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自制打擊樂器逐漸走入小學音樂課堂。本文首先通過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引申出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上的創新應用對于解決教學現狀的重要作用。最后重點探究了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自制打擊樂器;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應用;策略
一、 引言
音樂是來源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樂器作為承載音樂的重要媒介與生活同樣密不可分。近年來,來源于生活實踐的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生音樂課堂的創新應用幫助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筑基期,教師引導學生自制打擊樂器對學生陶冶情操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育過程中,部分教師為提高教學成績,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等文化科目上。個別學校對學生音樂教學不夠重視,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部分學校的小學音樂教師師資力量落后,甚至有個別學校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隊伍,導致音樂教師由文化課教師兼任的情況出現。其次,小學音樂教材內容的設計也不合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區域不平衡的特點,不同區域學生的學習狀況存在差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從小便接觸音樂,具有較為扎實的樂理學習基礎。而在內地經濟發展較落后地區,學生從小很少接觸音樂,有些學生甚至連歌譜都不認識。教師把同樣的教材內容應用到差異較大的兩個區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由于音樂器材的價格普遍較貴,學校出于成本的考慮把有限的經費都投入在文化課的教育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器材呈現出嚴重缺失的現象。教師在教授小學音樂時,只能講講樂理知識,帶領學生唱唱歌曲,使原本輕松快樂的音樂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更有一些教師占用音樂課堂講授文化課等考試科目。
而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課堂的創新應用,不僅可以解決小學生音樂器材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豐富了小學生音樂教材內容。教師在引領學生自制打擊樂器的同時,也提高了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策略
(一) 在小學音樂課間活動中應用
教師在小學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利用身邊生活用品自制打擊樂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和學生做一些與音樂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舉例說明,樂器接龍游戲。游戲說明:在前期準備階段,教師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并保持兩組人數相同。各組成員中兩個學生形成一小組,每組各分配一個打擊樂器。游戲開始時,兩大組選出小組中的一位學生打擊自制樂器,敲擊完成后將樂器傳給下一個學生。該學生需要先完成上一個學生的打擊節拍然后再敲擊一個屬于自己的節拍,再將打擊樂器傳給下一小組學生。以此類推,先完成的大組獲勝。教師通過樂器接龍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制打擊樂器,學生通過他們自制的打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感受音樂創作的美妙感覺。舉例如下,教師把學生制作的打擊樂器收集到一起,選擇一個學生作為樂器的演奏者,其余學生則轉身閉上眼睛。學生選擇一種打擊樂器進行敲擊。其余學生需要根據聽到的聲音猜出打擊樂器所用的生活物品。這個音樂教學游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和審美能力。
(二)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引入自制打擊樂器配合傳統音樂器材的使用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經濟落后地區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受限于教學器材的缺失,教師只是淺顯地講解一下樂譜知識,然后帶領學生反復的哼唱歌曲,試圖讓學生熟悉歌曲的韻律和節拍。有音樂器材條件的部分小學學校,教師也只是獨自演奏樂器,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積極性。而打擊樂器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不僅解決了落后地區課堂教學器材缺失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發達地區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舉例說明,小學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程《迎新春》的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制打擊樂器形成節奏以彌補音樂器材缺失難以演奏曲調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制鑼鼓。再具體的演奏過程中,音樂教師根據樂譜先演奏一遍,然后學生模擬訓練。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進而提高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好的音樂可以洗滌心靈,學生通過美妙的音樂可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經濟發達地區音樂的教育可以采用器材配樂與打擊樂器相結合的方式。例如,教師在教授《我們多快樂》這門課程時,教師通過鋼琴等音樂器材先演奏課本樂譜,然后讓自制打擊樂器融入到課本樂譜中。學會歌曲的學生在講臺上哼唱歌曲,教師利用鋼琴再給學生伴奏,下面同學敲擊自制的樂器伴奏附和。教師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音樂課堂參與度。學生不僅掌握了樂器知識還提高了動手能力,此外,教師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可以利用自制打擊樂器對學生的創作能力進行培養。具體做法如下,教師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一個學生在臺下敲擊打擊樂器,兩一個學生根據旋律即興哼唱歌曲。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認識到音樂教學和應試教育科目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音樂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學校方面重視音樂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避免出現音樂課堂侵占和音樂教師兼任的問題,積極引領打擊樂器走入小學音樂課堂。
四、 結論
綜上,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創新應用,解決了小學音樂器材缺乏,教材內容設計不合理等問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制打擊樂器也加強了教師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而學生通過打擊樂器的制作和學習,提高了自身創造力,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夢嬌.論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藝術評鑒,2016(12):73-75.
[2]岳兵,王蕾,論自制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8):183-184.
作者簡介:
李澤一,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正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