兩班采取相同的期末試卷,測試形式相同。然而,兩個班的期末成績中,實驗班的平均分較高,標準差小,說明整體水平更穩定,對知識的掌握更扎實且兩班成績的差距明顯(p=0.023),說明以實踐需求為引導目標的課堂教學不僅有助于知識點的掌握與應用,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從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而不斷嘗試與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理論知識的實踐與應用。
五、總結
由于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探索、嘗試、實踐并不斷總結的過程,而我們的實驗周期較短,因此在成績對比、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班在一定程度上明顯優于對照班,但長期的此教學方式是否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是否具有突出的差別,是否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索與嘗試。
參考文獻:
[1]張曉茹,華燦城,文峰.探索數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研究[J].文存閱刊,2019 (2):94.
[2]唐麗萍.論高職英語教學的EGP與ESP的融合教學——以法律英語教學實證研究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9 (1):203-204.
基金項目:黔南州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2017B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