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多元化教學法融合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時,這既能有效地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趣味,還能最大限度地使初中歷史教學擺脫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有鑒于此,本文從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等幾個方面,就“多元化教學法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融合”這一話題進行如下漫談,希望對廣大歷史教師提升歷史教學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實效性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法;初中歷史;故事;生活;問題
“滿堂灌”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歷史教學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是一個個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也不是一個個充滿歷史氣息的歷史故事,更不是一幅幅充滿厚重感的歷史畫卷,而是數不盡的歷史考點,讀不完的歷史材料,做不完的歷史試題。假如這樣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這會使歷史教學永遠停留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泥潭中。有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應主動地熱情地引“多元化教學法”之水,去滋養初中歷史教學之花,使其綻放得更加五彩繽紛。本文從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等幾個方面,就多元化教學法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融合這一話題進行如下漫談,希望對廣大歷史教師提升歷史教學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實效性帶來一些啟發。
一、
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營造活潑生動的學習環境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句話以回環往復的形式凸顯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中的奧秘的時候,應以火一般的熱情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得以開心學習,健康成長。然而,有些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把這樣的理念與方法遺忘掉。這不但會使學生難以一心一意地投入歷史學習之中,還會使歷史教學生動性被降低。須知,故事教學法與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夠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還有利于歷史課堂產生一種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有鑒于此,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歷史奧秘的時候,應積極地使故事教學法與歷史教學有機融合。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春秋戰國的紛爭》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春秋戰國的紛爭》。然而,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僅有紛爭,還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故事。在正式結束本課時內容之前,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發生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小故事。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地傾聽,因為你們還需要根據故事內容回答一些小問題。”于是,教師向學生講述一個《畫蛇添足》的故事,并讓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寓意進行討論。其次,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講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有的學生講的是《南轅北轍》的故事;有的學生講的是《驚弓之鳥》的故事;還有的學生講的是《曾參殺人》的故事。如此一來,這不僅使歷史課堂中產生了一種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還使學生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二、
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這句話以正話反說的形式強調了生活化教學法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借助生活化教學法,在現實生活與教學活動之間搭建一座無比堅固的,利于溝通交流的橋梁。然而,有些初中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中所蘊含的奧秘的時候,常常是把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封閉在一方窄窄的教室里、一本厚厚的歷史教材中。這不僅會在生活與歷史教學之間筑起一座堅固的阻礙溝通交流的“柏林墻”,還會阻礙歷史教學煥然一新。有鑒于此,歷史教師應當深刻地把握生活化教學法的內涵,積極發揮生活化教學法的優勢。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時,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大屏幕中的圖畫,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其次,學生們一邊仔細地觀察大屏幕中的圖畫,一邊回憶自己的實際生活。有的學生說:“就衣的方面的變化而言,改革開放之前,人們穿的衣服大多是單一的樣式,單一的顏色。而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服變得多種多樣。”還有的學生說:“就食的方面的變化而言,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常常吃的食物是窩窩頭、野菜等等。而改革開放后,人們所吃的食物變得琳瑯滿目,大多數人都講究營養均衡。”還有的學生說……總之,歷史教師在《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的話題進行探討的方式,充分使生活化教學法與歷史教學有機結合,這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得以有效激發。
三、
妙用問題式教學法,增加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問題式教學法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增加歷史教學的實效性,還有利于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有鑒于此,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充分把握問題式教學法的內涵與意義,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此種方法的優勢以及長處,進而使歷史變得更加多姿而精彩。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以《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教學重難點為依據,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為參考,設計如下問題:1.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2. 五四運動的兩個不同階段。3.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其次,教師讓學生對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有的學生說:“我們應當從領導階級與革命方向等方面分析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有的學生說:“中國共產黨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總之,這樣的方法不僅有效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增加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應當以新課標為羅盤,以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依據,結合歷史教學的特點,選擇有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能動性與創新性,進而使初中歷史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多姿,異常精彩。
參考文獻:
[1]梁瑜君.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130-131.
[2]程貴發.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方法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83+92.
作者簡介:
林海渝,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龍文區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