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摘要:隨著新課改深入發展,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得以革新,為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怎樣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成為新時期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重要育人難題之一。本文通過分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方略,以期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興趣;培養
興趣是培伴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良師益友,學生在學習興趣的加持下將不會感到學習充滿壓力與困難,并認為這些困難與挑戰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相較于擁有學習興趣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更容在求學進程中產生消極、抵觸、悲觀等不良情緒,徒增學生學習壓力,有時并非是學習內容較難,而是學生主觀放棄了學習機會,學習興趣重要性可見一斑。基于此,為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的激發與培養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要點
(一)教材。教材是小學音樂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怎樣充分挖掘教材,探析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教育基點,以此為由打造趣味性音樂教學體系,成為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育人問題之一,這就需要教師從多角度出發分析教材,拓展音樂教學視野,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季歌》教學時,可立足學生生活環境,提出探討性學習話題,如“你都喜歡那個季節?”“你為什么喜歡夏季?”“你都知道哪些描寫季節的歌曲?”等,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教師所提問題具有極強的生活色彩,對學生來講沒有理解難度,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與四季相關有趣的事情,并對本節課音樂教學內容產生期待,繼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說道:“我知道一首歌可以將四季都描寫出來,同學們想學嗎?”在教師啟發下學生將異口同聲說道:“想!”并主動翻開教材予以探尋,使學生在學習興趣加持下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知識學習效率。
(二)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已然明晰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主體的重要性,為此積極學習生本教育理念,根據學生音樂學習切實需求,合理配置音樂教育資源,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以滿足新時期學生音樂學習需求為導向,合理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秋收》教學時,發現有些學生對“秋收”不甚了解,總是與鄰座同學討論有關“秋收”的話題,一旦教師放任不管,很容易使這些學生脫離教學隊伍,落下音樂課程,并逐漸成為音樂“學困生”,影響音樂教學成效,為此教師應及時關注并調整教學方案,面向學生講解“秋收”內涵,滿足學生好奇心,并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歌曲體悟“秋收”,使學生明晰音樂是人們傳遞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繼而將學生的情感與音樂情感融合在一起,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有效落實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三)教學方法。當前許多教學方法在新課改過程中產生并應用,如“信息技術教學法”“微課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等,怎樣靈活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成為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教育問題之一,為此教師需在音樂教學進程中累積教學方法應用經驗,并避免陷入“模式論”育人誤區,根據學生音樂學習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賦予其全新的表現形式,達成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京調》教學時,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法,為學生播放一段京劇視頻,學生將被視頻中京劇的演唱方式所吸引,并不自覺跟著唱起來,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教師開展有關京劇的教學活動鋪平道路,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加持下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1]。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原則
(一)形式豐富。小學生容易被新穎的教學形式所吸引并萌生學習興趣,為此小學音樂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學生學習情況、教材及育人條件,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擴寬學生學習興趣培育途徑,使教師可多角度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持續完善小學音樂教學體系。
(二)趣味性強。趣味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必要前提,為此教師需權衡趣味性、教育性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課堂教學“教育性有余、趣味性不足”消極現象,例如教師在進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教學時,可以設計簡單的“京劇演唱”競賽,用教學活動競技性沖淡教育性,用競技性激發學生京劇學習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為了取得較好的競賽成績而努力學習,為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組建“競賽小組”,組內成員通過討論、分析、協助掌握音樂知識,并有默契的進行演唱,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協作互助意識、集體榮譽感、分析理解等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2]。
(三)科學引導。趣味性教學主體雖是學生,但教師仍需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掌握學生學習實況,以此為由調整音樂教學方案,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的魅力及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時,可以觀察各個組別音樂知識學習情況,并放低身段主動詢問學生是否需要幫助,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音樂學習需求,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阻力
(一)教學思想不良。有些小學音樂教師習慣從主觀出發開展教學活動,無法及時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未能發揮教師引導育人能效,使學生無法有效提升其音樂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不科學。雖然有些小學音樂教師意識到教學方法創新實踐的重要性、迫切性,但基于學生趣味性學習需求不同,教師教學方法創新實踐能力有限,無法保障教學方法科學、可行。教師在探索教學新方略征途中應允許失敗,同時累積育人經驗,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育人能力,為教師高效駕馭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奠定基礎。
(三)教材內容存在缺陷。教材編排具有滯后性是客觀事實,未能緊跟新時期學生學習需求予以優化,為此當前小學音樂教材中鮮少有與趣味教學相關內容,無法指導教師高效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綜合成效。
(四)教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當前許多小學音樂教師不注重開展教學評價活動,錯失與學生進行實時溝通良機,無法幫助學生探析音樂學習趣味性,徒增學生音樂學習阻力,降低小學音樂教學質量[3]。
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方略
(一)端正教學態度,革新教學思想。趣味性教學并不是一味放縱學生按照心中所想及主觀期待的方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而是通過教學實踐權衡趣味性與教育性的關系,確保教學過程中二者兼顧且可以發揮各自效用,致力于打造寓教于樂音樂教學環境。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端正教學態度,既要明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又要明確自身教學引導地位,避免音樂教學出現“趣味性有余、教育性不足”的消極現象,同時滲透核心素養內涵,使學生得以在音樂教學進程中有更多收獲。例如,教師在進行《手拉手》教學時,可以率先組織學生以“我的友誼”為話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回憶友誼之于自身成長的意義,使學生明晰友誼的重要性,并想要通過學習音樂知識歌頌友誼,繼而為教師開展《手拉手》音樂教學活動鋪平道路,其中教師秉持生本育人理念,鼓勵學生探討與友誼相關話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互相幫助,樹立正確交友觀念的過程,在落實音樂教學目標基礎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4]。
(二)科學應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只有既新穎又有效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為此教師需科學運用教學方法,有效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即興鋼琴伴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旋律、節拍、音準及音樂情緒,以《讓世界充滿愛》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鋼琴伴奏增強音樂感染力,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提升學生捕捉音樂情緒的能力,相較于以往教師單獨講解音樂內涵的教學方法,運用鋼琴進行即興伴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內心的共鳴,喚醒學生學習的渴望,削減小學音樂教學阻力,同時學生可跟隨鋼琴旋律演唱,增強學生樂感、演唱能力等音樂核心素養,凸顯新型教學方法實施價值。再如,教師在進行《盼紅軍》教學時,可以采用故事化教學法,結合歌曲背景、歷史史料,將歌曲內容以故事形式講述出來,學生將被故事所吸引,并想要了解這段歷史,為此教師需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法,通過播放有關革命的紀錄片或影視片段,激發學生音樂知識學習興趣,對音樂故事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敬黨愛國精神、革命精神,自覺習承黨的優良傳統,繼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充實教學內容。教師需立足“互聯網+”教育新常態,根據音樂教程、學生學習興趣基點、新課程標準,以網絡為依托,搜集趣味性教學資源,充實現有教學內容,拓展音樂知識輻射范疇,為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奠定基礎。
(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教師需將學生趣味性學習行為與教學評價關聯在一起,通過教學評價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進行《花之歌》教學時分設學習小組,引導各個小組運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制作花籃,通過動手實踐賦予小學音樂教學趣味性,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在這期間教師需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合作互助、廢物利用,并大膽創想、敢于實踐,給予學生鼓勵,助其樹立自信心,繼而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凸顯教學評價必要性[5]。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培養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教師需端正教學態度,革新教學思想,科學應用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繼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艷冬.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
[2]鮑海燕.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J].速讀(上旬),2018(11).
[3]姜黎.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當代音樂,2018(12).
[4]蔣云俠.試論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
[5]趙聚榮.如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神州,2019(1).