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
摘要:為滿足新形勢下幼教事業發展的需求,急需探索出一種新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教學模式。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但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賴于思想政治課程,忽視了學前教育專業各專業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從而出現畢業生在從事幼兒教學時,出現缺乏教師內在素養和價值觀偏離等現象,同時思想政治水平不能滿足幼兒園需求。為改善這一現狀,學前教育各專業課應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主旨,充分探索將課程思政理念合理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舞蹈;學前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人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幼兒教師的優良品德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急需探尋一種新模式來滿足幼教舞蹈事業發展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本文以舞蹈教學為例,進行探討。
一、課程思政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
(一)實施課程思政的目的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絕不是簡單的文字次序調換[1],而是思政教育通過探索與實踐后形成的一種新的模式。課程思政,實質是一種課程觀,既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效果[2]。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實施“課程思政”的目的在于以舞蹈專業課為基礎,加入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專業人才,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維模式和正確的價值傾向。高校中的舞蹈課,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一門課,學生對其興趣相對濃厚,在舞蹈教學中合理加入思政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的環境下,更有效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成長階段,急需學校給予正面積極的影響,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現如今大學生普遍存在不關心國家大事、意志力薄弱、功利心強等現象,思想政治水平往往不能滿足各行各業對畢業生的要求,這需要教師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想成合格的為幼兒教師,不僅要克服以上問題,還要更加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尤其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德國著名美學家佛里德蘭德說過“藝術是心靈的產物”,而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美育為核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并且藝術教育還包含著審美培養、藝術作品鑒賞、文化傳承,培養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等隱性思政教育內容,因此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很有必要在舞蹈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
二、在舞蹈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為得到真實可靠的依據,作者對浙江省各高校的100名舞蹈教師進行了《關于將課程思政滲透到舞蹈教學的情況調查》的問卷調查,發放100份問卷,收回96份,回收率96%,從問卷中能看出,其中66%的教師認為很有必要將課程思政滲透在舞蹈教學中,40%的教師認為不知如何兼顧舞蹈教學與思政教育,33%的教師認為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22%的教師認為學生不好教。可見將課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所以作為教師應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改善:
第一,轉變思政教學理念。為滿足新形勢下對改革和創新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教師應與時俱進,在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以育人為中心環節,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舞蹈教學的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把“課程思政”這一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中。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教書者,更是教育者,舞蹈課教學普遍存在重舞蹈技能傳授,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現象,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政教學理念,構建“專業課教學為主,思想政治教育為輔”的教學模式,明確專業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要做到言傳和身教相統一,特別是在舞蹈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以模仿為主,就更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先進的思想文化、正確的三觀,充分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并將其充分滲透在教育教學中,指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優化舞蹈教學課程設計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以“專業課教學為主,思想政治教育為輔”的原則為指導思想,設立三大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傳授學生舞蹈技能的同時,增加舞蹈理論知識的滲透,在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所學知識更有理論依據。舞蹈是一種人體運動,學好舞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要經歷艱苦的訓練,才能取得成功。通常情況下要經歷反復多次的練習才能做好一個動作;情感目標:舞蹈的表達“長于抒情,拙于敘事”,根據這一特點,通過對舞蹈作品的欣賞和實踐,使學生在感受傳統民族風情和創新舞蹈風格的同時,意識到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特別是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愛國主義精神顯得尤為重要;行為目標:對美的東西的感受,能在學生心靈反響出一種極其巨大的力量,使之成為剛毅果敢、寬宏大量、心地善良而又十分熱忱的人[3]。部分學生只追求形體美,而忽視了行為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追求外表美,強健體魄,提升整體氣質的同時,形成剛毅果敢、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優秀的做人品質,以達到內外兼修。
第二,優化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主要包含舞蹈基本動作訓練、舞蹈作品賞析、中國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表演與編創等內容。對待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開繃直、肌肉能力、和舞蹈表現力上,不能像對待專業舞者一樣,有極高的專業要求,但必須具備一定的肢體協調性、幼兒舞蹈教學與編創能力和舞蹈審美能力。根據這些特點,將舞蹈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應重新優化教學內容,具體如下:
舞蹈教學與優良人格的培養相結合:在中國舞古典舞基訓和芭蕾舞基訓教學中,對學生的基本功柔韌性、肌肉控制能力、協調性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通過這一系列舞蹈動作的反復練習和無數次的摔倒爬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決心;在群舞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獨舞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此鍛造學生優良的人格氣質。
舞蹈教學與正確價值取向相結合:在幼兒舞蹈編創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構思中,再加上幼兒舞蹈趣味性強的特點,使學生通過舞蹈作品的呈現,充分表達和理解核心價值觀的含義,創作出積極向上又不失趣味的幼兒舞蹈。通過舞蹈編創課的實踐,學生掌握了運用舞蹈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傳播正能量的基本方法,從而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舞蹈教學與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在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我國五彩繽紛的少數民族舞蹈,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含蓄內斂,通過對此類優秀作品的學習,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
舞蹈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作為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的心,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還要具備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能力。教師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應選擇充分體現童真童趣、以游戲為主的劇目,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愛心,同時引導學生提升職業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滿足幼師行業的要求。
三、結束語
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作用有以下四點:
第一,對學生而言,通過舞蹈課的學習,在提升自身形體美的同時,培養堅韌的人格品質,豐富內在涵養,達到外在美與心靈美的統一,為將來進入幼教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對舞蹈專業課教師而言,把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的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的養成和教師思想政治學習能力的提高,達到專業技能業務水平和思政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機統一。
第三,對舞蹈課自身而言,汲取課程的養分,逐漸從“花架子”中蛻變出來,做到不僅僅是運用肢體表達舞蹈專業技能,更是以此來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質,提高審美意識,從而達到舞蹈專業技能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
第四,對高校而言,全學科進行課程思政下的專業課教學,能夠整體提高畢業生的質量,充分實施人才培養方案,達到畢業生的思想品德與職業技能相統一。
各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如何利用好專業課課堂,發揮“人人思政”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的實施,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因此,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和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使專業課的特點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同時,又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為我國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樣走[N].中國教育報,2017.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3]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