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摘要】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靈活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步形成快樂主動的學習情感。游戲教學活動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活動實施的主體對于此種形式的教學理論的理解與掌握不同,使得游戲教學的實施效果參差不齊,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為促進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效果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游戲教學;作用;存在問題;改進意見
新課改提倡全人教育,即以人為本,強調體驗性學習、建設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提倡促進學生知識積累與情感培養同時進行,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游戲教學法是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競爭與合作的樂趣,提高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但是,游戲教學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德國著名教育理論和實踐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活動,還是對事物本身的表現,兒童會通過游戲觀察自己、感受自己、衡量自己,從而發展自我意識和情感。奧爾加·迪茲爾班庫認為要將兒童掌握的知識貫穿于整個游戲之中才會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并指出教育游戲的流程包括:明確游戲設計的教育性、描述游戲過程的細節、整合游戲的任務與教學內容。范芳東(2009)研究指出,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妥善地使用游戲,營造生動歡快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通過眼、耳、手、足、腦的各種感官體驗,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游戲能夠快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生的記憶中扎根,最終演變成英語學習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
然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經常會利用游戲教學法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教師預設的授課內容,學生在課堂上唱跳說演,十分熱鬧。然而,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因為某些游戲形式上的重復,失去了新鮮感,而顯得無精打采,最初的學習熱情逐漸下降,學習興趣也不復存在。此外,雖然教師在課前精心的設計了游戲環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實施過程中,教學環節不合理,使得教學次序混亂,教學環節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課后,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學生不明白到底要學習和掌握書上的哪些知識,使得所學的知識沒及時鞏固,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還有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游戲時難度較高,班級里只有少數優等生能參與到游戲中,大部分的同學則處于觀望的狀態,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也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完成,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參與課堂活動,根本沒有掌握課堂學習的重點,也沒有很好的鍛煉語言能力,時間久了,這些總處于觀望狀態的同學對英語就會失去了興趣。
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應用過程中的改進措施
有些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教學法,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1.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應給學生提供一個記憶線索,使學生在回想學習內容時有規律可循,從開始接觸英語就加入一些基本的音標知識,歸納單詞及其發音之間的關系,并指導學生應用這一知識去試拼一些簡單的單詞,幾次嘗試成功的成就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后續的英語學習時樂在其中,全身心的參與進去。
2.游戲教學過程中優等生和差生的參與程度明顯不同,游戲設計時要難度適中,分層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記憶能力進行因材施教。
3.做好組織工作,指令清晰,在游戲開始之前講清規則,使學生心里明確游戲的發展過程與規則,防患未然。講清紀律要求和評分標準的基礎上,如果在游戲過程中仍然出現一些混亂,要做到換位思考,體諒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公共場合不做批評,而是用心把規則再講清楚,學生就會自覺遵守規則。
4.教學藝術的生命源于不斷創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游戲環節,不斷的翻新游戲的玩法,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保持對所學內容的新鮮感。
5.創設情景與激勵情意相結合,并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在英語教學游戲活動過程中,簡單的教學評價不能引起學生的認同。教學評價要根據教學游戲過程給予具體的評價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感受課堂的魅力和學習的樂趣。課堂教學是在或大或小、或明或隱的教學評價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的,學生很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應具有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采用賞識教育,做好學生最優情感控制,使學生在自信和快樂中積極認真的完成各教學環節。
6.游戲服務于教學,做到用時最短,效果最優。游戲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游戲的設置要符合教學內容,在合適的教學時機穿插進行。如果游戲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超越了教學的目的,則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設置教學游戲要具有靈活性,設置要精練,要根據教學需要及時的調整,使其服務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總之,游戲教學的設置要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潛意識,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學習的情境中,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德]福祿培爾.孫祖復譯.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4.
[2]范芳東.淺談英語課堂游戲的運用[J].湖北:成功(教育),2009(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