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歷史教學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歷史觀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各種思潮和思想以網絡的形式迅速地傳入學校內,學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導致了歷史觀念的混亂,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不能科學、合理和客觀地看待。因而,我們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有效開展歷史觀教育,通過正確的途徑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歷史觀教育;途徑
一、 通過學習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人物的一些先進的事跡引入教材中,然后逐步通過歷史事件和歷史進度展開教學,使得學生通過歷史人物經歷和參與過的歷史事件中認清歷史規律和掌握歷史知識,不斷將歷史人物尤其是正面的歷史人物和民族英雄當成學習的榜樣,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比如教師在講《抗戰的勝利》的時候就可以引入歷史人物,讓學生通過抗戰英雄和抗戰英烈激發愛國情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各黨各派,放棄政治矛盾,同仇敵愾,寫下了壯烈的抗日篇章,也涌現了一大批抗日英雄,這些抗日英雄有國軍的高級將領,也有八路軍的指戰員,他們是民族的英雄,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懷念。教師可以在講解這節課之前就對學生提問,問一下學生知道多少抗日英雄,很多學生回答道有張自忠、左權、彭雪楓、佟麟閣等,這樣教師就循循善誘,提出他們參加過那個歷史事件,怎樣在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犧牲自己跟日寇決一死戰。總之,通過一系列的民族英雄的先進事跡,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認識歷史規律,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反面歷史人物為教材,激發學生的正氣,反對邪惡,戰勝邪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有人為民請命,有人為國奮戰,他們留下了千古的美名,而有的人侵害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為達目的不惜一切代價,他們成了歷史的罪人。學生要正確認識和評價反面人物,弘揚正氣,戰勝邪惡。比如秦檜、吳三桂、汪精衛等,他們為了個人的私欲,背棄自己的誓言,損害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這些人物值得學生去正確地認識。汪精衛少年得志,曾經刺殺過清朝的攝政王,后來追隨孫中山先生,做過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是在日寇侵華以后,他不顧及民族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在日本軍國主義面前搖尾乞憐,實乃天下第一國賊。學生通過正反面人物,通過人物的不同方面正確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從而凝聚力量,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二、通過歷史事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為了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教師要強調“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的道理。通過一個個鮮明的歷史案例,教育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和奮斗。我國的經濟、文化、科技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世界第一大國,甚至延續到了1820年左右,在1820年左右我國經濟總量依然全球排名第一,占了世界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但是僅僅過了20年,我國就在煙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打敗,割地賠款,又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攻入首都等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的國家,我國遭受了千年之大變局,更加鮮明地證實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頌揚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尊重歷史,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寫下了光輝的篇章。秦王統一六國的氣概、“文景之治”的繁榮、“貞觀之治”的豪邁、“康乾盛世”的盛況,讓我們充滿著自豪和驕傲,同時我們也有“鴉片戰爭”的屈辱、“南京大屠殺”的血腥,這些讓我們有著屈辱和悲憤。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有著太多的感悟和思索,我們今天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是一代一代仁人志士付出的汗水和鮮血換來的。讀史使人明智,因為我們要尊重歷史,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歷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受到深刻的啟示,以此指導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例如教師在講《鴉片戰爭》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一歷史事件聯系到社會熱點和社會問題,很多明星吸毒成癮,影響了自己的前程,也對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前幾年吸毒入獄的房祖名、柯震東等,這些都是青少年的偶像,但是卻成了反面教材。學生通過學習鴉片戰爭學習到如果吸毒成癮,不光破壞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也破壞一個國家的健康,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不僅僅是武器的落后,更是身體素質的落后。因而學生要在歷史中認識到吸毒的危害,提高警惕,樹立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歷史觀。
四、 結語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也是最為重視自己歷史的民族,我們要學習先輩學習歷史、尊重歷史和記錄歷史。要在歷史教學中有效開展歷史觀的教育。通過學習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通過歷史事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要通過在身邊尊重歷史,學習歷史,更好地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參考文獻:
[1]賴蓉輝,馬云飛.引入兒童史學術成果,靈動中學歷史教學——基于兒童史引入中學歷史教學進行校本課程建設的區域實踐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2018(12):52.
[2]賴蓉輝,王子涵,江曉英.讓“核心素養”在“歷史張力”中滲透——評雷志偉老師“辛亥革命”一課[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3).
[3]韓麗美,劉向玲.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
[4]劉道偉.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嘗試[J].黑河教育,2014(3).
[5]錢麗芳.激興趣?傳方法?提能力——淺談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3).
作者簡介:
江翠華,江蘇省鎮江市,鎮江第一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