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地理學科是高中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其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有極大影響。圖像是地理學科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全面加強圖像教學,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繪圖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對此,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策略進行全面探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圖像教學;應用
一、 引言
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地理教學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地理圖像技能,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在實際中,高中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區域定位能力、圖文分析能力、運用圖像解決問題能力,就需要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科學合理地設置圖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
二、 影響學生地理圖像判讀能力的因素
在實際中,影響學生地理圖像判讀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習慣,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很少接觸到地理圖像,導致其基礎十分薄弱,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習慣于脫離地圖,認為學習地理知識不需要利用圖像。這就使得部分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地理知識時不會主動地去讀圖、析圖,也不會挖掘地圖中的信息,更不會利用地圖來解決相應的問題,影響到學生實際學習效果。(2)對地理圖像不感興趣,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地理學習對自己今后發展的重要影響,加上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灌輸式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不高,也對地理圖像不感興趣。另外,還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地圖時,思路不太清晰,特別是在學習地球自轉、公轉時產生的地理現象時,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差,難以想象出晝夜交替現象、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等現象,學生會感覺地理學習十分困難,從而挫傷了學生的熱情。(3)學習成就感差,有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地理基礎比較差,除了可以看懂景觀圖之外,其他的圖像都看不懂,如等值線圖、光照圖、地理結構統計圖、區域圖、地理坐標統計圖等,學生無法從中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難以用其解決地理問題,導致學生在地理學習上缺乏成就感。
三、 高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策略
(一) 激發學生地理圖像學習熱情
高中地理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充分考慮,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開展圖像教學時,可以多引入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到比較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進行知識分析,引導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圖像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地球公轉示意圖”時,教師就可以將圖像轉變成“天空”的形式,展現到學生面前,在問題設置上從淺到深,逐步深入,引導學生可以層層思考,如下圖1所示。
(二) 夯實學生地理圖像知識
高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指引學生多看各種地圖,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讀圖方法、技巧,充分看重地圖、圖文、圖表等之間的相互聯系及相互轉化,指引學生可以從地圖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強化學生審圖訓練,如根據河流的流向對地勢進行判斷;根據三角洲、灘涂面積,判斷出水土流失狀況;結合城市化工廠的區位,將河流流向、主導風向判斷出來等。
在高中地理中,一直有“無圖不成題”的說法,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看圖題經常會出現,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圖文轉化能力。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圖向文的轉變,也就是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地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將圖像、圖表中的內容準確地用文字進行表述;二是從文向圖的轉變,其主要是將文字轉變成相應的圖表、圖像,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圖表將文字材料涉及的內容描述出來。如根據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路徑用圖像表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出南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等。
(三) 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不同的圖像,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案,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地理課堂中,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如在進行區域地理圖教學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對圖名、圖例進行仔細分析,找出圖中關于氣溫、河流、降水等數據,從中判斷出氣候的特征及水文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對該圖所在的區域位置進行判斷,也就是地圖區域所在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然后根據圖例將重要的礦產、重要地名說出來。同時教師還需要指引學生對圖中給出的信息進行深度思考,從經緯度、海陸位置出發,分析出區域的氣候特點,并從城市、山脈、河流分布情況,給出該地區的城市化、人口、農業等分布信息,通過這樣的課堂讀圖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圖像信息獲取能力。
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統計圖時,在統計圖中,常見的有三角圖、柱狀圖、現狀圖、線形圖等幾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坐標所代表的含義,仔細分析其變化趨勢,從而獲取準確的信息。在示意圖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注意在教材中比較常見的是成因示意圖,如在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識圖中,等值線是其壓線,分布低壓中心、高壓中心、暖鋒符號、冷鋒符號、某點風向等,對于這類示意圖,首先要明確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然后在對高壓、低壓、風向等位置進行判斷,最后結合鋒面氣旋判斷出不同地點的天氣情況。
四、 總結
總而言之,新課程標準下,全面加強高中地理圖像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高中地理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現實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上,對圖像知識進行探究、學習,促進學生讀圖能力、識圖能力、繪圖能力的提高,并指引學生靈活地應用圖像解決相關地理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慧云.高中地理圖像教學的反思策略[J].教育(周刊),2017(35):59.
[2]薛迪.地理圖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與作用構建[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13):48-50.
[3]毛麗菊.高中地理地圖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17(12):85.
[4]王振達.淺談高中地理教學策略之識圖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8(5):60-61.
[5]趙萍.淺談地理課堂圖像教學[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69.
作者簡介:
金松哲,吉林省白山市,吉林省白山市長白縣朝鮮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