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利用網絡進行互動式學習,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探究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淺談高中地理課堂中“網絡互動學習模式”的應用探究。
關鍵詞:網絡互動學習; 興趣;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21-001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同時“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基本策略。但是目前高中地理課堂多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為主,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發展。為了適應新課改,課堂教學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師生互動,向新型的“網絡互動學習模式”轉變。
運用“網絡互動學習模式”可以實現師生雙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探究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激發學生潛能,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對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網絡互動學習模式”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運用網絡學習平臺,搭建優勢教育資源。需要做到:目標讓學生去確定,問題讓學生去發現,過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讓學生去尋找。
2.自主性原則
學生在信息化學習平臺上自主學習,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樹立科學的探究精神。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3.實踐性原則
網絡互動教學可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情境,留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
4.協作性原則
新課程背景下的科學探究強調合作的意義。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網絡互動學習模式”的實踐與反思
我曾經參加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骨干研討班的學習,教學中也曾多次嘗試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并開設過區級公開課《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在此結合教學設計,淺談“網絡互動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設計思路
本節是區域地理的一節復習課,教學設計時結合計算機圖、文、聲、象并茂的特點,創設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情境,讓學生自由地在互聯網世界暢游,提高了學習效果。
2.設計亮點
(1)創設互動情境,激發學生認知興趣。課堂創設互動情境導入,教師扮演一位外國友人,想到中國來旅游,出發前先咨詢四家中國旅行社,學生分為四組,每組代表一個旅行社,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點設計成游客與旅行社之間的互動話題,這樣的設計新穎、生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本節課最后設計了外國友人請四家旅行社各準備一份南京簡介,通過email傳給他,然后他將從中挑選心儀的旅行社。這一設計與導入環節首尾呼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2)營造創新契機,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設計一些競賽活動。如拼圖游戲、在線測試等等,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競爭意識。拼圖游戲是設計的亮點,請四家旅行社PK,拼中國行政區劃圖,通過游戲了解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計算機記時并打分,大家參與熱情高漲。反饋練習設計了幾道在線測試題考驗旅行社,看究竟誰是真正的“中國通”。成員之間可以對答題過程進行監控,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對答題結果進行檢驗。最后各旅行社和外國友人均可以在電子留言板上寫下自己的感想,大家有了交流心得的機會,這些活動充分顯示了“網絡互動學習模式”的優勢。
(3)拓展教學時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地理課堂應當是開放的、發展的,我們要打破“唯書本論”觀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國的民族”部分,要求各旅行社提前到互聯網上搜集各民族的分布,特色等,并制作成微網站進行展示。把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形象的內化,各旅行社積極踴躍,參與熱情高漲。
3.反思感悟
“網絡互動學習模式”實踐過程中有一些遺憾:互動學習時部分學生運用網絡資源沒有方向,偏離主題,今后應當加強引導,強化有效互動;教師課前沒有對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今后應只把與教學有關的網站資源提供給學生,指導學生篩選、整理,實現課堂的最優化。
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把學生培養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儲存者。教師若想將“網絡互動學習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進行充分有效的應用,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將活動滲透到生活中,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對周圍環境的關注。教學之余我曾多次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究地理熱點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地理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2)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與地理課程有機整合,呈現豐富的視頻、圖像等資料,融入FLASH游戲、在線測試等活動,通過多元化的互動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發現、總結規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學體驗生動化。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體驗機會,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進行互動,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經歷及時進行調整。生動的教學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內化為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網絡互動學習模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一項重要策略,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自由廣闊的空間,符合信息時代教學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宗力.論網絡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2(02):86-87
[2]馬麗敏.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